【大紀元2022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近年來,不少中國企業家早早宣布從企業管理層退出。專家分析,這些中國企業家是中共對外宣傳的門面,當共產黨要共同富裕,企業主就必須跟著黨一起響應,要錢還是要命只能選一個,因此只能黯然退出企業核心。
去年11月,中國第二大短影音平台快手、共同創辦人宿華就宣布辭去執行長,當時的說法是「將更多時間用於制定長期策略上」。今年4月6日,阿里巴巴確認蔣凡不再擔任淘寶、天貓董事長,僅保留今年1月份就已正式對外公布的阿里海外業務總裁職位。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另外,TikTok(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電商平台拼多多CEO的黃崢,也相繼辭去董事長職位。日前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公司「京東」的創辦人兼執行長劉強東也宣布卸任CEO。
年輕CEO退下第一線 專家:明哲保身
這些人中,年紀最大的是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今年58歲;張一鳴1983年生,還不到40歲;黃崢是1980年生,剛40歲出頭;美團創辦人王興43歲;劉強東48歲;宿華是1982年,今年才滿40歲。他們都正年富力強,但都選擇了退出自己的事業。
台灣韜略策進學會祕書長吳建忠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談到,他們退出背後的原因「不是急流勇退,而是明哲保身,這不是他們的選擇,而是被動、被迫卸下職務」。
吳建忠分析,過去在改革開放之下,中共採用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政策,就是讓這一部分人成為門面,因為中共需要他們,作為改革、進步的形象。
引擎中企成最大韭菜
阿里、騰訊、美團、百度、京東,這些中國新經濟企業都是中國科技創新的引擎,馬化騰、馬雲、劉強東成了中共「讓少數人富起來」的經典代表人物。
吳建忠說,過去中共需要這些企業到國際社會裡面攻城掠地、投資上市,但版圖龐大之後,為避免這些中企將中國資金轉移到國外,近兩年中共開始推行企業監管、國進民退政策,使得網際網路行業全部都躺平。中共對企業大舉整治,要「把他們的財產都共同富裕了」。
他提到,這些人事物是「可收、可放、可割、可防、可控」,在黨中央親自領導、部署的情況下,加上2015年股災後,對於金融秩序的監管強度越高,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鬆綁,就是為了要塑造中共黨中央的清明形象,更有利於鞏固二十大情勢。
馬雲曾到台灣,與當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會面,當時馬雲嘲笑台灣企業家都太老。吳建忠說,今昔對照,馬雲現在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在自由民主國家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向來都不是由政府所領導,企業可充分自主。相較於中共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造就了這些企業龍頭,但一旦黨要你共同富裕,就必須跟著黨一起響應。當中共想要收回一切,「你連叫、喊一聲都沒有任何的機會」,吳建忠說道。
他舉例說,劉強東過去叱吒商場,可今人還安在?馬雲更是好久未現身;海南航空董事長王健甚至客死他鄉。
吳建忠說,目前馬雲、馬化騰還能留下一條命來,已經算是好運,但何時以貪腐名義被整肅、身陷牢籠,都還是未知數,尤其這些企業家過去與地方政府間都有著密切關係,有太多把柄,隨時都有可能以貪腐名義被消失。
二十大前夕避敏感話題 中企大佬噤聲
此外,最近微博上也出現一條梗圖,標題是「這些大佬全部隱退,不再對外發聲」,隨著國進民退,許多大佬開始噤聲,從馬雲、馬化騰,包含張一鳴、宿華也都不再發聲。張一鳴清空了過去所發的所有微博內容,美團創辦人王興,則清空了1.7萬多條,百萬字的個人隨筆,馬雲也已經好久沒有對外發言。
時事評論員、財金專家黃世聰向大紀元分析,這就是一個自保動作,因為今年重頭戲為中共二十大,為避免過去網路上的發言被挖出來,包含貪腐,以及過去派系鬥爭下,選擇與江派走得近的發言,都有可能被擺上檯面檢討。
「在這氛圍之下,這些大佬自然選擇先自清,至少先劃清與政治的界線,不與政治有任何瓜葛,淡出一線至少不會變成標靶,馬雲過去鋒頭太健,所以成為中共黨中央打壓對象。」黃世聰表示。
針對中企CEO紛紛「急流勇退」的狀況可看出,中國過去的創業環境已經不在了,以前是採放任式成長,現在監管的程度卻嚴格到超乎預期。他說,以前這些引領風騷的企業領導人,過去為了從商場上拿到特許,跟中共官方必須有密切接觸,隨著近幾年中共黨中央不斷針對企業進行清洗動作,「這政治意味上非常濃厚,就是你要錢還是要命?」
黃世聰說,這些退下第一線的動作顯然是選擇要命,因此淡出這個經營權以及市場,劃清政治上的界線,不再擔任重要職務,以換取讓企業能生存下去,這是不得不為之的狀況,也是無奈之處。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