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5月31日訊】中共政治局會議不提「清零」防疫政策,中共黨媒也不再大力宣傳,近日轉而連篇報導上海復工復產,釋放某種利好消息,顯示「清零」政策可能有了鬆動,不料卻洩漏了不少實情。
上海的真實復工進度
按照中共的說法,上海早就解封了,也一直在推動復工復產。5月29日,新華社報導,《上海發布重振經濟50條措施 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産審批制度》。
中共一再宣稱鼓勵企業儘快復工復產,新華社的報導卻洩漏了真相,原來復工復產一直需要審批,即便企業想儘早復工復產,若得不到中共官員的批准,照樣開不了工;這樣的審批限制,到6月1日才聲稱取消。外資、合資企業們苦等了兩個多月,6月1日後是否真的不再受到限制,估計誰都沒譜。
5月29日,新華社還報導,《上海靶向發力重振經濟》。 報導稱,「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2021年經濟總量達到4.32萬億元」;「疫情給上海發展帶來了明顯的衝擊」;「企業復工復産面臨的一大挑戰是人員到崗和産能恢復情況不理想,有的企業達産率還不到50%」。
報導還引用一家在上海擁有四個工廠的跨國企業高管的話說,「不少員工在小區裡出不來,部分零部件供應沒有完全恢復」;「還有一個計劃年內投入生産的新建項目,現在仍然沒有恢復施工」。
這表明,上海大量居民小區仍在封閉之中,即便已經被批准復工復產的企業,實際也沒法全面恢復;因封閉導致的物流中斷並未真正緩解,缺工的同時還缺料。即使6月1日後,企業復工復産的審批制度真被取消了,若還有居民小區繼續被封閉,全面復工復產就仍然是空話。供應鏈的恢復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
上海「2021年經濟總量達到4.32萬億元」假如是真實的數據,那麼2022年至今,上海經濟應該停擺了近3個月,一年的1/4就沒了。4.32萬億元的1/4應該是1.08萬億元。看來,上海「清零」防疫導致經濟損失上萬億元的說法是有依據的,這還不包括反覆的核酸檢測、建立封閉隔離設施和配送物資等的花費。
2021年,中共號稱全國GDP超過114萬億元,一個上海就損失了上萬億元,相當於全國GDP損失了近1%;那麼其它各地相繼被封閉,物流被人為中斷,最終會損失百分之多少的GDP呢?
報導還稱,「2021年,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8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首位」。
1.8萬億元的1/4應該是4500億元,相關的服務行業蒙受了巨大損失,不知有多少還能維持下去。報導稱「要鼓勵大眾消費,讓更多小店恢復煙火氣」;「時間就是金錢,要早落實、快落實」;「要改變考核導向,把基層的理念扭轉過來、積極性調動起來,引導大家把主要精力逐漸放到經濟發展上來」。
看來,大多數基層官員的思維仍然關注在「清零」防疫上,復工復產難度頗大。中共現在又想起了促進消費,那麼各類民生服務是否恢復了呢?
金融服務的另類恢復
5月29日,新華社報導,《避風險、紓困難、接動力——金融機構助力恢復和重振上海經濟》。 報導稱,「作為上海市第一批復工復産『白名單』的金融機構,上海銀行總行辦公大樓恢復使用,迎來了首批返崗人員。5月25日晚,上海銀行的11名員工走進一度封閉的總行大樓」。
上海的銀行服務5月25日開始恢復,最先回到崗位的上海銀行11名員工怎麼上班呢?報導稱,「上海銀行安排專車對返崗員工實行從居住地到辦公地的『點對點』閉環接送」。
這11人恐怕從未享受過專車接送上下班,全上海的上班族應該都期待有這樣的待遇,但顯然不可能;就是全上海的銀行員工,應該也不可能都專車接送。
這11人還有其它的待遇,「進入大樓前,需使用『數字哨兵』核驗身分信息及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當場檢測抗原陰性;進入大樓後,需完成靜默觀察才能重返工位」。
報導沒有解釋什麼是「靜默觀察」;隨後又稱,「經過7天相對靜默後,第二批進駐員工已與第一批值守的同事順利『會師』」。這聽起來更像是另類的隔離,只是從小區換到了辦公樓。
報導中的圖片也相當滑稽,銀行員工坐在辦公桌前,竟然如同「大白」一樣全副武裝,從頭到腳的防護嚴嚴實實,若沒有文字說明,更像是醫院或核酸檢測點。估計銀行上下都怕得要命,員工怕被感染、被隔離,官員怕擔責任、怕被處分,但又不得不配合演戲。人們不禁要問,當下的上海,什麼樣的人能有特權,被允許進入銀行大樓辦理有關業務。
報導稱,「疫情的『倒春寒』讓許多小微企業主措手不及,在上海經營著一家百貨店的陳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因疫情管控要求,店鋪暫停營業,可房租、水電、人工成本仍需支付,陳女士向中海信託申請延後歸還最近一期的利息……」
貸款利息或許能延後,但本息始終要還;沒有營業收入,房租、水電、人工成本卻還得掏,店主還需要再貸款嗎?還能再貸款嗎?
多少商場開業了?
5月29日,新華社報導,《上海戰疫看點丨商場開了! 奶茶來了!熟悉的上海正在回歸》。報導的正文只有一句話,附帶發布了一個視頻, 顯示某購物中心內的幾家餐廳開業了,但購物中心的大廳幾乎空無一人。
從幾個餐廳的運作看,似乎更多準備的是外賣,現場的顧客寥寥,不知是否是提前安排的群眾演員,而且沒有顧客正在堂食的畫面。周圍的居民小區,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附近的購物中心開放了,也不知什麼樣的人能被允許前往這幾家餐廳。
視頻中還稱,「不少購物中心也在積極籌備線下開業」。由此可見,視頻中的這家購物中心拿到了優先開放的審批手續。6月1日後,上海是否真會取消各類審批手續,商場和各類店面是否真能全面開業,應該很快就會有答案。
「清零」防疫是否還繼續
5月30日,《人民日報》報導,《上海發布經濟恢復重振行動方案(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 50條政策措施直達市場主體》。報導稱,「上海市將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
上海市官員政治敏銳度仍然夠高。5月25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沒有再提「清零」,上海也不再提,但仍然遵循了4月29日政治局會議的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不過報導也稱,「上海提出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復市不合理限制,自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產白名單制」。
黨媒公開批評「清零」措施「不合理」,不知是否算一種風向的變化。報導稱企業面臨「復工復產復市不合理限制」,但自6月1日起取消的只是「復工復產白名單制」,似乎沒有包括「復市」審批限制。
6月1日,新華社報導,《上海6月1日起有序恢復住宅小區出入、公共交通運營和機動車通行》。報導稱,「除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外,各區、各街鎮及各居村委、業委會、物業公司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區的居村民出入」。
這句話似乎給上海人帶來了希望,不過這卻是一句廢話。如果不屬於「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當然就是不封閉的小區,自然沒有任何理由限制居民出入;但他們在6月1日之前,還一直被無理地封閉在小區內;當然所有小區被封閉都沒有法律依據,僅憑中共官員一句話。
報導也稱,「除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外,私家車和單位用車正常出行」。
這又是一句廢話,不封閉的小區,車輛當然應該自由出入。問題在於,「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的決定權始終在中共官員手中,隨時可能變化;目前還在「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的居民和車輛,也仍然處於被封閉狀態,照樣不能解封。
報導還稱,「對駕駛機動車出入市域道口的,按現有規定執行」;但沒有解釋什麼是「現有規定」,中共官員仍然隨時擁有解釋權。
5月25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沒有再提「清零」,上海市立刻有所動作。至少在表面上,極端的「清零」防疫措施開始出現了鬆動的跡象,中共瞎折騰了兩個多月後,疫情已經開始按照規律自然回落,再折騰也沒有了理由。「清零」的某些鬆動並非因為老百姓吃了多少苦,經濟遭受了多大損失,更可能是中共內部政治鬥爭的結果。圍繞「清零」的政治風波應該沒有結束,下一個漩渦的中心是否會轉到北京呢?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