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編譯報導)除了選用健康的飲食,心理學家介紹說,養成一些精緻的飲食習慣也有助於控制進食的數量,從心理上讓人更容易產生飽足感,從而不容易吃得太多。
據《衛報》(The Guardian)5月17日報導,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家查爾斯‧斯賓塞(Charles Spence)專注於研究飲食心理學。他發現除了食物本身的因素之外,飲食的過程體驗也對食量、消化水平起到重要的影響。他總結幾個方面做了介紹。
不使用餐具吃得少
現在一些高檔餐館流行用小號的容器盛食物,因為以前的研究已經證明,等量的食物盛在較小的容器內看起來量比較多,人們即便少吃一些也覺得已經吃飽。
新研究發現,餐具對食量也產生影響:使用較重的餐具會讓人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食物上,甚至不用餐具更好,讓人們更專注於享受食物、細嚼慢嚥。斯賓塞說:「用個(普通)叉子,你想也不想就不停地吃。」
他提到說,西班牙一家世界知名餐館的主廚安多尼‧阿杜里斯(Andoni Aduriz)要求餐廳把餐具都拿走,說這樣「人們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和食物的互動上」。
調動多重感官體驗
斯賓塞說,把飲食的過程打造得精緻些,有助於提升人們對飲食的滿足感,從而少吃一些也感到滿足。他舉例說,例如人們買一杯外賣咖啡,就比坐在咖啡館內享用咖啡的體驗差了很多。坐在咖啡館裡,你能聞到咖啡杯裡散發出的咖啡香味,你的雙手能感受咖啡杯的溫度。而外賣的咖啡盛在隔熱的紙杯裡、上面扣著塑料蓋子,人們完全失去了那些感官的享受。
斯賓塞說,在咖啡館裡仔細品味一杯咖啡後,人們想喝第二杯的慾望就低了很多。
食物的賣相很重要
食物的賣相會影響人們對它口味的感受。一盤各色的蔬菜沙拉,遠比一撮單調的菠菜葉子更誘人。斯賓塞說,我們發現食物外在的「不對稱性」有助於提升食物的口味。特別是預製食品更是如此。例如巧克力,人們發現應該把有圖案的一面朝上拿起來吃更有滿足感。看著有圖案的一面,大腦覺得這塊巧克力更有能量、更美味。
斯賓塞說,聯合利華研究(Unilever Research)公司設計的意大利烤千層面(lasagne,以多層寬麵條夾奶酪、肉末和蔬菜烘烤製成)就利用了「不對稱性」心理,不再烤成一大盤均勻一樣的千層面,而是製成一層有鹽、一層無鹽交替的產品。
第一口最重要
人們還發現,很多食物包括巧克力都是如此,第一口最美味,最感到滿足,再吃幾口就沒有第一口那麼感到刺激。斯賓塞說,即使後面幾口的食物口味不一樣,但是眼睛得到的觀感認為食物是一樣的,大腦也會想當然認為味道也一樣,不會那麼注意後面幾口的味道。所以,現在食品製造商也學會了利用這個心理特點,儘量提升食品最初入口時的感受,以減少人們對不健康食品的攝入量。
選擇舒緩的飲食背景音樂
斯賓塞說,聽快節奏和吵鬧的音樂,人們會多喝30%的酒水。現在有證據顯示,吵鬧音樂的伴奏下,人們也會多吃。「可能因為音樂太吵,人們根本不知道吃了什麼,也品不出味道。」
除了音量的因素,音樂的類型會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斯賓塞說,聽古典音樂的時候,人們容易選擇較為健康的食品,而聽搖滾樂容易讓人選擇薯條和漢堡。
另外,葡萄牙一項研究發現,超市的魚攤上播放海洋的聲音,使得魚店銷售量大幅提升。
與人分享食物更有利於健康
的確和別人一起用餐會比單獨用餐吃得多,但是斯賓塞不建議人們總是單獨用餐,「這不是好的飲食習慣」。一個好辦法是,把食物集中在一起,每個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取到自己的盤子裡,並按照自己的口味放調料。這會增加人們對自己盤中食物的擁有感。
多幾道菜遠比一大盤菜給人的體驗好,而且,會放慢人們的進食速度。
斯賓塞說,總之,這些習慣都是鼓勵人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食物上、或是用餐的過程體驗上,從而減緩用餐的速度和控制食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