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需求激增 美國天然氣缺管道 產量難提高

人氣 1015

【大紀元2022年05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美國天然氣產量增長正在放緩,與此同時,許多國家正在尋找新供應商,以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據路透社報導,自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天然氣價格已飆升了約50%。歐洲國家希望美國能出售更多的液化天然氣(LNG),使歐洲擺脫對俄羅斯燃料的依賴。

美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然而,儘管價格接近14年高點,能源企業卻表示,由於缺乏足夠的管道設施,美國的天然氣產量難以提高。

阿巴拉契亞地區

2020年8月26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卡梅倫(Cameron, Louisiana)的一座液化天然氣加工廠。(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阿巴拉契亞地區(Appalachian region)是目前全美最大的天然氣來源地。2021年,該地區生產了約37%的美國天然氣。然而,能源公司越來越難建造新管道,使天然氣難以加速運出賓州、俄亥俄州和西弗吉尼亞地區。

在過去10年裡,阿巴拉契亞一直是美國天然氣生產的主力,從2010到2019年,平均每年增長36%。

隨著管道建設放緩,2020年和2021年的產量增長降至平均4%。殷拓集團(EQT)在電話財報會議上表示,在有更多管道之前,增長不會回升。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說,阿巴拉契亞「已接近輸送能力的極限」,他們估計,在新管道投入使用前「產量幾乎不會增長」。此前,原本有一項巨大的管道項目,即大西洋海岸管道(Atlantic Coast pipeline),在成本從估計的60億至65億美元上升到80億美元後,已於2020年被取消。

另一個長期拖延的項目,是Equitrans Midstream公司價值62億美元、全長約488公里的山谷管道(Mountain Valley pipeline)。由於正在進行的訴訟,該項目還沒有完成。

能源諮詢機構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指出,山谷管道可能是近期內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最後一個投入使用的大型新建天然氣管道。他們估計,該管道將在2023年中期投入使用。

二疊紀盆地的頁岩天然氣

2022年3月12日,美國德州斯坦頓,一台油泵在二疊紀盆地油田工作。(Joe Raedle/Getty Images)

第二大供應是二疊紀盆地的頁岩天然氣,在2021年約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19%。該盆地橫跨德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東南部,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二疊紀頁岩是美國最大的油田,當石油從地下開採出來時,同時開發出大量的可燃氣體,這被稱為伴生天然氣。在過去,鑽探者會將這些氣體燒掉。但在當局與投資者的壓力下,能源公司已大幅減少伴生天然氣的燃燒量。

隨著原油價格在每桶100美元左右徘徊,加上拜登總統對俄羅斯石油實施禁令,分析師預計,能源公司今年將在二疊紀盆地鑽探更多的石油,伴生天然氣將在2023年填滿現有管道。

從2012到2020年,二疊紀盆地的天然氣產量平均每年增長17%。但到了2021年,已放緩到只有8%。

隨著管道被天然氣迅速填滿,分析師表示,除非企業儘快鋪設新管道,否則明年產量的增長可能大幅放緩。

能源分析師預計,2022年的天然氣基準價格平均為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4.24美元,這將是8年來最高的年平均值。

目前,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約為每日98億立方英尺(9.8 bcfd)。10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約可供應500萬個美國家庭一天所需。

一些公司正試圖增加出口能力,但預計在兩年內,難以開發出大量的出口能力。

路透社表示,一些能源公司表示,有興趣在二疊紀盆地鋪設新管道,包括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Kinder Morgan和Energy Transfer等。

歐盟部長緊急開會 應對能源危機

週一(5月2日),歐盟國家的能源部長舉行了緊急會談,以應對莫斯科要求歐洲買家以盧布支付天然氣的困境。

上週,俄羅斯停止對保加利亞和波蘭的天然氣供應,因為它們沒有使用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由於許多歐洲公司必須在本月稍晚面臨天然氣付款的最後期限,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擔憂。

俄羅斯為歐盟提供40%的天然氣和26%的石油,這種依賴性意味著,包括德國在內,一些歐盟國家出於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難以快速停止俄羅斯燃料進口。

預計在本週三,歐盟各國大使將討論針對莫斯科的第六輪制裁方案。據法新社報導,知情人士表示,屆時將討論俄羅斯能源禁運的相關問題。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菁英論壇】川普勝選 國際熱錢流動新邏輯
川普在賀電中讓馬斯克與澤連斯基通話
美兩黨籲全球主要芯片設備商收緊對華出口
澤連斯基證實朝鮮兵已與烏軍交戰 且有傷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