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親共奶茶的美國人:迎合北京將致經濟風險

人氣 1767

【大紀元2022年04月28日訊】一年前,兩名美國人在台灣成立了一個名為「雪球」(Snowball)的項目,評估奶茶商家的「親中(共)成分」。現在,「雪球」越滾越大,在中共壓力下屈膝發表親共言論的台灣商家面臨越來越多的民間抵制。

霍奇:台灣位於中共威脅的最前沿

該項目發起人之一柯林‧霍奇(Colin Hodge)最近接受了美國之音的專訪。三十多歲、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科技創業家霍奇創辦過約會軟件、管理過網絡影音播放平台。六年前,業務上的機緣讓他第一次來到台灣。

「我在台灣斷斷續續地生活了將近六年,台灣和那裡的人讓我感到很親切,他們總是非常溫暖、熱情,我發現這是一個生活和工作的好地方。」霍奇通過視頻連線對美國之音說。

「他們(台灣人)在面對威權政府尤其是面對中共時處在最前沿。他們已經在這種威脅下生活了很長時間,有一條非常複雜的道路要走。因此,我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他們,以另類的方式來反擊來自中(共)國的壓力。」

霍奇的另類「抗中」策略,從台灣無處不在的奶茶消費入手。

2019年5月,具備科技創業背景、熟悉社交媒體運作和市場營銷的霍奇與另一位外籍創業人士納達夫‧米爾斯(Nadav Mills)發起針對台灣奶茶商戶的「 」(「雪球」)評分運動,評判標準不是奶茶好不好喝,而是該商家是否開設了太多中國分店、香港抗議時期是否發出親中表態、是否做出違反勞動法及食品安全法的行為、是否爆出負面的媒體事件等。

「雪球」項目創辦人柯林‧霍奇(Colin Hodge)接受美國之音視頻採訪截圖。(美國之音)

霍奇說:「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奶茶)是一個有趣且頻繁的消費。因此,對於我們來說,從行動主義角度出發、從消費者良知角度出發,考慮頻繁消費很重要,而不是像汽車那樣每五年或十年才購買一次。這是你每星期可以做很多次的事情,並且真正開始看到你的影響。」

「(我們的運動)聽起來可能微不足道,因為只是奶茶,但我們真正想做的是傳播這種意識,讓人們能夠在購買時立即產生這種意識,並立即看到影響。」他說。

台灣茶飲商支持「一國兩制」 引發消費者反制

以珍珠奶茶為代表的台灣手搖飲料世界聞名。珍珠奶茶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大陸,也風靡日韓、東南亞,還進軍歐美市場。台灣美國商會援引台灣經濟部的統計說,台灣每年本土可以賣出10.2億杯的手搖飲料,平均每人每年消費44杯。2020年,全台手搖飲料銷售額達580億元新台幣(約合20.9億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80%。

「(台灣)到處都是奶茶店,它們無處不在,它們很受歡迎。對於那裡的很多人來說,這幾乎就像是每天都要買的東西。」霍奇說。

奶茶這樣的平民飲料,2019年捲入一場有關統獨、自由與專制的政治風波。

2019年6月,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來自台灣的一芳水果茶香港中環分店的員工貼出了「與香港人同行,休業一天」的標語,在中國大陸網民中引起抵制風潮。

一芳水果茶代理商隨即在官方網站上發出澄清解釋,稱這是「香港時薪人員的私自行為,嚴重不符合品牌經營立場」,並發出「堅決維護一國兩制,堅決反對暴力罷工」「絕不容許意圖分裂國家的行徑」等信息。

此舉導致台灣加盟店要求總公司做出解釋,威脅退出加盟;與此同時,一些台灣的消費者也在網上發起抵制運動。

一芳水果茶事件在飲料界引起漣漪效應,其他進軍大陸的台灣茶飲業者紛紛表態:大苑子、迷克夏、鹿角巷與老虎堂等都表示自己來自「中國台灣」;CoCo都可奶茶則公開宣示「堅決服從中(共)國國家法規」;貢茶發表聲明,稱支持一國兩制。

西進中國大陸的台灣飲料業者淪為「中(共)國下跪茶」的風波引發台灣民眾的批評。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一般情況下他對企業的建議是遠離政治,但在兩岸政治夾縫中生存的台灣企業,有時不得不做出兩難的營銷和公關策略決定。

韓儒伯對美國之音說:「消費者受國族身分認同驅動的觀念有時可能被誇大了……因為我真的相信,大多數人都會以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價格來管理他們的個人財務和家庭財務。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是這種情況……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多錢來讓政治推動他們購買東西。」

但他同時強調:「如果某個企業被強烈要求採取親中(共)國的立場,我確實認為它們可能激發反彈,尤其是在一個社交媒體活躍的環境中。我認為這的確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工具,來迫使或鼓勵台灣民眾購買或不購買那些可能對中共有正面態度的產品。」

「雪球」運動正在奏效

Snowball運動發起人霍奇說,「雪球」評分運動產生了積極的效應。他說:「在我們開始這個項目六個月後,我們看到在我們列表中的一些評級不佳的公司收入下降了。因此,我們看到這種影響,至少是某種關聯,顯示出那些關注『雪球』評級的人是如何改變這個產業,並促使這些企業重新思考他們的做法。」

研究認為,台灣人國族認同(national identity)的變化,讓親共台商面臨越來越多的抵制風險。去年8月,台灣制憲基金會公布的一項顯示,有89.9%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自認為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不到5%。

台灣信數據整合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淡江大學講師高世垣2021年發表的一份有關「台灣消費者抵制行為」的研究論文說,調查發現,多數台商更看重大陸市場,認為大陸消費者的潛在抵制威脅比台灣消費者大,甚至有一半的受訪台商稱,必要時會發表親共言論,但有事先規劃因應兩岸消費者抵制策略的台商僅占30%左右。

霍奇說:「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的威權政府,他們有集中控制權,他們只要按一個鍵,就能讓數百萬民眾抵制或支持某些企業、不支持其它企業。而在台灣和美國這樣熱愛自由和民主的國家,我們必須以個人和公民的身分組織起來,因為我們沒有來自中央極權官僚的直接控制。」

霍奇說,他們希望更多地走向一種只是台灣人的身分。但當如此多的商業利益與中(共)國政府和中國的商業利益交織在一起時,這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希望為那些希望做得更好的人提供一條更好的道路,這些人想支持本地企業,或者支持那些善待勞工、不願遵守中共路線的企業。」

高世垣的研究認為,消費者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是一種信念,所以當消費者因為兩岸政治因素參與抵制親共台商時,通常不會有成本效益的考察,對企業的衝擊可能更大。

正如其名,主要由工讀生支持運作的「雪球」項目希望以滾雪球的方式讓消費者以「用錢包投票」的力量反擊親共企業,讓商家傾聽民眾的意願和聲音。

「雪球」從手搖飲料店評分開始,已經將對象拓展到了網絡購物平台,目前正在對5家主要購物網站進行評分。

「那些想在中國或與中國投資者做生意的台灣企業主和其他地區的企業主需要明白這可能帶來的後果。(中國)不再是一個人人都可以自由賺錢的地方,你可能是在傷害你的道德、價值觀,這也會損害你的商業利潤和你作為企業主和經營者的能力。」霍奇說。

(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鍾元#

相關新聞
親共港媒指台學者違國安法 陸委會:亂扣帽子
疑遭親共者買凶 南加民運人士仍無懼負傷挺台
親共帳戶推特上灌水 以淹沒抵制北京冬奧聲音
大選迫近 澳兩大黨就親共問題激烈交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