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自曝清零目的:制度之爭、國力之爭

人氣 5099

【大紀元2022年04月17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張明健、王佳宜採訪報導)「中共病毒」疫情爆發已兩年多,一些西方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防疫管制漸解除,民眾逐漸回歸正常生活。中共逆勢而動,在國內激烈反對「與病毒共存」,實施嚴厲「動態清零」政策,並將其上升到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之爭。中共官媒新華社4月13日刊文聲稱,中共有強大制度優勢,可利用舉國體制抗擊疫情,做到其它國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中共官媒《深圳特區報》在3月20日曾刊文稱,堅持「動態清零」還是選擇「與病毒共存」,實際是關乎中共與西方國家的「制度之爭、國力之爭、治理能力之爭,甚至是文明之爭」。

另一中共官媒「中國網」也在4月6日稱,清零是一場決定中共命運的大決戰。

評論人士朝捷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在玩政治。說更具體點,中共想通過實現『清零』來證明自己的『英明、偉大』。為此不惜代價。」

朝捷說,中共把清零搞成運動,而採取各種非常手段,「常常是把某一個指標、某一個問題放在最突出的、壓倒一切的位置上」。

截至4月15日,中國疫情已波及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共一意孤行執行嚴厲的動態清零政策,已經讓中國社會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本月初,在上海市清零運動中,染疫的嬰幼兒被中共當局強行從家人身邊帶走單獨隔離,僅設置在上海金山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嬰幼兒隔離點就單獨隔離了逾200個孩子,而看護的護士只有10名。在已曝光的一些細節中,多個孩子被放在一張床上,還有一些孩子因得不到及時的清洗而皮膚開始潰爛。

為了「清零」,上海持續封城,導致基本生活物資供應短缺,很多上海市民陷入持續的飢餓之中。

而另一方面,中共嚴厲清零政策擾亂國際經濟秩序,並對中國國內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清零政策使中國經濟更脆弱。今年3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環比下降2.3個百分點至48.1,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今年一季度,滬深300指數和深圳成指分別下跌約15%和18%,是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大季度跌幅。

與此同時,中共正在向國際輸出「清零」代價。清零政策打亂中國企業的生產計劃和預期,減產和停產降低了供給,給價格帶來上漲壓力,加劇了全球的通貨膨脹。

中國今年3月份的PMI三大指數均跌至榮枯臨界點以下,而價格指數則連續上升,其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分別增加6.1%和2.6%。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其出廠價格指數攀升會推動全球生產成本上漲,加劇全球通貨膨脹。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已連續12年出口量排名第一。現在,中共清零運動所引發的生產不確定性等因素,正在推高中國製造產品的成本,再疊加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因素之後,高企的成本正在通過中國製造的產品傳導到世界各地。

旅美中國問題專家季達對大紀元說:「中共不惜代價『清零』,想藉此證明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同時,中共還想以此樹立所謂『大國信用』,證明它的國力。實質上為保黨,極具欺騙性。」

香港金融分析師蔣天明(Katherine Jiang)對大紀元說:「中共想樹立大國信用,其實是為給投資者一個預期,讓外界形成一種『中共很強』的觀念和心理預期。而預期至關重要,因為人們的行為和決策往往是基於預期。這在經濟領域和資本市場上尤為明顯。」

「這也是為什麼在2018年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提出的『六穩』經濟國策中有一項就是『穩預期』。」蔣天明說。

在目前進行的上海清零運動中,社會層面表現出不服從現象,這是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首次集中出現。

上海封城後,極度供給不足,引發此起彼伏的「要物資、要飯吃」抗議:有市民在樓上大喊抗議;有的人走出家門匯集在一起抗議;有的人在餓了多天後向警方要求,自己出門找食物;還有的個別小區居民趕走街道工作人員(中共政府最低一級行政單位),自己組建服務管理系統,承擔分發食物等工作。

評論人士黎宜明對大紀元說,在中共宣傳系統的話語中,清零運動是為了「人民」,但實際受苦的也是人民。「中共說的『為人民服務』並不包括人民,他們只為權貴階層服務,人民只是中共用來犧牲的代價。」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新聞看點】習要求嚴控拔根?高端社區被鎮壓
田雲:全世界看上海 中共在真相面前大翻車
【名家專欄】中共疫情封鎖模式的深度解析
中共官媒力挺清零政策 李克強與習近平不同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