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俄烏戰爭扼殺了中共歐亞鐵路夢

人氣 6266

【大紀元2022年03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俄烏開戰將帶來哪些影響,引發全球關注。油價近日已在攀升,且不同國家受到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專家表示,普京發動的這場戰爭已經扼殺了中共的歐亞鐵路夢。

羅馬尼亞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亞‧布林扎(Andreea Brinza)3月1日在《外交政策》上發表文章《普京的戰爭已經扼殺了中國的歐亞鐵路夢》(Putin’s War Has Killed China’s Eurasian Railway Dreams)。

布林扎專門分析中國和東亞的地緣政治,也研究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

布林扎在文中聚焦的是俄羅斯入侵對中共的新歐亞大陸橋的影響。新歐亞大陸橋是指東起中國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國際化鐵路幹線,全長超過1萬公里。它穿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已成為中共「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分支,被稱為「鐵絲綢之路」。中國火車穿越歐亞大陸,將中國商品銷往歐洲,這一業務得到北京方面的大力宣傳,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些路線中幾乎有一半要經過俄羅斯,而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可能會受到歐洲制裁的巨大影響。

制裁下 中國商品恐難以通過鐵路線運往歐洲

2017年,約有40條貨運線路連接中國和歐洲。今天,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番,達到78條線路,到達23個歐洲國家的180個城市。不僅線路和城市的數量增加了,而且運輸的數量也增加了。2016年只有1,900個,而到2021年,這一數字達到近14,000個。隨著這一數字在大流行期間的飆升,這些貨運列車所運輸的貨物價值也在飆升——從2016年的80億美元到2021年的749億美元。

中歐班列也開發了新的樞紐。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已經成為調解中德貿易流動的重要商業中心,因為通過減少邊境過境或更換軌距節省了時間。

但那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西方決定對俄實施嚴厲制裁之前的情況。布林扎說,DHL、沃爾沃汽車或Ligne Roset等公司可能不再被允許或可能選擇不再通過受制裁國家俄羅斯運送貨物。

儘管中共不願公開譴責俄羅斯的入侵,但也承認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可能會大幅下降,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所有這些事態發展都將發生在對習近平來說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將舉辦中共黨代會,而習近平正在確保在這次會議上成功獲得第三任期的連任。

布林扎說,中國的出口已經受到海運問題的影響,而鐵路運輸提供了一個可行且有用的替代方案。但俄烏戰爭所引發的制裁和反制裁可能會改變中國的出口並阻礙其經濟增長。這不僅會影響歐洲對中國的出口,也可能影響中國對歐洲的出口。考慮到中國通過貨運列車向歐洲出口近750億美元,而海運受到高成本、延誤和運輸資源不足的影響,影響可能相當大。

另外兩個因素將影響外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

鐵路運輸受阻還不是俄烏戰爭衝擊中國經濟的全部。布林扎說,考慮另外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俄羅斯在歐洲的入侵引起了相當大的擔憂,這可能會影響消費者信心。事實上,制裁和反制裁可能會大大提高能源價格,從而削弱消費者對從中國進口商品的購買力。

全球基準油價週三飆升至每桶110美元以上,創下多年來的新高,因為人們擔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遭到的日益加劇的經濟孤立,將擾亂全球能源供應。此外,天然氣的價格也飆升至創紀錄的價格。

第二個因素也可能影響其它國家的消費者——特別是美國,另一個重要的中國出口市場——以及中國消費者本身,他們將面臨更高的能源費用。由於能源價格上漲和地緣政治焦慮導致對中國出口的需求下降,再加上禁止貨物通過新歐亞大陸橋穿越俄羅斯、集裝箱危機、供應鏈問題和海運問題,可能是對中國在其最具政治意義的一年實現年度增長目標的最後一擊。

這種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中國聯繫起來的蝴蝶效應很快就會對中國的「一帶一路」鐵路和經濟產生災難性影響。俄羅斯的入侵可能破壞新歐亞大陸橋的穩定,它被視為「一帶一路」最成功項目之一。新歐亞大陸橋現在正經過一個戰區附近。

不僅如此,中國在烏克蘭境內也有大量投資和經濟利益。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在2019年超越俄羅斯成為烏克蘭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2021年的貿易總額為189.8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近80%。

烏克蘭也是中共「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根據中國的數據,到2019年底,中國企業在烏克蘭的直接投資總額為1.5億美元。

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在2017年簽署了在首都基輔建設地鐵線路的協議,而幫助烏克蘭發展移動網絡的華為在2019年贏得了在基輔地鐵安裝4G網絡的投標。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戰爭持續下去,基輔地鐵的建設將停止,華為投入電信的機會將停止。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全球對俄制裁下 外國公司紛紛撤出俄羅斯
俄烏戰爭促西方空前團結抗俄 令中共恐懼
德國機場IT故障 非申根國家入境旅客大排長龍
拜登政府召集最後一次烏克蘭盟友會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