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2月20日訊】去年,在中共行業政策打擊、疫情「清零」政策等衝擊下,華爾街在中國的投資可謂是遭遇了重創,但是,頗有些奇怪的是,在中國經濟下行、A股市場不振的情況下,一些國際投行卻又開始押注中國市場,爭相加碼投資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它們的押注,又真的能換來回報嗎?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方面的話題。
中國消費疲弱 但奢侈品銷售兩年翻番
我們看到,雖然在新年假期中共放寬了旅行限制,但數據顯示,旅遊、電影、餐飲等民間消費依然疲弱,反映出中國消費市場依舊不振,可能成為今年GDP增長的最大拖累。而中共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1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升幅僅有0.9%,跌破了「1區間」,是4個月來的低點,也進一步證實了消費的疲弱。
另外,根據國泰君安證券近日發布的問卷調查結果,在後疫情時代,居民的消費能力面臨三重因素的影響,分別是:收入受損、消費場景受限以及消費慾望低迷。比如:年輕的、收入不太穩定的群體,選擇全面節流、削減預算;年齡較大、收入比較穩定的群體,也削減了出遊、社交、美容等相關消費;同時,擁有更多物業的群體,則面臨周轉壓力,對消費的減少效應更加明顯;此外,生育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很大,不管是新手父母還是二胎家庭,首先考慮的都是子女教育和家庭開支,其次才是社交、出遊、美容以及愛好等消費。
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在過去兩年中,儘管疫情對民間消費造成了巨大衝擊,但是,卻絲毫沒有阻擋中國奢侈品銷售總額的飆升。根據貝恩公司1月20日發布的《202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中國個人奢侈品市場,繼2020年取得48%的增長之後,預計2021全年,將實現36%的增長,達到近4,710億元人民幣,和2019年相比,整體規模幾乎倍增。報告還預計,如果這種增長趨勢能夠延續下去,無論未來出境遊復甦的進展如何,到2025年,中國市場都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我們看,這也從另一方面證實了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是如此懸殊。根據世界銀行中國官網2020年9月的報告,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有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有大約3.73億的中國人,每天的生活費仍然只有5.5美元。
中共總理李克強也在2020年兩會期間披露,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另有統計顯示,中國有9億多的人口,月收入不到2,000元。
此外,去年9月,中共國家統計局長寧吉喆也提到,中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在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後,2009年至今,一直呈現波動下降驅勢,2020年時,降到了0.468。
基尼係數,是國際間普遍用來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基尼係數為0,代表居民所得絕對平均;基尼係數為1,代表所得分配絕對不平均。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制定的標準,基尼係數0.4是所得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0.4就意味著貧富兩極分化,我們剛才提到,中國2020年的基尼係數是0.468。
因為低收入人群在人口中的占比太高,再加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導致經濟增長無法通過刺激內需、刺激消費來驅動,所以到了現在,中共不得已又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口號,希望推動經濟轉型,扭轉中國GDP的趨勢性下降。
不過,中共去年採取的監管措施,讓經濟更加陷入低迷,又要面對「穩增長」的壓力。而經濟的衰弱也反映在股市的行情上。雖然A股的指數這星期開始飄紅了,但奇怪的是每天只升一點點,就算是大多數個股都在下跌,指數也不會變綠。所以,上證指數連升4天,才升了1.8%;而創業板指數連升3天後,週五又跌了0.46%。
路透社引述的分析認為,A股市場無論哪個板塊,都比較缺乏交投,後期可能還是高低波動的情況。
華爾街去年遭受重創 但難捨中國市場
不過,儘管A股整體表現疲軟,大家看到,媒體報導卻說,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行,開始改變先前的審慎態度,認為現在是購買A股股票的時候了。
比如,瑞士信貸在近期發布的2022年全球股票策略報告中,時隔近12個月,將中國股票的評級重新提升回「增持」(Overweight),理由是,全球許多地方貨幣政策正在收緊,中國則相對寬鬆。
高盛也在1月23日的一份報告中,預測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今年將有16%的升幅。
另外,海外研究公司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滬港通北上資金,淨流入167.75億元。不過,EPFR的研究主管說,最近的一波買入潮主要來自海外機構投資者,並不是自去年年初以來對中國興趣逐步減弱的海外散戶投資者。
這也說明,海外的機構投資者確實在加碼投資A股。但問題是,這些外國投行對於中國市場的預測就一定那麼準嗎?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鍾情於中國成長股的華爾街,就遭遇了重挫。
比如,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在經過去年持續慘烈的下跌之後,2022年整體來說,頹勢依舊。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去年重挫了42.7%,而今年初到現在,又下跌了5.5%。
而《中國基金報》報導說,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9日,海外規模最大的10支中國股票基金中,9支在2021年呈現虧損。其中,3支虧損幅度超過20%,5支虧損幅度超過15%。而這些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全球資產管理的巨頭,包括安聯投資、摩根資管、施羅德投資、富達國際、瑞銀資管、法國巴黎銀行等。
而現在,雖然中共央行已經降準和減息,但A股的疲弱表現,已經讓外國投行感到擔憂。
路透社報導說,施羅德投資管理,在2月17日表示,近日中國A股回調,主要是因為房地產行業去槓桿化持續,加上美聯儲近期表明,很可能會更快和更大幅度加息,所以,市場憂慮GDP增速可能會進一步下行,而且,整體投資情緒,也受到中國當地疫情的影響。所以,市場仍希望中共當局,會釋出更有力的政策訊號。
也就是說,外國投行自己也清楚,它們對中國市場前景的預測未必準確,但是它們還是押注中國市場,並爭先恐後地加碼投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中國的賺錢機會 讓華爾街「垂涎」不已
華爾街依舊鍾情中國市場,是因為中共當局對外資開放了金融市場,尤其是在2020年,取消了金融、保險和經紀行業的外資股比例限制。
這讓外國投行興奮不已,因為它們知道,中國市場的巨大體量和成長轉型空間,將給它們提供更多賺錢機會。因為眾多的IPO、併購、增發等投行業務,迅速擴容的居民財富,以及潛在的養老產品需求,都將為資管機構帶來無盡商機,而這些是穩定成熟的歐美市場無法提供的新機遇。
比如:全球頭號對沖基金橋水基金,近期又加大了對中國公司的押注,增持阿里巴巴、百度和蔚來汽車等公司。自1993年以來,橋水基金一直在管理中共政府的資金,其中包括為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和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管理大約50億美元資金。而橋水基金,向美國證交會提交的信息披露資料顯示,它在海外發行的中國基金,資產總值已經突破了340億元人民幣。
再比如,去年獲准在中國設立全資共同基金的貝萊德(BlackRock),也將中國市場視為拓展業務的最重要市場。去年9月,它從中國投資者手中籌集了10億美元,成立了中國首個由外資運營的共同基金。此外,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專業管理機構,貝萊德還將通過和中國建行子公司,以及富登管理私人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開展養老金業務。
另外,中國迅速增長的財富管理市場,更是讓華爾街銀行垂涎不已。
去年2月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財富報告》,將家庭資產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600萬人民幣的「富裕家庭」、千萬人民幣的「高淨值家庭」、億元人民幣的「超高淨值家庭」,以及3,000萬美金的「國際超高淨值家庭」,報告還揭示出這些家庭的數量和地域分布情況,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富裕家庭」的數量已經達到501萬戶,「高淨值家庭」達到202萬戶;「超高淨值家庭」增長到了13萬戶,而「國際超高淨值家庭」,也就是3,000萬美金的家庭,達到了8.6萬戶。
從總財富來看,「富裕家庭」的總財富,達到了146萬億元,是GDP的1.5倍,其中,中國內地占到了近九成;「超高淨值家庭」的總財富為94萬億元;而「國際超高淨值家庭」的總財富為89萬億元。
該報告還顯示,中國未來10年,將有17萬億元財富傳給下一代,未來20年將有42萬億財富傳給下一代,未來30年將有78萬億財富傳給下一代。
瑞信集團發布的《2020年全球財富報告》也指出,未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財富將來自中國。
所以,總結外界的評論,那就是,儘管在中國的獲利有可能受到衝擊,一些金融機構,仍然認為它們是「別無選擇」,因為中國市場未來的成長潛力無窮,要想分得一杯羹,就必須及早卡位,如果因為賺不了太多錢就不去投資,等於是斷送了大好機會。
而中共呢,也正是因為深諳資本的貪婪本性,所以只是用「金融業對外開放」這一招,就讓這些外國大投行們乖乖聽話,不敢隨便發表批評言論。比如,摩根大通的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在說出「摩根大通的命比中共長」之後,第二天就緊急表示「後悔」,兩次道歉。橋水基金的創辦人瑞·達利歐(Ray Dalio),提到中共的人權迫害時,也是輕描淡寫,只把中共政府說成是「嚴格的家長」。
事實上,大家也能看明白,中共看似強大,卻已經是窮途末路了,雖然在外國金融機構的配合下,中共可能會多喘息幾天,但在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危機下,中共日薄西山的頹敗之勢已是定局。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