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在大陸互聯網拍賣平台,有很多城商行、農商行等的中小銀行股在拍賣,但有近六成流拍。
據阿里拍賣網2月15日顯示,中原銀行5000萬股掛在網上變賣,同時,還有寧波寧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077股的股權、曲靖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843,750元股權、泉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金949,66股(內部員工股)股等幾十家銀行股權在拍賣。
據《第一財經》2月13日報導,因中原銀行1.8億內資股兩次流拍,根據司法拍賣程序,兩次流拍後,第三次就要變賣,中原銀行1.8億內資股主要分為四部分進行變賣,變賣份額分別為5000萬股、5000萬股、4000萬股和4000萬股,變賣價格相較評估價均打八折。一位行業資深從業者認為,從價格上看,中原銀行這部分股權成交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拍賣價格高於二級市場的價格,除非有投資者願意溢價購買。
銀行股權被拍賣通常與銀行股東涉及司法糾紛有關,背後也反映了銀行股權質押的風險。對於銀行來說,股權拍賣帶來的影響主要視拍賣規模而言,若涉及前幾位大股東的變動,無疑將影響銀行的經營管理。
但在當前銀行股權拍賣市場中,流拍已成為一個明顯現象。據該媒體記者統計,自2月以來,共有92筆銀行股權被拍賣,其中,流拍的占比近六成。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銀行股權拍賣出現流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與銀行自身經營狀況、前景有關。當前,受經濟周期、外部衝擊及市場競爭加劇影響,中小銀行經營壓力較大,部分中小銀行存在資產質量、經營水平不高等問題。
周茂華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周期和行業趨勢下,隨著銀行業分化加劇,業內的共識在於,實力較弱的中小銀行如果不能及時找到增長動力,日子會越來越難過,不確定性也越大。這種不確定性也會影響市場對銀行股權價值的判斷,亦不排除部分中小行被兼并清算的可能。
另據《財經》雜誌第632期刊發的《一年「消失」20多家銀行,4000家中小行路在何方?》一文顯示:「2020年以來,已經有20多家中小銀行完成或正在經歷合併重組。」即一年以來已經有20多家中小銀行「消失」了。
中原銀行2022年1月26日晚間發布公告,當日,該行與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焦作中旅銀行訂立吸收合併協議。
另外,遼寧、山西、四川等省份的中小銀行也開啟了整合重組。2021年9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表示同意遼瀋銀行(省級城商行)吸收合併營口沿海銀行、遼陽銀行,並承接營口沿海銀行、遼陽銀行清產核資後的有效資產、全部負債、業務、所有網點和員工。
一位知情人士說:「按照遼寧省政府的規劃,未來會陸續吸收省內的葫蘆島銀行、阜新銀行、撫順銀行、丹東銀行、朝陽銀行、鞍山銀行、盤錦銀行、鐵嶺銀行、本溪銀行等另外十家城商行。」
2021年4月,山西銀行在太原揭牌,該行系原大同銀行、長治銀行、晉城銀行、晉中銀行、陽泉市銀行通過新設合併方式設立的省級法人城市商業銀行。
而在最近一波中小銀行的合併潮中,部分被合併主體已經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高風險中小銀行數量較多,但是資產占比很小,規模在5萬億元左右。它們的表現是盈利能力蛻化、淨息差下降、現金流緊張、風險資產高企,僅靠自身無法自救,合併重組成為最有效、成本最小的出路之一。」
報導表示,中小銀行合併潮仍將在2022年繼續。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