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管控難取悅民心 分析:中共無路可走

人氣 4604

【大紀元2022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中共清零政策使中國經濟停滯不前,並引發一波前所未有的抗議浪潮,最終未能使病毒屈服。北京週三(12月7日)對管控措施進行全面修訂,清零政策開始鬆動。但專家表示,中共進退兩難,幾乎無路可走。

在清零政策已經造成大量公眾不滿情緒、高昂經濟成本,同時創紀錄的感染病例數量在不斷增加之後,週三發布的新指南保留了一些限制,但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進入大多數公共場所必須使用的健康二維碼,並取消了大規模檢測,部分COVID-19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不再需要集中隔離。

專家表示,儘管未來幾週和幾個月的進展情況還有很多未知數,但中共在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率、提高醫院重症監護能力,以及儲備抗病毒藥物等準備工作方面做得不夠。雖然Omicron變種比以前的毒株溫和,如果全國14億人的感染激增,即使是老年人等弱勢和疫苗接種不足群體中少數嚴重病例也可能使醫院不堪重負。

「一個治理和政策困境」

CNN報導,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傳染病學教授威廉·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說:「中國(中共)奉行這一政策已經很長時間了,它們現在進退兩難。」

「它們在任何一個方向上都沒有好的選擇。它們真的很希望這場全球性的疫情能夠平息,可以不受影響地生存下去。而這並沒有發生。」他說。

沙夫納補充說,隨著限制的放鬆,病毒在全國蔓延,中國「將不得不經歷一段疾病、重病、死亡和醫療保健系統壓力的痛苦時期」。

前美國國防部負責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辦公室主任唐安竹(Drew Thompson)在推特上表示,這一直是習近平的困境:封鎖和人們抗議;開放,人們生病並使醫院不堪重負,然後他們可能會抗議失敗的醫療保健系統。

「這不是一個敘事問題,而是一個治理和政策困境。」他說。

博欽律師事務所北京辦公室的合伙人吉莫曼(James M. Zimmerman)律師在上寫道,「我忍不住認為清零政策——以及它所有的過激行為和挫折——都是徒勞的。人員和經濟損失是真實而深遠的。而現在,我們正進入對即將發生事情毫無準備的階段。」

中國面臨COVID感染「冬季浪潮?」

自從Omicron變種出現以來,全球衛生專家質疑中共清零政策,並指出該戰略不可持續,清零試圖通過大規模檢測和監測、封鎖和隔離來阻止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

但隨著一些疫情管控限制的解除,在多年專注於嚴密控制病毒之後,這似乎是一個隨意的過渡。

「一場不受控制的流行病(只有當病毒開始耗盡可感染的人時才會達到頂峰)……將對醫療保健系統構成嚴峻挑戰,不僅在管理一小部分嚴重COVID病例方面,也會對那些因其它健康問題而延遲治療的人造成『附帶損害』。」香港大學流行病學教授本·考林(Ben Cowling)對CNN說。

「而且我不排除重新採取更嚴格措施來應對不斷上升病例的可能性。」他說。

「(中國準備好了嗎?)如果你看看三年後的病例激增和有效抗病毒藥物的儲備——沒有。如果你談論分流程序——它們沒有嚴格執行——如果你談論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尤其是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總體上也是沒有的。」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延中(Yanzhong Huang)說。

但考林說,即使放寬了限制,也「很難預測」感染會以多快的速度在中國傳播,因為仍有一些措施在實施,有些人會改變他們的行為——比如更頻繁地待在家裡。

根據專注於亞洲的宏觀經濟諮詢集團Wigram Capital Advisors的預測,取消這些限制可能會引發空前的COVID感染「冬季浪潮」,這將迅速壓垮中國醫療保健系統。該公司在大流行期間為各國政府提供了模型。這些模型已經過英國《金融時報》的審查。

誰應為因「清零」喪生的生命負責?

野村銀行估計,12月5日,約有4.525億人受到各種封鎖措施的影響,仍然占中國人口的很大一部分,但比前一週減少了76萬。

雖然一些人對疫情管控放鬆感到鬆了一口氣,但也有人質疑中共如何對那些因「清零」防疫措施而失去生命的人負責,也有人認為中共在未來還會為所欲為,所謂的「放鬆」可能明天就會逆轉。

英國杜倫大學國際關係助理教授張晨晨在推特上寫道:「2020年春季,公眾對COVID相關死亡事件的悲痛和憤怒同樣強烈。2020年,(中共)國家以壓制憤怒和壟斷哀悼方式作為回應:設立全國哀悼日,將李文亮變成官方承認的『殉道者』。 因此,COVID死亡事件被納入了既定的民族主義話語中。」

「2022年,公眾的悲痛轉變為線下抗議。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限制性放鬆導致清零政策的結束。但國家(中共)不太可能承認因COVID政策而喪生的生命。這裡的『死亡政治學』(Necropolitics)規定誰的生命值得被悼念,哪些悼念方式可以被納入民族主義項目,哪些不可以。」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袁莉也在推特上表示:「(『清零』結束)是勇敢抗議者們的一場勝利。但我們依然不知道那27名死在(貴州)大巴事故中人的名字,那10名死在(烏魯木齊)大火中人的名字,以及很多很多沒能得到醫療救助或自殺人們的名字。」

「經濟學人」12月7日報導,北京週三宣布的這些政策變化並沒有讓所有人滿意。一些人對政府厚顏無恥的大轉變感到憤怒。「它們(中共)會為所欲為。所謂的『放鬆』可能明天就會逆轉。」一名參加抗議活動的上海居民說,「即使我們的抵制讓它們改變了政策,它們也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這太荒謬了。」

許多其他人對放鬆限制感到擔憂。「我們已經承受了這麼長時間的壓力……每個人仍然有點擔心和不穩定。」重慶市的一家咖啡館老闆龍野(Long Ye,音譯)說。龍先生預計病例會激增。

「經濟學人」報導說,許多人沒有享受新的自由,而是在為一波感染做準備。北京的街道和商場仍然空曠;航班量和交通量低於政策變化前。在公共場所外出的人們經常佩戴緊密貼合的N95口罩,而不是曾經流行的較薄外科口罩。在一些藥店,一種用於治療COVID-19(療效存疑)的草藥價格飆升。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清零下中國負債率創新高 達GDP近3倍
全球衛生專家:中國的疫情浪潮要來了
上海地鐵11號線一列車被塔吊撞擊 車窗破損
一天喝5瓶可樂 湖北17歲少女泡腐15顆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