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2月19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Thomas McArdle 撰文/原泉編譯)如今,強大的私營企業利益集團與政府之間的惡性勾結,讓人想到了不安全的手機數據和為民主黨服務的社交媒體審查。但是商會成員和民選官員之間的魔鬼交易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也許可以追溯到「上新世」(指地質時代中第三紀的最新的一個時期,它從距今530萬年開始,距今258.8萬年結束)。
2005年6月﹐在「凱洛訴新倫敦市案」(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中﹐最高法院以令人震驚的5比4裁定,康涅狄格州新倫敦市政府有權徵用民房。判決扭曲了《第五修正案》的土地徵用權原則,「為立法機構提供了廣泛的自由度,以確定哪些公共用途是動用徵用權的理由」。結果是,康涅狄格州一位婦女的簡陋住所被徵用,不是為了修建公路,而是因為一個與市政府關係良好的私人開發商想要這塊地。除了防止自證其罪外,《第五修正案》還在徵用條款中規定了一項保證,即「私人財產」不得「在沒有正當補償的情況下被用於公共用途」——但是,只要州立法者願意,他們可以決定什麼是「公共用途」。
最高法院法官桑德拉‧戴‧奧康納(Sandra Day O ‘Connor)在判決時投了反對票,她主寫了反方意見:「現在﹐任何財產都有可能因另一方的私人利益而被拿走﹐這個判決的後續效應將不是偶發事件﹐受益者很可能是那些擁有不對等政治影響和權力的公民,比如大公司和大開發商等。至於受害者,政府現在有許可證將財產從資源較少的人轉移到資源較多的人。開國元勛們不可能有意造成這種有悖常理的的結果。(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寫過『只有公正地保護每個人的所有物的政府,才是一個公正的政府。』」
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Clarence Thomas)也單獨寫了一份反對意見,稱「我不相信最高法院可以消除《憲法》中明確列舉的自由權力」,並譴責「這種對土地徵用權的無限使用」,這種濫用土地徵用權的源頭至少可以回溯到1954年。
從美國保守派聯盟(American Conservative Union)到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的利益集團都在攻擊凱洛案。如果有機會,本屆最高法院將推翻政府濫用權力的許可﹐也不是什麼壞事,但當私營企業的金融資源和國家權力結合起來,把大眾作為威脅來攻擊時,瞄準的不只是你的房子、智能手機和選票﹐你的人身自由也處於危險之中。
這些報導是如此離譜,甚至無法糾正過來。世界上最著名的租車公司最近發布的新聞稿的模糊標題是:「赫茲宣布與過去的法律索賠達成和解協議」,披露「顧客被當做竊車賊的糾紛已解決364起⋯⋯公司將在年底前為尚未獲得理賠的顧客賠償1億6800萬美元」。
「過去的法律索賠」事實證明,在過去的幾年裡,赫茲錯誤地指控數百名顧客盜竊了該公司的汽車,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顧客被逮捕、被誤判,甚至被監禁。
赫茲長期以來的口號是「赫茲讓你坐在駕駛座上」,或許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赫茲讓你進監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赫茲汽車的長期代言人、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NFL)明星、後來被指控為謀殺犯的辛普森(O.J. Simpson),在廣告中﹐他跑著穿過機場去取赫茲汽車而被人們銘記,鑒於他對監獄內部的熟悉,他被證明是赫茲租車公司合適的代言人。
赫茲全球控股公司在2020-2021年進入破產程序,正是通過這一法律程序,該公司計算機顧客記錄系統的混亂被揭露出來。那些因為以前租過的車被誤報為被盜﹐只是被警察攔下的顧客很容易脫身;而一名芝加哥女子因被誣告盜竊汽車而入獄30多天﹐佛羅里達州一名女子在獄中度過了37天,與兩個孩子分開,錯過了護士學校的畢業典禮。密西西比州一名男子因被當竊車賊關了6個多月,儘管他已經歸還了汽車並全額支付了賬單。
赫茲的律師在破產法庭上辯稱,這些指控應該保密﹐如果赫茲能為所欲為,這些事情都不會被公諸於眾。儘管該公司向受害者支付了1.68億美元,但「赫茲預計,這些索賠的解決方案不會對其2022年剩餘時間和2023年的資本分配計劃產生實質性影響」,該公司關於這一問題的新聞稿輕松地總結道。
如果錯誤的計算機記錄可以給無辜者帶來那麼多的痛苦和行動限制—只要公司動一下指頭,政府就會採取行動,請想像一下,如果是故意而為,情況會有多糟。
如今,我們最重要的個人物品——手機——可以讓電信公司追蹤我們的行蹤,然後在警方要求下,電信公司很樂意將數據連同我們的通訊信息交給警方。科技公司不讓我們知道媒體的爆料,是為了防止我們的選票推翻他們喜歡的政客。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直到它以某種方式阻礙了私人公司所認為的「公共用途」。
赫茲公司把無辜的顧客當成竊賊,並讓警察把他們送進監獄﹐這種無能行為表明,我們這個公私合營的老大哥(英國小說《1984》中的獨裁者)所擁有的權力遠遠超出了想像。◇
作者簡介:
托馬斯‧麥卡德爾(Thomas McArdle)是喬治‧W‧布什總統的白宮演講撰稿人,現在為IssuesInsights.com撰稿。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