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在中共柏林大使館前撕血旗 抗議暴政

人氣 5481

【大紀元2022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安採訪報導)隨著德國總理肖爾茨執意訪華並成行,異議人士秦傑越來越想發出自己的聲音。他認為,「肖爾茨代表著很多德國人的態度。 他們已經離不開那個市場,還認為中國是安全的。」

流亡德國的異議人士秦傑近日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肖爾茨的訪華是一種象徵,代表了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經濟依賴,這種依賴在前幾十年給西方國家帶了繁榮,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國人民的痛苦和血淚上。

秦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他來自湖北宜昌一個小康家庭,父親是一名大貨車司機。做為90後,秦傑201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英文也不錯。但是秦傑不喜歡老師上課照本宣科,以及團委或者學生會的官僚主義等。

在輔導員收集學生對學校的建議時,他寫了一篇批評學校的文章,結果被以曠課為由通報批評處分。「我曠的是思想政治、還有主課,選修課我很感興趣就經常去。」他說。

畢業後秦傑曾經在QQ上組黨,組織民主黨之類的政黨,後來被封掉了。這讓他越來越感覺在國內很壓抑。

由於無法找到喜歡的工作,2014年泰傑又考取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投資學研究生。在寫論文時,他發現中共的經濟年鑑數據是造假的。 「因為投資學涉及到計量經濟學,我用同樣的公式,用它的數據得出來的結論,跟現實完全相反。不同的年鑑數據造的還不一樣。」他說。

2018年,秦傑放棄論文答辯來到菲律賓,從事翻譯工作。在這裡,他結識了自己的女朋友。一年後,秦傑準備和女朋友回國結婚,不料發生了疫情。一時間全世界都封城了,大家都很恐慌,他們無法工作,也回不了國。

過了一個月難熬的日子,菲律賓慢慢解封了。但是秦傑發現回國的機票很貴,要10萬塊錢一張。「那個時候看到很多的案例、投訴,知道大使館不會管這些事情,也知道是他們暗箱操作,和中介操縱機票。」他說。

秦傑和女朋友就這樣被困在了東南亞。他看了很多外媒的報導,有關疫情的來源、武漢的李文亮和方斌的視頻,這些都給他很大的警醒。後來他根本就不想回國了。2022年2月,秦傑來到塞爾維亞,偷渡到德國尋求庇護。

在中共柏林大使館前撕血旗 抗議中共暴政

今年3月,秦傑入境德國後就到中共柏林大使館抗議。視頻顯示,秦傑現場發表英文演講,控訴中共統治中國70年,迫害中國老百姓,他希望有一天結束中共暴政,人民享有民主。他同時呼籲歐洲和美國政府保護反抗中共暴政的人。

在秦傑要火燒中共血旗時,突然遭到大使館外圍警察的制止,他只得手撕血旗,後被警察驅離現場。「感覺德國挺親共的,在這邊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敢去做抗議的基本沒有。」秦傑說。

他還與在現場的長年反迫害的法輪功學員進行了交談,並在真相展板拍照以示支持。他看到好幾個學員在那裡打坐。「一位阿姨跟我講一些關於江澤民迫害法輪功的事情。她告訴我,歐洲其它國家的學員,也跟她一樣,基本上都是每天去中共大使館前打坐。」

「我一直是支持法輪功的。」秦傑說,他在大學學校裡過道上撿到一張紙幣,上面寫有「法輪大法」等字樣。他去網上搜,百度沒有(正面消息),他就翻牆搜的,由此了解了法輪功真相。

後來,一些法輪功學員用QQ發給他三退鏈接,他就退了團。「《九評共產黨》我是在了解法輪功後在Youtube上搜到的,感觸很深。」他說,「對於共產黨有了全面的認識,才知道它們的邪惡是藏在偽善下面的。它們捏造的天安門自焚案讓我震驚,才知道它們可以為了抹黑別人來演戲。」

公開抗議 國內家人受騷擾

秦傑在中共大使館抗議並將視頻在網上發布之後,很快國內家人受到了警察騷擾,讓他刪除視頻和推文。母親質問他,「你究竟在那邊做了什麼?派出所找到家裡,翻我們祖宗三代,還到處搜索所有與你相關的資料和你沾親帶故的人?」

中共大使館聯繫他讓他回國,當地警方還一度準備起訴他。「他們說我抗議是非法的,抗議之前要向當地警察局備案,備案是需要向中共大使館取得同意的。但中共大使館是不可能同意的。」秦傑說,後來起訴不了了之。

秦傑表示,「我們來這邊庇護很尷尬。就是德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太大了,對於反對共產黨,他們沒有這個態度。 他要和中國(中共)維持一定關係的,只能說是暫時收留我們。可能其他歐洲國家會稍微好點,可能情況也差不多,都對中國有經濟依賴。」

「你去和習近平講經貿合作,講共同發展。其實我認為它跟政治上是相通的。就是他和中國(中共)合作的話,必須得把這些(反共)抗議壓下去。 」秦傑說。

雖然德國內部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是秦傑擔憂,德國的主流是搖擺不定的。「未來很長的時間,德國會傾向於依靠中國,走依靠中國的道路,會拋棄美國路線。這是我的判斷。」他說。◇

責任編輯:孫芸 #

相關新聞
疫情和戰爭使德國經濟損失4200億歐元
分析:德國依賴中國市場 執行錯誤對中政策
組圖:德國再推出49歐元優惠交通車票
德國總理肖爾茨訪華引發廣泛爭論和批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