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有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中國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不斷攀升,將導致當局難以推動經濟增長。
據彭博社報導(),中國31個省級政府的未償債券總量,已接近中共財政部所規定的風險門檻。突破這一界限,意味著地方政府借貸時將面臨更多的監管,阻礙他們推動經濟增長的能力。中共當局把省級債務率預警標準設在其收入的120%。
與此同時,近15萬億人民幣(約合2.1萬億美元)的中國地方債券,將在未來五年內到期,這個數額超過其未償債務的40%。在收入增長放緩之下,中國各省的償債壓力將不斷增加。
彭博社指出,雖然省級政府違約風險不高,但他們將越來越難償還債務。未來,各地不得不發行越來越多債券,以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而非為新支出提供資金。
資金緊縮的一個主因是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即所謂的「土地出讓金」,在過去曾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30%上下。但在房市蕭條下,這項收入已急遽下降。
據北京智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的數據,2022年第三季度的土地出讓金急劇下降,在31個省級行政區中,只有西北部的甘肅省有所增長。
此外,「清零政策」導致的經濟放緩也使稅收收入下滑,地方政府還必須發放數萬億人民幣的稅收減免,幫助他們應對過去幾年的經濟放緩。
最近,中共中央首次承認了對地方專項債償還風險的擔憂,敦促科技中心深圳研擬建立政府償債備付金制度,以控制債務支付風險。事實上,深圳財政狀況比許多其他地區好得多,因此作為財政改革的試驗區。
據中共全國人大網站10月份公告,一些代表警告說,「很難如期償還」未來幾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他們呼籲盡早制定應急計劃。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丁爽對彭博社表示,中央政府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債務負擔。
「在過去幾年裡,地方財政已變得相當疲軟」,丁爽說,「政府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來進行改變。這是一個時間問題。」
若中央政府發行更多的一般債券,資助基礎設施項目,它將使官方財政赤字從目前GDP約3%的水平向上膨脹。為保持帳面數字,中共一直傾向讓各省發行更多專項債。
丁爽估計,若包括地方專項債券,今年的廣義財政赤字將達到GDP的7.3%。
「這麼高的比例是不可持續的。」他說。
中共當局將各省債務的風險門檻,設定為其「綜合財力」的120%。綜合財力通常被視為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以及來自中央轉移支付的總和。在大流行期間政府加大了財政刺激力度,該比率隨之激增。
彭博社根據官方數據推算,省級債務占收入的比例,已從2019年的83%躍升至9月底的118%。
「政府顯性債務增速持續高於政府財力增長,這意味著政府顯性債務的壓力持續攀升」,國盛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楊業偉在11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這將為未來財政政策空間和財政的健康和穩定帶來新挑戰。」
據中共財政部的一份報告,為了使整體借款低於門檻,高風險地區將被要求遏制其投資項目的規模,削減公共開支,並處置資產。一些省份,如安徽已採取行動,禁止風險地區增加新的債務。
明年對地方政府的財政來說將是特別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屆時約有3.65萬億人民幣的債券到期,這是目前的最高紀錄,其數額與今年的新專項債券一樣多。
甚至利息支出也日益嚴重。今年前9個月專項債券付息4,790億人民幣,占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的6.2%。據2016年發布的規定,這一比例若超過10%,必須啟動財政重整計畫。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可能還存在許多隱性債務。
據《南華早報》此前的報導(),地方政府開始通過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積極收購土地。
建立該融資工具,旨在幫助預算外融資,特別是用於基礎設施支出,但該平台的透明度很低,這增加了人們對隱性債務風險的擔憂。
分析人士對《南華早報》表示,由於收入下降和積極買地,中國一些地方政府正在醖釀一場流動性危機。
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RIC)的數據,2022年前9個月,中國百強土地買家中LGFV的土地購買量大幅上升,達到2,000多億元(約合280億美元),而同期百強房企買家的土地總支出卻下降了51%。
標普分析師勞拉·李(Laura Li)指出:「我們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購買土地可能會使其現金流緊張並增加槓桿率,尤其是在土地閒置,看不到回報的情況下。許多購買發生在低線城市或房地產市場疲軟的地區,這加劇了風險。」
「我們認為迅速下降的土地出讓收入,可能鼓勵了這種做法,這使許多地方和地區政府的財政狀況大為吃緊,並擴大了資本赤字的資金缺口。」惠譽評級此前表示。
據標普的數據,在江蘇省無錫市,2022年前9個月售出的48塊土地中,LGFV拿下了65%,在該市440億的土地出讓金中共占297億元(約合42億美元)。
標普表示,無錫的一家LGFV將相當於其總資產的39%用於購買土地。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