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1月13日訊】幾日前,隨著俄軍撤離,烏克蘭軍隊進入了赫爾松市。這一撤一進是俄烏戰爭以來又一重大和標誌性事件。位於克里米亞以北的赫爾松是今年2月俄軍入侵烏克蘭後奪下的首個主要城市,也是戰事爆發以來俄羅斯控制的唯一地區首府。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在9月通過虛假的入俄公投,吞併包括赫爾松在內的四個烏克蘭地區時說,它們將「永遠屬於俄羅斯」。是以即便俄軍撤出後,俄總統府發言人仍嘴硬道,其「仍然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主體」,「不可能有任何改變」。
雖然並不清楚撤軍背後,俄羅斯有怎樣的計劃,亦或是為烏克蘭埋下陷阱,但俄軍主動撤離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對俄軍的士氣和俄國主張升級烏克蘭戰爭的狂熱分子顯然是一個打擊,而且想再度奪回也非易事。
而俄軍的主動撤離,無疑觸怒了被稱為「普京的大腦」的俄羅斯有爭議的政治理論家、也是力主戰爭升級的杜金。據英國《鏡報》等西方媒體報道,杜金在社媒Telegram 上發文,稱每個「真正的俄羅斯人」現在都應對烏克蘭戰局感到「悲痛和咬牙切齒」,因為俄軍已棄守赫爾松,若有人不為此難過,「他們就不是俄羅斯人」。他還暗示莫斯科在赫爾松的恥辱之舉,讓他窒息。
憤怒的杜金將罪責暗中指向了普京。他引用了英國人類學家詹姆斯·弗雷澤撰寫的《金枝》中的一個故事,即一位國王因為在乾旱期間未能祈求來雨水而被臣民殺死。杜金表示,「我們賦予統治者絕對的權力,讓他在關鍵時刻拯救我們所有人,人民、國家、公民」,如果不是這樣,統治者就會遭受和那位國王相同的命運。其似乎在暗示普京必須為敗退承擔責任。
杜金的帖文很快被刪除,但其所透露的憤怒已被西方媒體捕捉到。有媒體指出,這是發生在軍方人士和普京在俄烏戰爭中分歧越來越大之後。
對於杜金這個名字,更多人熟悉還是因為8月20日,他的女兒杜吉娜在返家途中因車輛爆炸而亡,據說其駕駛的是杜金的車輛,當時父女倆交換駕駛,緊隨其後的杜金目睹了車輛爆炸的全過程。其後,俄方稱是烏克蘭特工人員策劃了這起爆炸案,而目標原本是杜金本人。杜金對烏克蘭的仇恨可想而知。
據美國CNN報道,作為普京親信的杜金曾直接影響了他對兼并克里米亞、俄烏戰爭以至干預2016美國大選的決策作為,杜金更曾公開表示,自己作為學者,面對烏克蘭的看法僅有「殺戮、殺戮和殺戮」。對他而言,烏克蘭的衝突是西方與建立在傳統、等級制度和東正教基督教信仰基礎上的社會之間生存鬥爭的一部分。
今年60歲的杜金,出生於俄軍官家庭,他於1997年出版的《地緣政治基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未來》令其在俄國聲名鵲起,該書提倡的「在美國播下不穩定和異議」的思想視為俄國以假訊息干預美2016大選的前奏,他還在書中提出了「歐亞帝國」的想法。這本書在俄羅斯成為暢銷書。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鄧洛普(John Dunlop)2004年表示,沒有任何一本書「對俄羅斯軍隊、警察和中央集權外交政策精英的影響可與《地緣政治基礎》相媲美」。
這樣的杜金和主張大俄羅斯主義的普京一拍即合,杜金為普京出謀劃策,並成為其最直言不諱的支持者之一。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前,杜金協助復興了「新俄羅斯」一詞。普丁在當年3月宣布克里米亞為俄羅斯的一部分時使用了這個詞彙。
而普京入侵烏克蘭,背後同樣少不了杜金的影響。在杜金的世界裡,俄羅斯的命運「只有在我們將所有東斯拉夫人和所有歐亞兄弟團結後才算完整。一切都遵循這種命運邏輯——烏克蘭也是如此」。他主張將俄國領土擴張到克里米亞半島和烏克蘭全境,併兼並波羅的海3國。
然而,事與普京和杜金願違。俄烏戰爭以來,俄不僅遭到西方的強烈制裁,導致俄經濟、民生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在戰場上,俄軍也沒有實現通過閃電戰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設想,反而被美歐支持的烏克蘭軍隊打得節節敗退,俄軍將領陣亡十幾人,軍中士氣低落,徵兵不順,俄內部反戰聲音絡繹不絕。可以說,俄羅斯戰敗的結局早已註定,只是普京還在做最後的掙扎。不過有消息指,普京身患晚期癌症,這或許也是俄軍撤退的一個原因。
只是曾經堅定支持普京的杜金的公開「背叛」還是讓外界很詫異的,俄內部是否因此發生異動,以及普京能否在反對聲中繼續掌控權力,非常值得觀察。在筆者看來,杜金對普京的背叛或許也在演給北京看:一個高度集權者的身邊是沒有絕對的忠臣的,任何今日的忠臣都可能成為明日的背叛者。如果說杜金和普京之間還存在著某種共同的理念,那習近平與其所謂的「忠臣」們之間則只存在利益的交換和利用,當自身利益要受到損害時,「忠臣」們未必會像杜金這般公開背叛,而極有可能暗中作亂或直接以實際行動倒戈,而這正是集權者的宿命。
責任編輯: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