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英意多國轉變對中共態度 專家解讀國際關係

人氣 3657

【大紀元2022年10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易如、李新安採訪報導)從所羅門群島到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意大利,多國表現出對中共政策的變化。分析認為,在各國聯合起來反制中共的國際大形勢中,美國起決定性作用,各國更傾向採取務實的態度。

近日,所羅門群島與其它13個太平洋國家一起,簽署了一項由美國主導的寬泛夥伴關係協議,突然轉變了美國-太平洋峰會之前的拒絕態度。

但所羅門群島外交部長傑里邁亞‧馬內萊(Jeremiah Manele)10月4日在會晤新西蘭外長後告訴媒體,之前的草案中包含了間接提及中國的說法,在刪除了相關詞句後,所羅門群島才同意簽署協議。

「有一些提法讓我們處在一個我們必須選邊的位置。我們不想被置於我們要選邊的位置。」馬內萊說。

今年4月,中共和所羅門群島出人意料地達成了一項安全協議,令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十分警惕。

在過去的一年裡,美、澳等國已經加強了在太平洋地區的外交活動。今年2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美國將在所羅門群島重新開設大使館。9月29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將對太平洋島國提供超過8.1億美元的額外援助計劃。

「所羅門退回去了」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分析認為,美國對所羅門和整個南太平洋島國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羅門現在被迫改變態度,其實很大部分在於美國加大了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開展了南太平洋版的「馬歇爾計劃」(無償援助項目)。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對南太的滲透和對所羅門的滲透,相比之下就顯得薄弱了。這時候所羅門政府轉變態度,這是從利益角度上考量。」他說。

王赫認為,所羅門總理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長期執政,屬於核心權勢人物,態度一直很強硬。但是現在他在美國的壓力和勸導下,從內部對跟中共接近的政策有了很大的反彈,做了政策調整。

他說,這樣中共對南太島國它地區的滲透就會受到更大的抑制,更難推動。因為中共好不容易在所羅門有個突破點,現在所羅門退回去了,它在別的地方進行,難度就更大了。

但是,中美在所羅門群島的較量還遠遠沒有結束。下一步的較量可能正在展開,未來的進展還需要觀察。

菲律賓更加傾向美國

除了所羅門對中共的態度反轉之外,聯合國大會期間,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雙方的首次會晤。兩人承諾加強兩國盟友關係,強調對南中國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支持。

王赫表示,菲律賓一直是美國的盟友,雙方有軍事盟約。只是上屆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台之後,在美中之間重新定位,親近中共,跟美國拉開了關係。而小馬科斯上台之後,他就重新調整在美中之間菲律賓的政策定位。

「他這個政策不大可能會產生一個急劇的變化,但是他的策略調整上會在美中之間這個平衡度上會更加傾向美國。過去向中共偏離得太嚴重了,又拉回去。小馬科斯家族跟美國的關係是比較深厚的,其父馬科斯曾流亡美國,這是個人因素。」

王赫認為,這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策略上的行為。只要中共不激化南海爭端,只要中共仍然對菲律賓進行巨額投資,那麼小馬科斯的政策可能還是要在中美之間做平衡。所以目前這個情況還需要觀察。

此外,英國和意大利這兩個重要的西歐國家,9月份相繼選出右翼女強人特拉斯(Liz Truss)和梅洛尼(Giorgia Meloni)主政。在抗衡中共的態度上,兩位女強人的傾向相對一致。

英國成反共先鋒

王赫認為,英國跟中共的關係,是個戲劇性的變化。2015年習近平訪英,當時中英關係是黃金時代。過了幾年之後,現在已經處於冰點,雙方走向對抗,英國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反共的先鋒。

他分析,這裡面有幾個原因,主要是中共戰狼外交造成的。第一是香港反送中運動,中共對香港的一國兩制的摧毀;第二是華為問題爭端,英國要把華為設備在2027年之前拆除,跟美國走在了一起;第三是像新疆人權這些問題;而且中共對英國的滲透引起了英國各界的高度重視。

「英國脫歐之後,它跟美國的特殊關係就更加強烈了,提出一個全球英國的政策,把中共的威脅看得非常重要。英國屬於西方國家裡面的謀士,深謀遠慮,它過去是日不落帝國,外交技巧非常成熟的。所以它一旦轉變對中共的態度,(變得)很強硬的話,對整個世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中意關係發生趨勢性變化

意大利是G7七國集團裡唯一跟中共簽了「一帶一路」協議的。「意大利過去跟中共是走得很近的」,但王赫認為,一個右派的女總理登上其政治舞台,其實也是順應了國際社會反感中共這麼一個潮流。

他指出,目前意大利對中共已經比較強硬,中意關係有可能發生趨勢性的變化。一是意大利要跟美國協調一致;二是歐盟2019年提出對華政策三分法,把中共視作一個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意大利也在這個定位之中,對中共採取一種更嚴厲的政策。

但是,意大利是多黨制,政治很複雜,這個對華政策能推行到什麼程度,還要看整個國際大氣候和意大利自身的政局演變。

澳州新政府政策的連續性

王赫表示,澳大利亞不存在轉變政策立場的問題。中澳前幾年鬧翻之後,中共對澳大利亞實施經濟脅迫。現在澳大利亞新政府上台之後,它的對華政策沒有退回去,沒有被中共壓倒,還維持了前任政府的政策。

他分析,去年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簽了奧克斯協議(AUKUS三邊安全協議),這就等於澳大利亞它的對華政策已經跟美國完全緊緊地捆在一起了。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中共不對澳大利亞做出重大讓步,中澳關係不可能有很大的變化。

德國調整對華關係是順勢而為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9月13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德國政府正在制定一項新的對華貿易政策,以減少對中國原材料、電池和半導體的依賴,並承諾在與北京的貿易往來中「不再天真」。

王赫認為,轉變難度最大的,或者轉變幅度最大的都是德國。德國跟中共的經濟交融度很高,所以形成了一定的依賴性,反而是其戰略上的一個漏洞。中共現在的戰狼外交咄咄逼人,德國感覺受到壓制,特別是俄烏戰爭之後,德國對中共的判斷就更加的悲觀。

「德國對華關係的調整,是順勢而為。中共對德國的滲透和中德之間緊密的經濟關係,對它的政策調整形成了很大的掣肘。德國政府對華政策的轉變正在開始,但是能走多遠,轉變力度有多大,還要觀察。」他說。

拜登政府的「護欄」與中共的極限施壓

王赫最後表示,中共依仗它爆發的經濟力量,全球野心大暴露,搞戰狼外交,霸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個國家都已經認識了中共的危險性。這時候大家要聯合起來反制中共,這是國際的基本的大形勢。其中美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他認為,拜登政府在外交方面富有經驗,在國際聯盟反制中共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拜登政府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他跟中共搞戰略競爭,一定要設一個護欄,他不希望中美之間滑向衝突、滑向戰爭。

「這是拜登政府的一廂情願。中共現在利用拜登政府這個護欄心理,對美國進行了極限施壓,來挑戰美國的底線。比如它在台灣大規模的軍演,升高兩岸軍事對峙程度,就是看拜登政府退讓到什麼程度,或者強硬到什麼程度,這都是一個測試。」

「從國際全局的角度來講,要推進全球對中共的圍堵,關鍵是美國政府要意志堅定。其實大家還是對拜登政府有一定程度的擔心。如何堅定自己的抗共決心,把這個決心又傳遞給盟國,這是對拜登政府一個最大的考驗。」他說。

台灣學者:中美對抗 各國務實

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陳秉逵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美國一直在遊說他們的夥伴去面對種種的挑戰。「遊說的方式,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加入某些安全同盟,或者說一定要加入譴責中共的行列,我覺得他比較像是美國在為自己贏得朋友,目前為止我覺得美國做得還蠻成功。」

陳秉逵指出,各國在中美對抗趨勢裡面,他們其實是務實的,不只是純粹地依賴美國、跟隨美國,或者是跟隨中共。他們會很務實地去看,在不同的議題上支持美國,他們會獲得什麼樣的利益。目前在聯合國內看不到冷戰時期政治集團的對抗和分野。

他舉例說,在台灣很多人會覺得,現在很多國家更支持台灣,支持台灣就是跟中共有很直接的衝突。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大多數的國家是非常務實地來看這件事情。

「如果今天美國的朋友和夥伴,他們對於支持美國的立場有所保留的話,美國就會祭出很多說服的方式。相對來說美國是付出代價的,他需要為他的朋友跟夥伴付出代價,那美國也樂於這樣付出。這對美國長期而言,戰略上是會有優勢的。」他說。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環球直擊】石破茂多次訪台 支持亞洲版北約
【全球新聞】政治局罕見會議 中南海陷雙重困境
【晚間新聞】紐約市長出庭豎大拇指 5罪均不認
北卡州長候選人羅賓遜在競選活動中受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