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理爾、林一山採訪報導)中共二十大結束後,中港股市開始大跌下瀉,與環球市場表現成強烈反向對比。多位政經評論員都認為,股票暴瀉跟中共二十大有直接關係,由於比較著重經濟開放的所謂「改革派」沒有進入中共權力核心,中共政治局常委全部都是習近平的「意識形態」派系,令投資者和資金覺得中概股「無運行」和「無錢賺」,所以大幅沽出中概股。
恆生指數由10月21日星期五收市的16,219點,大跌至10月25日星期二上午11時的最低位15,002點,跌幅達7.5%;隨後,徘徊在15,000點至15,500點之間,是2009年4月以來的新低。
多隻中概股大跌,例如阿里巴巴由10月21日上星期五收市的$69.65,大跌至10月24日星期一下午3時半的最低位$61.05,跌幅達12.3%。
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由10月21日星期五收市的3,040點,跌至10月25日星期二上午11時的2,946點,跌幅約3.1%。最近期的高位是今年6月28日的3,409點,隨後漸漸跌至近日的2,900至3,000點位置。
中共二十大結束後,高盛表示以往領導層更注重經濟或市場,而新班底所關注的乃意識形態及政治議題,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兩個職位,料由李強出任國務院總理、何立峰將取代劉鶴出任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主任。
另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在中共二十大期間,於10月20日凌晨於紐約交易時段進場買入30.62億港元,以維護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也是香港金管局自5月以來第39次進場,被台灣媒體《自由時報》質疑是否要保住習近平的面子。
潘東凱:政治性股災
曾在投資銀行界工作多年的時事評論員潘東凱在接受大紀元記者訪問時指出,目前的情況已經是一場「股災」,而且原因還是政治性的,跟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再次連任、無經濟專家入政治局常委有關。雖然坊間有人指出由於美元強勁再加上港元聯繫匯率而導致恆指偏弱,但他認為即使這是一個因素,也無法解釋最近股市每日大幅下跌。
另外,潘東凱亦指出恆生指數存在著結構性的問題,有越來越多中概股成為了其成分股,由於中概股不能夠在美國上市、欠缺盈利保證,一旦中概股下跌,恆生指數便會受影響,更有機會好像日本的日經指數,十年甚至廿年都難以翻身。同時,由於中概股占恆生成分股比例越來越高,恆指與香港社會的距離越來越遠,彷如兩個世界,就算恆指反彈也不等於香港經濟轉好。他亦預計香港政府不會救市,因為香港是開放性市場,再加上就算恆指大跌,對香港經濟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吳明德:「股災」已經發生了四年
資深銀行家兼時事評論員吳明德在接受大紀元記者訪問時分析指,近日不是港股「股災」,因為「股災」已經發生了四年,股票在過去四年已經跌了60%,跟中共推出《港區國安法》、打擊高科技企業和教育板塊有關。他認為近日股市下跌,與中共政治局常委「清一色」是習近平派系的人有關,中共強調「國家安全」,即意味著「沒有錢賺」,所以沽出中概股。
利世民:很多人覺得中概股「無運行」
政經評論員利世民在其YouTube頻道上分析指,在全球主要市場當中,只有港股於10月24日暴瀉;近期美元並非特別強勁,所以「強美元」並非港股大跌的原因。資金流向方面,他認為近日沒有太多資金從香港流走,亦不像是香港人沽出港股或中國大陸資金沽出港股套現。因此,他認為近日港股暴瀉的原因,除了「丁蟹效應」之外,主要是剛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大。關於為何很多人會沽出中概股,利世民分析指很多人都相信中共不會再讓企業在國際市場集資和發展消費為主的經濟模式。
利世民觀察到,中概股10月24日在美國市場明顯低開兩至三成,例如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等。關於中共二十大對股市的影響,他認為與所謂「改革派」沒有進入中共權力核心有關,例如李克強、劉鶴、胡春華等,他們比較務實和著重經濟開放。同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當選為中共政治局常委,而他曾為了貫徹執行「清零」任務,不措犧牲上海的經濟利益,他能夠上位是中共想要發放出來的訊息,令很多人覺得中概股「無運行」。不過,利世民亦指出,中概股在2018年開始已經「無運行」,甚至2015年發生中國A股股災,之後一直沒有翻過身。
中概股已主導恆指
恆生指數在1969年推出,最初只有33間上市公司股票為成分股,至今已經有73隻成分股,今年新增「中芯國際」、「中升控股」和「中國宏橋」等中資股。
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恆生指數具代表性的成分股包括中華電力、無綫電視、國泰航空等,但如今,阿里巴巴、美團、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等中資股已經在成分股中占據主導地位,占據了大約三分之二比重。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