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國的低通貨膨脹

人氣 2585

【大紀元2022年10月11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Law Ka-Chung撰文/任季編譯)在全球高通脹的背景下,中國的低通脹率是引人注目的宏觀經濟現象。

看看其它金磚國家。印度的最新通貨膨脹率為7%,南非為8%,巴西為9%,俄羅斯為14%。中國呢?低於3%。房地產和債務去槓桿化(減少債務)會引起低通脹率,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到去年就一直在經歷這個過程。現在,甚至日本也出現了3%的通脹率,比中國要高。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引入一個新的標籤「中國以外的亞洲」來取代「日本以外的亞洲」。

通貨膨脹(價格上漲率)是貨幣過剩的結果。如果創造的貨幣被實體活動、金融產品或其它資產所吸收,那麼就不會有多餘的貨幣來產生通貨膨脹。中國正在經歷經濟衰退(經濟活動下降)和資產去槓桿化(減少債務),貨幣不僅沒有更多地進入市場,實際上已經在流出。

但是看一下貨幣供應量數據,M0(實物貨幣)的同比增長趨勢為14%,M2的同比增長趨勢為12%,就知道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推動發行更多的貨幣,市場中應該有過剩的流動性(可用現金)。

然而,貨幣只有在「流動」時才會產生通貨膨脹。堆積的貨幣不會產生任何經濟影響。信貸是貨幣流動性的最好指標。看看人民幣貸款的同比增長。它從2019年底34%的峰值一直下降到8月份的11%以下,從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低谷。這正是2008年至2015年在美國看到的現象,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注入大量資金,卻沒有產生任何有意義的通脹壓力——通脹率仍然低於2%。

原則上,廣義貨幣增長(M2)應該預示著通貨膨脹,只是實際的通脹會滯後1.5到2年。附圖顯示了中國的情況,M2和CPI同比增長率有1.5年的滯後(為比較方便,調整縱軸比例後的曲線繪製在了一起)。從2002年到2015年,兩者之間顯示了正常關係(有滯後)。正是從2015年開始,當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崩潰,而西方經濟復甦的時候,通貨膨脹與貨幣增長之間的關係失調。在2002年之前也有類似的現象。

信貸支配著貨幣速度,但目前不清楚的是,當經濟前景不好的情況下,如何讓貨幣更好地流動起來。降息可以降低信貸價格,但便宜幾個基點根本無濟於事。而且,借貸的預期損失可能大於降低的成本,使得人們不願意借貸和投資。這表明只有當經濟前景從根本上得到改善時,信貸才會飆升。而只有當資產價格不再被高估(完全去槓桿化)時,前景才會改善。

緩慢的價格調整意味著去槓桿化的過程非常緩慢。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政治穩定,付出的可能是跨越十年的通脹率降低甚至是通貨緊縮時代。◇

作者簡介:

羅家聰(Law Ka-Chung)是香港經濟學家、財經專欄作家,曾任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及經濟學系客座教授。2005年以來,活躍於報紙和雜誌財經專欄、香港電視、廣播和網絡財經節目。涉及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各類經濟和金融話題,從宏觀經濟理論到股票、貨幣、利率、收益率和商品的市場前景。曾在中國第五大銀行的香港分行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和戰略家超過12年。經濟學博士、數學碩士和天體物理學碩士。電子郵件: lawkachung@gmail.com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中國生產成本急漲 傳導全球高通脹壓力
美升息 中放水 專家:中國難逃高通脹危機
中國豬肉價格漲不停 恐引發通脹影響經濟
美通過降通脹法案 要車企結束依賴中國電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