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春採訪報導)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生效已滿兩年,但數據顯示,中共沒有兌現各項承諾。美國是否採取懲罰性措施,或開啟新的對華模式,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過去兩年中,中共沒有完全履行2020年簽訂的美中「首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美中貿易逆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拜登上週三(1月19日)說他還沒有準備好取消對中國的關稅,「時機尚未成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者俞偉雄25日告訴大紀元,美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以及全球供應鏈因為疫情衝擊造成供貨危機,拜登政府很可能不會進一步調高關稅。
俞偉雄還認為,COVID-19擴散使得美國民眾和兩黨反中情緒高漲,如果解除貿易協定的關稅,可能會對拜登政府的民意支持度造成衝擊效應。
「所以,風險最小的結果是維持現狀,也就是目前大部分25%的關稅,會繼續維持。」俞偉雄說。
專家:拜登與川普貿易戰打法不同
台灣經濟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表示,拜登和川普(特朗普)在貿易戰的打法會變得不一樣。
「從最近拜登和岸田文雄同意設立經濟版2+2,我們可以看出,拜登接下來用的方式,應該是不同於川普單打獨鬥跟中國(共)直接開幹,拜登可能會用的方式是,結合盟友對中國(共)形成壓力的方式。」
「當你加入了盟友一起對中國(共)施壓,我相信會對中國(中共)形成更強大的壓力。」他說。
他認為,拜登會用更務實的態度去看美中之間的貿易,有些可以合作,有些不能合作。
他說:「譬如在高科技或者新技術方面,我覺得還是會繼續維持禁令,但是對一些民生必需品的互相合作,還是會持續進行。」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博士、飛天大學人文與科學副教授章天亮也撰文分析,現在美國大概會採取三項措施:重建美國國內的經濟實力;推動公司在美國國內生產更多的產品,防止供應鏈的中斷,減少從中國進口的可能;跟盟友之間進行一些新的貿易合作,想辦法繞過中共的供應鏈。
時政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表示,美國現在對中共已經有高度警惕,「他要反制中共,在雙方打科技戰這方面,拜登政府目前比較清晰的就是『小院高牆』政策,形成有限的目標,對中國(中共)進行狙擊,然後對一般的領域放寬,這是拜登目前的政策重點。」
中共未兌現承諾 美中貿易逆差擴大
2020年1月15日,美中兩國在白宮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協議規定,中國承諾在2021年12月31日協議到期的兩年內,在2017年進口額的基礎上增加進口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協議還為製成品、農產品、服務和能源產品制定了具體的採購目標。
根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2021年12月的數據(Chad P.Brown),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的進口只完成了協議的58%,美國的出口只完成了協議的59%。截至2021年11月,中國的進口只完成了協議的62%,美國的出口只完成了協議的60%。2021年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彭博社1月24日報導,自簽署該協議的兩年來,中國購買了約2,37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製造業和能源商品,只占其承諾購買商品的63%,距離兌現美中「首階段貿易協議」的目標相差甚遠。
彭博社報導還稱,中國(共)把未完成承諾的原因,歸咎於新冠肺炎(中共肺炎)疫情,以及波音公司737Max的問題等因素,該飛機在發生墜機事故後,被取消了認證。
王赫認為,造成美中貿易逆差進一步升高,「跟中共當初簽訂貿易協議的計謀、借美國大選以拖待變,和外部的疫情是密切相關的,它們是相互作用的」。
美中雙邊貿易對話 恐難有進展
按照川普總統原來的設計,中共一旦違約,美國會立即把幾乎所有的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大幅度提高,高達50%甚至更多。
黃世聰表示,目前拜登陷入兩難的局面。「假設按照沒有達成協議,再加關稅,會對美國現階段已經高通脹缺貨的狀況雪上加霜。」
他說:「拜登可能會選擇儘量暫時不談這件事情。因為對美國來講,現在最需要的可能是要確保供應鏈能夠完整地供貨到美國,甚至能夠確保說這個產品的價格不會再上升。所以我認為說他可能短時間之內不會這樣做。」
俞偉雄認為,拜登政府未必會延續川普的政策、進一步調高懲罰性關稅,但是在涉及軍工、科技等國家安全領域,會延續川普政策,擴大出口管制措施。
1月20日,來自民主和共和兩黨的一百四十多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合致信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呼籲拜登政府立即恢復和擴大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排除程序,以幫助美國製造商。
在拜登政府方面,貿易代表戴琪去年與中共副總理劉鶴只進行過兩次視頻會議,討論中共履行協議的問題,以及美中貿易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包括產業補貼等。但迄今為止,相關的溝通沒有取得任何突破。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尼娜‧希奈(Neena Shenai)對美國之音說,「對雙方來說,繼續進行這些會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考慮到美國和中國(中共)的政治動態,包括今年秋季召開的中共二十大黨代會以及美國的中期選舉,我認為這將使今年以及今後的雙邊討論非常具有挑戰性。」
責任編輯:李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