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ac Ghlionn撰文/曲志卓編譯)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一種數據驅動的暴政形式。這是社會工程技術最先進的形式,對專制統治者來說,是「大躍進」,但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大躍退」。
中國公民非常清楚,抵抗是徒勞的,參與是強制性的。
類似的系統能否在其它地方推出?肯定可以。
英國《旁觀者》(The Spectator)雜誌的羅斯‧克拉克(Ross Clark)警告說,英國政府將推出一款擴展性的應用程序,旨在監控一個人的購買習慣、鍛鍊習慣(或缺乏日常活動)以及他們的「水果和蔬菜攝入量」。政府將獎勵聽話者「美德分」。與此同時,「不聽話的人」可能會受懲罰。
「輕推效應」(the nudge effect)何時被濫用?引用克拉克的話說,當一個國家的公民被「像工業發電廠一樣受到監視」時。雖然有人不相信其負面效應會擴大,但不難想像,在政府官員的監督下,這樣的應用程序如何被用來懲罰「不聽話的人」。克拉克擔心,雇主將會「要求員工使用這款應用程序。在給予某人工作之前,先查看他的飲食和鍛鍊歷史」。這只是時間問題。
克拉克警告說,國家衛生局(NHS)很可能會「使用該應用程序來進行醫療保健配給」。要取得某些治療或藥物配給資格的人,可能首先必須證明他們「正在過一種健康的生活」。克拉克顯然很擔心,他告訴讀者,「避免接種疫苗護照和健康應用程序發展成噩夢般的持續監控」的唯一方法是現在就拒絕它們。
雖然英國政府希望實施這樣的制度可能會讓一些讀者感到驚訝,但其實沒有什麼好驚訝的。正如我以前在這裡討論過的那樣,中英兩國有著難以置信的密切關係。一個受北京啟發的監控系統總是在英國政府的計劃中。
大洋彼岸
和英國一樣,美國也在考慮數字獨裁的想法。在最近為《國會山》(The Hill)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記者克里斯汀‧泰特(Kristin Tate)討論了PayPal與南方貧困法律中心(the 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之間令人擔憂的夥伴關係。她寫道,二者不久將調查並報告「白人至上主義者」和「反政府言論」的支持者。
哪些指標將用於識別白人至上主義?記住,我們生活在「黑人命很重要」的時代。
此外, 「反政府」言論聽起來到底像什麼?還有,南方貧困法律中心,對於外人來說,有很強的左傾偏見。人們不必是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16世紀法國預言家),就可以看到這種夥伴關係將如何發展。
PayPal和南方貧困法律中心還不算什麼。由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領導的Facebook最近要求用戶舉報他們的「極端主義」朋友。用泰特的話說,「考慮到政綱的偏見」,這些措施似乎「主要針對政治權利」。隨著大數據與大政府的融合,技術正迅速導向監獄。
泰特警告說,「正在建設的軟社會信用體系的潛在範圍是巨大的。」確實如此。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公司不僅可以「跟蹤你的活動」,他們也許很快就能夠「利用他們的力量來阻止交易,增加附加費或限制你使用產品」。
在美國,如果不能持有某些政治觀點,個人可能會被擋在社交媒體之外。更令人擔憂的是,他無法進行金融交易。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運作方式完全相同。事實上,存在著黑名單。那些在黑名單上的人被禁止旅行、購置產業,並進入某些職業。
希望類似的歧視方式不會進入美國社會。但如果是這樣,不要感到驚訝。正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編輯委員會最近所寫的那樣,「現代進步人士講的是高尚目的的語言,但總是以脅迫結束。」還有什麼比社會信用體系更具有脅迫性的呢?
更糟的是,美國人沉迷於迫使他們屈服的平台。毫不奇怪,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非常痛苦。事實上,根據精神病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安娜‧倫布克博士(Anna Lembke)的說法,美國人從未像現在這樣痛苦。「抑鬱、焦慮、身體疼痛和自殺的發生率正在世界各地增加」,她說。與此同時,數以千萬計的美國人正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在造成這種苦難的平台上。
美國人不僅更痛苦,而且更憤怒。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說,社交媒體平台「放大了道德憤怒的表現」。他們寫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社交媒體用戶了解到,與道德憤慨相關的語言「得到回報」,獲得更多的「喜歡」和「分享」。隨著社交媒體改變美國對話的性質,它改變了存在的性質。隨著大科技的影子越來越大,它與政府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美國人可能會更加痛苦,甚至更加憤怒。
作者簡介:
John Mac Ghlionn是一位研究員和散文家。他的作品發表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國保守黨人》(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公共話語》(The Public Discourse)等知名媒體。他還是《硬幣電報》(Cointelegraph)的專欄作家。他的推特是:@ghlionn
原文「」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