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院表決國防授權法 注重提升台灣不對稱戰力

人氣 360

【大紀元2021年09月22日訊】美國聯邦眾議院9月21日晚間辯論和表決《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其中涉台條文要求國防部就加強國民警衛隊與台灣的合作提出報告、加強美台軍事安全合作,以及邀請台灣參加2022年環太平洋多國軍事演習。

總金額超過7,700億美元的《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of FY 2022)授權美國防務部門投資提高當前及未來所需的能力及現代化需求以保護美國人民的安全。新財年的軍事開支除有疫情的考量外,也有多項條文涉及在印太地區應對中共帶來的戰略挑戰,包括涉及62億美元的《太平洋威懾倡議》。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羅傑斯(Mike Rogers, R-AL)在表決前的辯論時說,這個法案「激光般地聚焦於為美國軍隊贏得與中國(共)的衝突做準備」,「法案也確認我們對地區盟友的支持,尤其是台灣。」

《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HR 4350)關於台灣的部分詳列在3個主要條款中,條文表達美國國會對台灣安全防衛的支持,以及通過協助台灣發展有能力、戰備力及現代化的防衛部隊,幫助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

第1243條款要求美國國防部長最遲在2022年2月15日以前,就「加強美國國民警衛隊與台灣的合作的可行性及適當性」提出報告,報告內容必須包含國民警衛隊與台灣過去10年來的合作,包括互訪、演習、訓練及設備機會,並且對加強合作的可行性與適當性做出評估。

評估內容包括:1) 災難與緊急救助;2)網絡防護與通訊安全; 3)軍事醫療合作;4)文化交流及國民警衛隊的華語教育;5) 國民警衛隊顧問協助訓練台灣後備部隊的相關項目。

第1247條款是表達美台防務關係的國會意見。國會認為《台灣關係法》及1982年的「六項保證」是美台關係的基礎,前者言明,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是基於台灣前途必須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的預期」,任何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和封鎖,都是美國的嚴重關切,中共對台灣日益脅迫及咄咄逼人的行為違背台灣前途必須和平解決的預期,美國必須協助台灣維持抵禦武力,以及其它危及台灣人民安全、社會與經濟制度脅迫的能力。

基於上述理由,美國國會認為美國應該持續支持台灣發展有能力、有戰備力及現代化的防衛部隊,以便台灣能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其方式包括:1) 支持台灣軍事採購與服務並著重於不對稱防衛策略;2) 確保台灣對防禦性武器與服務的採購要求得到及時的審視和回應;3) 與台灣進行務實訓練及軍事演習以便台灣能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4)進行防務官員以及策略、政策及功能性級別的美台官員交流;5) 指認台灣在運用不對稱能力方面所做的改善;6) 擴大美台人道及災難救助的合作。

美國國會意見也認為,面對中共政府以咄咄逼人方式限縮或影響民主社會自由行使權力的作為,美國應該致力於捍衛台灣的自由開放的社會。

第1248條款是表達國會意見,認為美國應該邀請台灣海軍參加2022年環太平洋多國軍事演習(Rim of the Pacific Exercise)。

此外,《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在有關中共的條款中也納入關於台灣的條文。

第1244條款規定國防部長必須在2022年1月31日以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及安全發展」報告中就「中國(共)對台灣的策略及台灣海峽的安全情勢」做出分析和預測。

此外,在第1246條款規定,美國國防部必須於2022年6月15日以前,協同國務卿、財政部長及國家情報總監,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拉丁美洲通過外交、軍事、經濟及其他方式擴大影響力,以及這種作為如何影響美國的國防和安全利益」提出報告,而且必須涵蓋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那些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的國家及地區組織,評估中共政府在鼓勵哪些國家及地區組織將外交關係從台灣轉移到中國以及為此所採取的步驟。

在眾議院表決通過《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後,接下來必須等候參議院通過參院版本的草案,之後兩院再就各自版本進行協調。參院軍事委員會7月22日已經表決通過草案,目前正等候參議院院會的討論和表決。參院草案版本涉及台灣的部分也包括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就增強美國國民警衛隊與台灣的合作提出可行性及適當性的年度簡報,以及就台灣的不對稱能力及如何協助台灣改進這種能力提供評估。

參院版本也規定,美國的政策必須要確保美國武裝部隊有能力阻止對台灣造成既定事實的作為,以遏制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武力單方面改變與台灣的現狀。

美國國會兩大政黨在很多議題上針鋒相對,但是通常都能以大比數通過國防法案。

(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鍾元#

相關新聞
兩岸實力懸殊 霍守業:不對稱作戰是國安關鍵
美智庫演講 蕭美琴:持續與美軍購 發展不對稱戰力
台灣漢光37號演習操練「不對稱作戰」
【時事金掃描】「傅冬菊計劃」背後中共鬼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