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給美副卿遞清單 專家析中共背後用意

人氣 6272

【大紀元2021年08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日前在《外交政策》撰文,分析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訪華一行無成果背後的多重原因。

他認為,中共官員的無禮表現是事先算計好的,而遞給舍曼的兩份清單是想要拜登政府選擇——跟它進行氣候變化合作,還是對抗中共的全球野心。

解讀北京的兩清單 要求美國允許中共長驅直入

中共在會談前更向訪華的舍曼提交了兩份清單。一份是所謂「糾錯清單」,包括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共黨員及家屬的簽證限制,撤銷對中共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停止滋擾中國留學生,停止打壓孔子學院,取消將中國官媒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以及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另一份是中方關注的「重點個案清單」,包括留學生簽證和所謂中國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等。

熟悉中美政治的成斌解釋了中共清單的真正含義。他表示,要求美國取消將中國(中共)官媒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意思是美國不得拒絕中共「通過中國國營媒體滲透美國公眾」;要求停止打壓孔子學院,意思是美國不得拒絕中共「通過孔子學院滲透美國學校」。

「從本質上講,中國(中共)是在宣稱,美國無權拒絕中國(中共)滲透美國公眾、美國學校、或美國經濟和供應鏈的機會。」成斌總結說。

如果從雙方對等的角度看,中共限制西方媒體進入中國,肆意取消在華外國記者的簽證,打壓外國企業,更不會允許在中國的大學裡設立外國資助的研究所。

北京算計後 精心安排火藥味高層會晤

無論是天津會談,還是阿拉斯加會談,中共都選擇了上演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的會晤模式,同時北京還在刻意宣傳中共高官對美同行的強硬言辭。

8月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通過視頻出席由東盟主持的東亞峰會外長會議時,指責中國(中共)政府對內踐踏人權,對外違反國際法、脅迫他國。

已經發過言的中共外長王毅當場要求二次發言,批駁美國。他還揚言,「這種惡劣行徑,你們來一次,我們就堅決批駁一次。」

成斌說:「(中共官員的)語氣和整體上的無禮是經過算計的,不僅向中國公眾而且向全球其他觀眾表明,北京可以不尊重美國外交官而不會受懲罰。」

美國對華鷹派則普遍不看好舍曼的訪華時機,認為,這是給北京發出了錯誤信號——華盛頓急於與中方會談。

成斌表示,目前情況下,只要舉行任何會談都會給北京加強美國已衰弱的看法——這種微妙信號也反映在中共給美國的兩份要求清單,以及中共外長王毅會晤舍曼的發言上。

他認為,中共現在不準備跟美國和解,並且它希望——假如美國想要和中國(中共)改善關係,或有任何合作前景——華盛頓先做出讓步。與此同時,中共官員已經宣稱,他們要以一種比過去更高的新姿態對待美國同行。

成斌建議說,美國的決策者們在要求與中方同行再會面之前,應該理解北京的這種觀點。

美國國務院的解釋是,他們希望,中美高層會談能坦誠溝通,並在中美之間設置護欄,防止競爭失控和陷入衝突。

拜登需要選擇 是跟北京合作還是對抗

外界還有一種看法是,中共對美外交部二號人物訪華的反應也在迫使拜登政府選擇——是要跟中共在氣候變化上合作,還是對抗中共的全球野心。

應對氣候變化一直是拜登政府的政策綱領之一,拜登政府派出的最早訪華的高官就是氣候大使克里(John Kerry)。克里訪華時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的視頻接見。

成斌分析說,之前拜登政府不斷重申氣候變化是美中合作領域,再加上拜登總統本人一再宣稱,氣候變化對美國(和世界)構成最大的威脅,這都給美國在對華會晤上留下不多的討價還價空間。

中共本來就不守規矩,且一直游離在氣候協議約束效力之外。比如:北京聲明,只有到它建造的燃煤發電能力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它才會考慮氣候變化擔憂,並轉移重大投資和建設。

此外,最近還有報導稱,民主黨在關注應對氣候變化還是關注中國的問題上存在分歧,這很可能讓北京感到有機可乘。

「這兩份清單實際上是中方的初步要求。中國(中共)領導人無疑在等著看拜登政府如何回應,拜登是更關注氣候變化還是對抗中國。」成斌寫道。

中共官媒、民族小報《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中美官員天津會晤期間就發送微信說,中共「對中美在可預見未來內實質性改善關係不再抱幻想……堅決回擊美方的各種挑釁,與它硬碰硬」。

前墨西哥駐華大使瓜哈多(Jorge Guajardo)則在推特上評論舍曼訪華說,此行讓大家看到中共一貫的可怕言論、被外交孤立全賴它自己。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美中天津會談氣氛緊張 各說各話 未達共識
前墨駐華大使:舍曼訪華 中共被孤立賴它自己
美國發現中共在新疆第二處祕密核武庫
外媒記者報導河南水災受恐嚇 美國務院回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