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8月24日訊】這兩年所謂「北京消息」幾乎每傳皆中,近月熱傳北京召開的中共人大常委會,會表決通過把《反外國制裁法》列入香港基本法的附件三,然後在香港實施;然而最終卻「只聞樓梯響」而叫停了表決;一堆親中共的專家紛紛分析認為,是北京在評估過經濟現實的狀況,以及通過後的風險之後,由最高層出面緊急叫停表決云云,可謂近年來首次「急剎車」之舉,引來坊間不少的討論。
一堆親中專家表示,北京擔心再有新法律會嚇跑香港的外資,亦有專家指要擔心「美國與香港脫勾」的風險,會影響香港的經貿地位;這些因素其實一直都存在,然而為何北京「突然」才由「不信邪」,一直都不相信會有影響,而突然才感受到影響呢?是因為近日經濟數據太差?是因為近日港股的不斷下跌?還是因為外資下了最後通牒,堅決表示一通過即撤資?
把這條《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執行的最大問題,即商家在香港如果跟進外國的制裁,即違反香港的法律;也許連中資銀行都會擔心,一旦通過這條法律,全港商界即陷入「兩面不是人」的境地,不是犯中國與香港法律,就是犯美國為首西方各國的法律;何況即使目前的法律上找到「規避」的空間,這也只是在倒數,因為西方各國的政界必然會就這些公司「規避」作跟進,然後進一步通過更多法律,去針對這些公司的行為,因此基本上是完全無解的死結,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完全撤出香港。
這又是回到最基本的問題,究竟北京想要香港來作什麼?香港的最大優點,就是作為連接西方制度與中國市場的橋樑;當中國把香港全部大陸化,當在香港做生意有如在大陸一樣的時候,那麼香港還有什麼獨特的角色呢?當在香港做生意的政治風險,與在大陸一樣的時候,那麼還有什麼外資,想來香港做生意呢?
最近美國從阿富汗的撤兵,或許對很多人而言只是國際政治的事件,甚至把眼光看到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是否可靠的問題,實際上卻反而顯示了對中國的幾大危機。其一,美國為了應付中國(共)而改變戰略,即使在中亞放棄阿富汗二十年的經營也在所不惜;其二,放棄的政治成本對民主政體而言雖然高,但美國的政界卻同樣可以走出這一步,因此沒有什麼問題──包括中國市場,是一樣可以放棄的。
其三,因此有專家提出美中在香港「脫勾」風險,一直以來中方以至美國商界的觀點,認為「脫勾」實際上不太可能,或者不太可能短期內發生;但當美中的爭議由地區問題變成長期戰略格局,由長期風險變成短中長期三線風險都同時存在,那麼這些原本「不太可能立即發生」的事情,就突然在「加速主義」之下,變得迫在眉睫──原本「只聞樓梯響」,如今卻變成真正「現實進行中」的事情。
原本由貿易戰到香港問題,商界都仍然未有大手拋貨;然而近月中國(共)所謂加強監管私人企業,即所謂「中國(共)加強民企控制」的風險之下,令中資股受到重壓沽貨,如騰訊、阿里巴巴、快手和美團四間中資股,其市值合計已蒸發超過1兆美元;在這種時機再在香港推《反外國制裁法》,當然只會引發新一輪的撤資出走潮,然而令人驚訝的,不是這個「暫停」的決定,而是竟然要去到最後關頭,才會理解到要叫停的決定;為何早前不停,要去到這個關頭才叫停?這才是一個最大的不解之謎。
——RFA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