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8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李韻採訪報導)中共加強對赴美上市企業審查,令中概股慘跌,美國投資人蒙受重大損失。對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決定加強對中企監督,若無法充分披露北京對其上市干預之風險,將無法在美首次公開募股(IPO)。有業界人士認為,在中美雙重夾殺下,中企赴美上市之路基本上已封了。
近日,中共監管部門掀起的監管風暴範圍越來越廣,從科技、網際網路行業,推進到民營教育培訓行業的整頓,導致在美上市中國公司市值蒸發約4,000億美元。
7月30日(上週五),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盤前普跌,滴滴出行盤前大挫近7%,阿里巴巴、拼多多和百度下跌逾3%;京東跌近3%。教培股高途、新東方、好未來盤前跌幅在2%~6%之間。
同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出台新規,要求中國企業必須充分解釋自身的法律結構,尤其是可變利益實體(VIE)的股權架構風險,並披露北京當局干預其業務的風險,否則將不被允許在美國上市。
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在一份聲明中說,他要求工作人員對在中國有重要業務的企業提交的文件,進行有針對性的額外審查。並要求工作人員在中企註冊生效之前,讓對方披露更多信息。
路透援引消息稱,SEC已停止處理中企在美上市和其它證券發售的註冊登記,同時正在制定新規,要求中企向投資者披露中共實施新監管整治的風險。
財務造假、VIE結構、政府干預 中概股存風險
財經觀察人士劉燕林告訴大紀元,實際上SEC一直都在對中概股出台相關的政策。但是美國還是一個自由市場,基本上只要符合政策條件,都是可以在美國上市。
劉燕林說,美國現在是針對中概股,要求它出具詳細的財務報告,主要是因為中概股多年來一直涉及到財務造假,信息不對稱,誤導股民和投資機構,導致他們遭受很大損失。SEC不光對中概股,對其它的一些概念股,也是這麼要求的。
經濟學家吳嘉隆對大紀元說,美國SEC加強監管中企,是延續著川普時期的政策,確保美國投資人不用去承擔不必要的風險。亦即赴美國上市公司,必須要接受美國的監管,要提出審計後的財務報表,充分披露相關訊息,包括本國政府可能干預和監管的風險。
吳嘉隆說,「這次美國監管機構的說明,特別強調一點,本國政府的監管風險,會影響行業本身的經營,也會影響投資人的利益,所以新規要求企業必須充分披露相關訊息。」
中共擴大壓制 收緊中企海外上市監管
而美國SEC出台的新規,源於中共日益收緊對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監管政策。
自去年蟻螞集團上市被叫停後,中共進行了一連串的產業整頓,從網科業開始,一路延燒到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6月底,「滴滴出行」剛赴美上市,7月初即遭中共監管部門審查,導致股價慘跌,美國投資人也蒙受嚴重損失。
近期,新東方、學而思等教育類股上市也遭叫停。中共不斷加深的監管舉措,上週導致外資大舉逃離,並引發股匯雙殺,人民幣重貶。
美中夾殺 專家:中企在美融資之路受阻
劉燕林認為,SEC和中共兩者加強監管的目的不同,但是行動空前的一致,「中共現在也不希望它們的企業,尤其是一些創新科技企業到美國來上市」。
他分析,中共起初認為中企到美國上市,藉以進入全球資本市場,可以圈錢,向中共輸血,但是幾年下來,發現赴海外上市也成為資金外逃的重要渠道。再加上它擔心一些中企,特別是科技企業到美國或其它國家上市後,會導致中共喪失對該企業的掌控,以及信息數據的洩漏。
經濟學家吳嘉隆說,「這樣一來,中國企業要到美國上市已經變成不可能,因為中國政府的規定是不能把本地審計過的財務報表交給外國,所以中國企業要去美國上市,這條路基本被封了。」
吳嘉隆認為,中共確實不想看到中企在美國上市,除了擔心數據安全、網絡安全,還有國家安全,從而希望中國企業改在中國或香港上市,確保中共的監管容易落實。
7月底,美國SEC決定暫停中企IPO申請後,8月1日,中共監管機構語調放軟,宣稱北京對中企的上市地點一直採取開放的態度。
劉燕林分析,中共只是口頭放軟,但稍早前已出台政策,要求所有想赴美上市的必須得經過證監會的審查,「如果安全審查能夠通過,那麼它就放行,但實際上這個審查能不能通過,要看符合不符合它的政治標準」。
美中加碼監管措施 導致金融脫鉤?
吳嘉隆說,中企赴美上市要接受監管,同時美國的養老基金、投資基金等退休基金,不再去中國買投資票證,中方也不想讓美國人在中國市場賺錢,「所以雙方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要進行金融脫鉤」。
劉燕林說,世界上兩個大經濟體,不可能完全脫鉤。「因為我也參與了一些中美貿易方面事情,我知道美中政治冷,經濟熱,所以很難真正脫鉤,現在兩國表現出一種姿態,屬於政治上的博弈,貌似要脫鉤,但仍在測試對方底線。」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