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8月10日晚,中國恆大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在接觸獨立第三方投資者以探討有關出售旗下部分資產,所洽談的資產包括但不限於附屬上市公司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部分權益。
恆大賣資產緩解資金壓力
公告表示截至目前中國恆大尚未確定或訂立任何具體計劃或正式協議,倘有該等計劃或最終協議得以落實,該公司將進一步公告通知市場。
券商中國引述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的分析說:「對於恆大來說,類似出售重大產業的計劃確實說明企業資金壓力較大,通過出售資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有助於安撫債權人的心態,釋放了企業未來流動性改善的信號。」
而在此之前的8月9日,就有香港及外媒透露,多家有實力的國企和民企正在與恆大就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入股事宜進行深入洽談,預計合作很快就會落地,而恆大的新能源汽車和物業板塊正是目前市場熱捧的板塊。
國企大概率接盤
對於接盤一方,「塘主在香港」10日透露,香港的部分機構投資者上個月就表示「恆大可能要找國企接盤了」。
他們在解釋原因時說相較於一般的房企來說,恆大的債務可能要比投資者預計的嚴重些。若是需要找潛在合作方,有能力的集團並不多,最後只能是國企幫忙。
8月10日,傳言中的接盤名單出來了,其中包括珠江投資、廣州城投、越秀金控、華潤及萬科A、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按照部分機構投資者的預計,恆大會出售非地產業務,非地產業務的價值大概在800億美元左右。但是所有的機構投資者都表示雖然恆大旗下的非核心資產不算差,現實的問題是恆大願意接受多大的折扣。若是按當前市場的估值不會有投資者願意接受,即使國企也不會。
而恆大汽車8月9日晚間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盈利預警顯示,預計上半年將錄得淨虧損約48億元人民幣,該虧損額是去年同期淨虧損24.5億元人民幣的兩倍。
因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回報周期長,此前不少分析都認為恆大汽車「在數年內不太可能翻身」,特別是公司的試生產和量產計劃出現過數次延期,能否如期量產存不確定性。
雖然今年4月份恆大汽車「恆馳」系列九款新能源車型集體亮相上海國際車展,但是有前往車展的媒體人士在微博曝料,他在拍攝恆大汽車「恆馳電動車」的樣車底盤時,發現底盤全空,沒有懸吊系統,也沒有剎車裝置。
恆大債務危機由來已久
恆大面臨債務危機已經不是祕密。早在去年8月份,網上就流傳著恆大請求中共廣東省當局幫助其解決借殼上市的一封信,信中請求廣東當局解決其和深圳房企深深房借殼上市問題。信中表示有一筆1300億人民幣的債務將在今年初到期,但恆大又無資金還債,並稱如果不能解決此次債務問題將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工人失業、房屋業主維權等事件,最後當局出面幫助恆大這筆債務債轉股,幫其渡過了難關。
但評論人士文小剛曾對大紀元表示,恆大此舉雖然渡過了難關,但也給恆大造成了兩個嚴重後果,一方面,大陸金融機構或企業不再願意借錢給恆大,擔心恆大到時候不還錢,再來一次債轉股;另外,恆大此舉表面上是向中共當局求救,但實際上背後含有威脅中共的意思:不救我恆大就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而且會出現維權和下崗等群體性事件。恆大此舉等於得罪了金融系統,也得罪了中共當局。
中共不再為恆大站台 恆大麻煩不斷
在中共當局不再為恆大站台後,今年6月份以來,恆大爆發負面輿情。廣發銀行宜興支行凍結了恆大存款(後雙方協商解決);甘肅蘭州市自然資源局公開催促恆大旗下公司繳納拖欠的土地出讓金;淮北礦業因欠款把恆大集團下屬的六安恆大置業公司告上法庭;恆大地產集團所持廊坊發展公司20%的股權被凍結;利歐股份全資子公司聚勝萬合向法院提請訴訟及財產保全,金額為3.56億。
另外,因為恆大流動性脆弱、違約風險增大被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惠譽、穆迪先後調降信用評級,展望為負。
國際投資者也不看好恆大。英國《金融時報》8月4日的消息稱,國際投資者近來對大陸中國恆大債券的做空押注增加逾一倍,此舉顯示恆大所面臨的市場情緒進一步惡化。
恆大甩賣資產套現
彭博的消息顯示,早在今年5月份,中共監管機構就約談恆大,令其賣資產還債。
6月20日,中國恆大轉讓7.39億股恆騰網絡集團有限公司股份,對應總價為44.33億港元;6月21日,轉讓嘉凱城29.9%股份,價款合計約27.62億元;8月1日,中國恆大再次出售恆騰網絡股權,總價32.5億港元,持股比例降至26.55%;8月2日,恆大退出深圳高新投股東,7.08%股權轉讓予萬科A旗下子公司等。
還有消息說,恆大計劃出售約1,20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當中包括深圳的舊改項目。
截至今年3月,恆大的有息負債為6740億元人民幣(約1043億美元)。
恆大危機出現轉機?
多家香港媒體8月3日稱,中共當局將恆大面臨的財務困境定性為「流動性問題,而非資不抵債。」
8月5日,多家媒體的消息顯示,涉及恆大集團的案件要被移至廣州市中級法院集中管轄。路透的報導說,消息人士稱,該通知來自於最高法院,這有利於防止恆大的資產被不同的訴訟案瓜分。
一位保險資管人士指出,訴訟集中管轄在技術層面上可以幫助恆大擺脫「疲於應對」的局面。但是,多名受訪的律師對路透表示,集中管轄有違民事訴訟法,不符合保護大多數人利益的司法原則。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曾向大紀元表示,如果恆大宣布破產,超過150家放貸銀行會被波及,將成為中國版「雷曼兄弟」;若中共出手撐住恆大,允許銀行繼續對恆大放貸,中央經濟可能已吃不消,可能方式是變相收歸國有,以「半國有」方式穩住恆大。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