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7月05日訊】(英文大紀元EMG Inspired Staff 報導/雲川編譯)一位越南西貢(Vietnam, Saigon)的鞋匠在自己簡陋的工作室中自學成才,磨練出了精湛的手藝,製作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皮鞋。
上世紀40年代鄭玉(Trinh Ngoc)在很不起眼的環境中開始學做生意,現年89歲的他製作的皮鞋現在受到諸多國家國王和世界領導人的追捧。
他的製鞋生涯開始於1947年,當時他弟弟在學做手提箱。弟弟當學徒的店鋪附近有一家製鞋作坊,鄭玉時不時光顧那裡。
他一邊看鞋匠製鞋一邊學習他們的手藝,不過當時按照歐洲標準他們的製鞋技術還是很粗糙的。
「幸運的是,1950年我們全家人搬到了金邊(Phnom Penh),並在一個新法屬小鎮開了一家鞋店」,他回憶起全家搬到柬埔寨時的情景。
當時城裡有幾家鞋店,裡面有各種流行品牌,賣給當地歐洲顧客。
開始時,歐洲顧客並不信任鄭玉的手藝,認為他的鞋子質量低劣,主要因為當時他的技術還很粗糙。他們只去找他修鞋,新鞋還是買法國和意大利進口的。
不過,他們告訴鄭玉,如果他做的鞋能夠達到歐洲的標準,他們也有意購買。
鄭玉承認,「他們的話讓我很受鼓舞,但也讓我很不自信。」
他的雙手每天都擺弄那麼多歐洲皮鞋。於是他借修鞋的機會比較進口皮鞋與本地製造的皮鞋的工藝。他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每天晚上,鄭玉在修鞋的同時,會仔細檢查進口皮鞋的工藝,希望從中學到一兩招。
「漸漸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的技能得到了提高,我也開始做更多的鞋子」,他回憶道。
就這樣練習了大約兩年後,他向一些來修鞋的歐洲顧客介紹他做的皮鞋。他們說質量看起來仍然差一些,但他們會買一雙來試穿。
幸運的是,鄭玉發現他的客戶實際上很喜歡他的手藝。不久之後他每天收到的訂單也越來越多。
鄭玉的聲譽和他的業務一起穩步增長。他的品牌慢慢地在整個柬埔寨聲名鵲起。
「來自法國的商人、教授和醫生也開始找我訂製皮鞋」,他說道,「連法國大使也來到我的店裡做鞋。」
後來,連首相和他的家人也成為了鄭玉的客戶。
「到最後,柬埔寨的王室也到我店裡了。」鄭玉補充道。
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時尚的人,只穿歐洲產的鞋子。當他聽說了鄭的製鞋手藝,特邀他進宮為自己做一雙皮鞋。
那時,鄭玉的事業達到了巔峰。
然而好景不長,1970年,柬埔寨內戰爆發。美軍、朗諾軍隊(Lon Nol)和越共都參戰了。鄭玉和他的家人不得不逃回越南。
「當我回到西貢時,我失去了一切,一無所有。但上帝保佑,我還活著」,他說。
1971 年,他進行了一次市場調查,決定只專注於製作高品質的鞋子,並開始在出售進口鞋的熱門商場和商店中展銷。
由於價格非常合理,他的鞋子銷路非常好,客戶們也承認他的鞋子質量很高。一位店主甚至提出用它們冒充進口貨。
鄭玉和他的客戶們的生意都蒸蒸日上——商販留意他經常出差推銷產品;他們開始打聽他商鋪的位置,這樣他們就可以以較低價格直接從他那裡進貨。
「從那時起,西貢周邊的顧客紛紛光顧我的鞋店」,他說,「音樂家、歌手甚至來自法國的醫生也來我店裡做鞋。西貢的政府人員還邀請我到他們的辦公室為他們做鞋。」
然而,在西貢落入北越共產黨手中之後,鄭玉的生意就每況愈下。由於困難重重,他不得不停了生意。他開始注意到人們已經不愛皮鞋了,而更中意穿著便宜的橡膠涼鞋到處閒逛。
他和妻子對此感到非常難過,他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已經到頭了。他歇業了很長時間,直到很多年後又重新拾起了這門手藝。
1975年,憑藉製鞋方面的專業技能,鄭玉在巴塔(Bata)鞋業集團當上了經理,向公司的工人傳授製鞋技能。
61歲時,他從巴塔退休,又重新開始鑽研自己的專業。
他還把傳統製鞋的手藝傳授給了許多學生,但他說,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煞費苦心的遵循傳統了。事實上很多人都是被利益所驅使,在經濟困難時期大量生產廉價鞋。
「我做一雙鞋需要兩天時間,而他們每天可以生產 200~300雙」,鄭玉說,「他們的利潤太高了。」
他還補充說,要在製鞋行業取得成功,需要的是熱情、創造力以及精巧的眼光和精湛的手藝,才能準確地製作出滿意的產品。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