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苳晴綜合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離任前再次訪美,雖然美德領導人在會上亦有討論中共問題,並強調共享民主價值觀。但外界關注美國和歐盟對中共政策上一直存在分歧,難以合作抗共。有美國和德國智庫發表聯合報告,表示兩國要在七大方向下合作,以應對中共的威脅。
在默克爾訪美前夕,美國智庫阿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轄下的政策研究組織「阿斯本戰略集團」(Aspen Strategy Group)聯同德國外交智庫 「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和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 MERICS)發表一份名為「注意差距:跨大西洋中國政策的優先事項」(Mind the Gap: Priorities for Transatlantic China Policy)的政策建議報告,長達66頁,一方面承認美歐在對中共立場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在對中共合作上講求「快速勝利」,有助加強美歐對中共的影響力,亦可促使美歐建立合作信心。
報告建議美德兩國,在未來 6 到 18 個月進行以下七大優先合作方向,包括推動公平經濟競爭環境、加強經濟安全、競爭科技領導地位、提供基建與聯繫通訊的其他選項、在國際機構中設定議程、維護自由社會和促進人權、維持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之力量平衡。
報告在維護自由社會和促進人權一項中,提出雙方應利用機會共同加倍努力,以捍衛中共干預自由社會的人權和政治自由,並加強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之間的協調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內部的協調,包括從北京冬奧運開始設定公民社會互動(civil society interactions)條件、打擊電子威權主義(Combatting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 將反腐敗提升為國家安全的優先事項等。
報告亦在維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之力量平衡一項中,提出雖然歐洲國家較少受到中共「硬實力」的影響,也較少參與該地區的事務,但其安全利益已受到中共政策重大影響。報告建議雙方的共同優先事項應在印太地區制定聯合安全方法,包括維護《國際法》並與該地區的合作夥伴接觸、在必要時支持台灣,為任何突發事件做準備以及在全球安全問題上與中共接觸。
另外,該報告稱獲德國外交部(FFO)的資助,但強調不代表德國的官方立場。
報告又公布多項涉及中共的調查,其中一條為「中共對貴國構成多大風險?」(How great a risk does China pose to your country?)。結果發現,德國有4成受訪者認為中共對德構成重大風險。
報告又發布一項歐盟與美國的經濟關係調查,指歐盟與美國和中共在特定領域的貿易中(以十億歐元計算),除入口外,出口、外部、內部市場均是美國較多。另外,該問題特別在中國一欄加上「括號香港」,原因未明。
學者:歐盟不加入敵對中共的道路
與此同時,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駐柏林學者斯佩克(Ulrich Speck)向美國國際關係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表示,默克爾今次訪美之行主要有兩項信息,一「不想要新冷戰」(we don’t want a new Cold War),二是「不想要脫鈎」(we don’t want decoupling),如果美國堅持要將德國以至整個歐盟帶上敵對中共的道路,「我們就不會加入」(we are not on board. )。
歐盟與美國特定領域的貿易較中共多,但中共是德國過去5年以整體貨物量計最大的貿易國家。德國企業實際上還增加在不同行業,包括電動汽車、塑膠、化工、電子等行業的投資,金額數以十億計。故為何德國一直與美國對中共的政策上存在分歧,甚至影響歐盟的對中共態度。
據《美國之音》引述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馬曉月(Mareike Ohlberg)表示,隨著美德關係回暖,有望看到兩國在中國問題上展開更多的合作。她續指,德國企業確實希望推動中共給予更多的對等待遇,以進入當地市場。但許多德國人也越來越意識到中共侵犯人權自由的問題,相信與美國政府會有更密切的協調空間。
責任編輯:邵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