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宛綜合報導)中國半導體行業重點企業「紫光集團」近日因資金鏈斷裂被債權人逼迫進行破產重組,但這只是中共「快速造芯」運動中事與願違的一個典型例子。
近年來,面對研發周期長、需要長期培養產業鏈的半導體行業,中共推出各種刺激政策,帶動了中國的企業四處併購、挖取業界高端人才,希望通過資本密集和技術複製來走捷徑、快速實現芯片國產化。但急功近利的作法下催生出的大量集成電路(IC)明星企業,幾乎全都一個個的陷入停滯或廢棄。
早在2014年6月,中共工信部就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導致中國上下出現「造芯」熱潮。綱要明確給出了兩個目標:1)2020年基本完成技術先進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2)2030年產業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半導體產業多年來一直是個技術高度分工協作的行業,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掌握整個產業鏈的先進技術。比如,IC設計軟件主要掌握在三家美國公司手中;半導體材料方面日本企業占絕對優勢;晶圓代工是台灣企業台積電全球第一。而且,全世界半導體企業是經過了約60年的發展才走到今天的水平。
但是,《綱要》要求中國的半導體行業要「速成」到世界先進水平,並在中國建立全產業鏈,而採取的戰略總結起來就是:政府方面給以資金和稅收優惠等支持,企業則應大量引進業界的優秀人才、技術和資金。
就在《綱要》發布的同一年,中共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該基金在2019年公布的第一、二期募資金額約為3,000億人民幣(約合464億美元),根據第一期基金實際帶動社會融資額比例1:5的情況計算,大基金兩期實際融資總額估計至少超過了1.5萬億人民幣(約2,320億美元)。
《綱要》和「大基金」推出後,中國各地一窩蜂湧現出數萬家半導體相關企業。據中國商業查詢平台「天眼查」的數據,以工商登記爲準,截至2020年1月27日,中國有27萬家企業的曾註冊信息涉及到半導體業務。而其中有不少企業都是變更業務「轉」到半導體行業的,這些企業原有業務從建築、人力資源、生物醫藥行業到服裝、水泥等,來源五花八門。
但是,這些新建立的半導體公司對中國IC自製率的提高貢獻很小。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從2014年到2019年,中國IC產量的自我市場滿足率僅從15.1%增到了15.7%,6年時間僅增長了0.6個百分點。雖然IC Insights預測,該比率到2024年將達到20.7%,但相比《中國製造2025》關於中國IC自製率在2025年前達到70%的目標,差距仍然非常大。
在中共政策刺激下,中國的企業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但是幾年下來,有的如紫光集團四處併購導致資金鏈斷裂、面臨破產重組;有的則捲入商業竊案,被納入貿易黑名單;還有多個項目拿到上百億資金卻一顆芯片也沒造出來。一個個明星項目變成「垃圾」項目。
「武漢弘芯」的「一場噩夢」
在諸多「垃圾」項目中,最轟動的莫過於「武漢弘芯」了。
「武漢弘芯」對外宣稱是投資額1,300億人民幣(200億美元)的項目,從2017年11月創立之後很快被武漢市列爲明星項目,並連續兩年被列入湖北省重大專項項目,因此先後從當地政府獲得了上百億人民幣的資金支持。
但是,到2020年7月,武漢市曝光了該項目資金鏈斷裂的情況。至此,「弘芯」還未生產出一顆芯片,就已變成「垃圾」,最終只留下了一個據報導不適合生產IC的工廠,以及一台已經被抵押給銀行的艾司摩爾(AMSL)光刻機。
「弘芯」項目之所以引人關注,最主要就是因爲它在2019年夏天「挖」到了一位在台灣半導體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台積電前運營長蔣尚義。他被台灣媒體稱為是協助台積電打敗IBM、完成從25微米到16納米製程的關鍵人物。
但是,蔣尚義和他的研發團隊進入「弘芯」後,卻發現工廠設計有問題,而設備也未到位,根本無從研發和生產。雖然「弘芯」靠蔣尚義的關係買到了一台艾司摩爾光刻機,但該機器運抵之後不久就被「弘芯」抵押給了銀行。
蔣尚義最終在2020年6月辭職離開。後來,蔣尚義在美國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弘芯」的經歷真是「一場噩夢」。
不僅如此,據中國媒體披露,自2018年以來相繼成立的珠海逸芯、雲芯國際、湖北天芯、濟南泉芯,也都是由「弘芯」的創建人曹山創立的,採用的模式和「弘芯」一樣。
據法新社報導,「泉芯」從濟南當地政府獲得了高達598億人民幣(92億美元)的資金,但建了兩年,迄今連廠房都沒有蹤影。今年4月,該公司宣布停發全體員工工資,其中180人是從台灣挖來的工程師。
另據中國媒體統計,截至2020年11月,除了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之外,中國還有至少5個百億元投資的半導體項目先後停擺或陷入困境,包括南京德科碼、成都格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陜西坤同半導體公司、貴州華芯通半導體公司和淮安德淮半導體公司。
三家大型存儲芯片公司也陷入麻煩
中國在2016年成立的三家大型的存儲芯片公司——福建晉華(JHICC)、合肥長鑫(CXMT)以及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YMTC)近年來也相機陷入危機。其中,晉華和長鑫因挖角台灣企業工程師而捲入了商業盜竊案,晉華更是已被美國列入出口限制黑名單。
2016年,台灣的聯華電子公司(UMC)與晉華達成合作協議,由晉華出資,聯電將DRAM技術轉移給晉華進行量產,技術由兩家共享。
2018年11月,美國司法部起訴晉華、聯電以及三名台灣人進行經濟間諜活動,共謀竊取美國公司美光科技(Micron)的多項商業機密和專利。起訴書說,三名曾在美光工作過的台灣男子,在加入聯電時竊走了美光的技術,想要轉移給中國的公司福建晉華。美國司法部說,有九百多份技術機密和專利檔案涉及被盜。
美國商務部2018年10月29日發布公告,將晉華列入美國限制出口的「黑名單」。公告說,晉華即將完成量產的DRAM技術,可能源自美國公司。
另外,據台灣媒體2021年4月份的消息,一位曾任職南亞科,後來被長鑫挖走的台灣工程師過年時返台後,被美光控告而被限制出境。
剩下一家長江存儲,目前其母公司紫光集團因連續債券違約而面臨破產重組。最近,兩名美國共和黨議員敦促美國商務部將長江存儲加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理由是該公司與中共軍方有關係。
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的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大芯片製造商中,台灣企業占四家,占據66%的市場份額;韓國兩大製造商占據19%的市場份額,而中國最大的兩家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合計占6%的市場份額。
中國國內的芯片製造能力仍然落後於需求。根據 IC Insight 的數據,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價值1,434億美元,但國內生產僅83億美元。
今年以來,由於芯片短缺嚴重,中國電子市場上出現了大量以次充好、以舊翻新的假芯片。據中國媒體報導,假芯片一直在中國市場流動,甚至已經形成造假流水線。但是今年的造假活動十分高調、無所顧忌,也反映出中國芯片缺乏的情況依然十分嚴重。@#
責任編輯:楊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