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在家工作 新創科技業正在翻轉辦公室生態

疫情改變人們的工作狀態 給紐約市房地產交易市場帶來相應變化

人氣 76

【大紀元2021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紐約市的新創科技公司在疫情中仍然蓬勃發展,但是新創公司在辦公型態上採取了更彈性的作業方式,而不固守於傳統辦公室的工作型態,這也可能對紐約市的房地產交易市場帶來變化。

據「克萊恩紐約商業」(Crain’s New York Business)週四(15日)報導,今年三月拿到創業投資1億美元的科技公司ActionIQ,五月簽下商業房地產集團SL Green位於麥迪遜大道11號(11 Madison Ave)的辦公室合約。

據報導,ActionIQ的新辦公室面積達四萬平方呎(約3716平方公尺),而該筆合約成了曼哈頓中城(Midtown)南區上個季度的第二大新租約。

報導指出,ActionIQ首席執行長阿吉羅斯(Tasso Argyros)表示,當公司在勞動節(Labor’s Day)後搬進辦公室後,員工仍可以在家工作兩天,但是為了避免遠程工作影響員工之間溝通合作,新辦公室內也會設置供員工聊天的公共空間。

新創科技公司認為,在新辦公室中為暫時回到辦公室的員工安排腦力激盪的空間,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過去一年多的疫情影響下,科技業從業人員已經逐漸習慣在家工作。

90後的年輕人林傑(化名)在疫情期間找到軟件工程師一職,目前在家工作已經一年多,他雖然聽說公司會在9月開始讓員工回辦公室工作,但還沒有收到具體通知。

對林傑而言,回到位於曼哈頓中城的辦公室工作,通勤並不構成問題,但是回歸辦公室的天數,就有待討論。

林傑對大紀元記者說,回辦公室工作的概念就跟「進健身房鍛鍊」一樣,完全不進或者每天光顧健身房,都不算理想,而目前有科技公司安排員工「一週兩、三天回辦公室工作」是不錯的想法。

另一方面,對於從事產品開發的科技人員而言,回辦公室工作確實能提高生產效率;因此,辦公室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空間。

陳大衛(化名)是跨國企業的手機軟件開發機構的負責人,紐約分公司在6月初後,規定員工每週回辦公室工作1至2天;由於他與團隊負責產品開發設計,儘管在家工作有不少好處,但他也承認面對面工作確實能提高效率。

陳大衛告訴《大紀元》:「我個人感覺面對面討論會比較有工作效率,同事也覺得回到公司工作的那一、兩天,是最有效率的。」

陳大衛指出,其實遠程工作對科技行業而言並不是新聞,許多跨國公司在不同國家都有團隊,每隔兩、三個月就在某個團隊所在國家見面、開會討論。

對他來說,在家工作雖然不需要擔心通勤,也能睡得比較晚,但相對也容易分心,而回到辦公室工作,除了提高討論效率,「同事感情會比較好,我們每次見面,都會一起約吃午餐。」

未來,辦公室空間如果能吸引習慣在家工作的員工回歸辦公室,或許對新創公司將更具有吸引力。

「克萊恩紐約商業」12日報導,直至今年前半年,總部設立於紐約的科技新創公司所募得的創業投資金額,達到創紀錄的220億美元,但是大部分公司仍保持遠程工作。

如果這些新創公司最後能租下實體辦公室,紐約房地產業者就能從新興的創業投資中分一杯羹,而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與辦公大樓周圍的小商家,也會從回歸的辦公人潮中受益,紐約市距離經濟復甦將更進一步。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水利署水利新創科技研發及測試展示基地揭牌
半導體是美國取得高科技戰霸主的關鍵
科技防疫 工研院跨域合作助醫院提升照護量能
QIAGEN等國際大廠 加入科技抗疫行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