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還是「注音符號」?馬拉威阿岫揭祕學好中文的4大觀察(下)

【大紀元2021年07月16日訊】對於外國人而言,學中文用漢語拼音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對於阿岫來說,學習注音符號卻別有一番風味。來自馬拉威的阿岫,頂著一頭密密麻麻髮辮,夢想成為一名嘻哈歌手,5年前來臺灣就讀師範大學華語文系。

事實上,阿岫在馬拉威就讀小學時就有中文課程,當時是臺灣老師,使用注音符號、學習正體字。高中後換成了大陸老師,學習漢語拼音和簡化字。阿岫也曾赴中國大連學中文,體驗過兩岸老師的教學方式,因此正體字、簡化字、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都難不倒他。

很多人好奇,兩岸的教學有什麼差異?阿岫接受《大紀元》專訪,繼續與我們分享學好中文的4大觀察下半部分:

接上篇:「漢語拼音」還是「注音符號」?馬拉威歌手揭祕學好中文的4大觀察(上)

3 正體字 vs. 簡化字

「如果一開始只學簡化字,之後再學正體字會比較看不懂。」對於阿岫來說,簡化字筆畫少,寫起來方便,不過,還是正體字比較有內涵,例如,愛心的愛,簡化字「心」卻不見,就沒有意義了。

正體字使用範圍?
阿岫回憶起小時候,當時南非跟臺灣關係比較好,許多臺灣人移民到當地,很多學校都使用正體字。他提到,臺灣在醫療與農業幫了馬拉威不少,尤其農業方面貢獻很多。

正體字的市場是否很小?阿岫觀察,系上教外國人中文,美國人比較多,美國人學簡化字跟正體字都有,主要看學校是什麼教材,「正體字使用範圍比想像還多。」

兩岸學習中文的經歷,阿岫覺得最大的好處,是大陸、臺灣兩邊用語都學到。大陸用詞、臺灣用詞有些不一樣,就連國家名字翻譯也不一樣,像是奈及利亞,大陸翻成尼日利亞,「我覺得臺灣用語聽起來很順耳、自然。」

「正體字」還是「繁體字」?
有人說「正體字」是「繁體字」正確嗎?根據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的正體字政策指出,正體字是沿用祖先正統的文字,沒有增加筆畫,怎麼能稱為「繁體字」?而中共是在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下簡化了漢字,所以該稱「簡化字」,而不該稱「簡體字」。

「簡體字」多指自古以來使用者書寫自然形成的,且教育部於民國24年曾公布了324字簡體字,一般所說簡體字就是指這些字;而「簡化字」則是由政府「強化系統,臆造新體」的。

「正體字」、「簡化字」哪種好記?
正體字多依六書原則造成,方便解字。例如「尖」是會意字,一頭大、一頭小所以是「尖」。正體字優點包括「字形」與「字義」連結很緊密,象形、指事、會意都可用「字形」來辨別「意義」,如「木」部的字,都和「木」有關。

在教學上,正體字可以講故事,方便教學。如「東」字是「日在木中」,簡化作「东」,就沒法解釋字形字義了。

類似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正體字「兒」的上半部,代表小孩的頭蓋骨未合,呈現半開狀。簡化字卻寫成「儿 」,就成了小兒無頭了。「樂」字是假借字,源於古時的樂器,代表音樂,被簡化成「乐」,最後只好想成與牙齒的「牙」相似了。

就字形的辨別來說,簡化字把筆畫減少了,造成字都很相似,反而更難區辨。例如「雞」簡化後寫成「鸡」;「漢」簡化後寫成「汉」,「僅」簡化後寫成「仅」,「雞、漢、僅」這三個正體字的右邊都不一樣,可是簡化之後全都用「又」取代,原來不同的字全部變相同了。因此在辨識上,正體字比較容易。

從這幾個正體字與簡化字的對比中,就會發現簡化字的簡化是沒有邏輯性、規則性的,造成簡化字不容易被理解,也就不容易被記住。更嚴重的影響是,將使華夏固有文化的研究與傳承面臨斷層。因為正體字也是文化傳承的依託,現存古書都用正體字印刷,學習正體字,也有助於閱讀古籍。

延伸閱讀:

4 環境&興趣

來到異地,強迫自己說中文,友善的環境很重要。阿岫4年的宿舍生活,每天跟朋友學中文,臺語聽著聽著也就會了。

臺灣人的友善與溫暖,更是留住阿岫的黏著劑。有次走出捷運卻下雨了,迎面而來一位女生給了他一把傘,當下他感到驚訝又感動。也有粉絲為了幫助阿岫圓夢,默默寄了一把吉他到學校給他,點點滴滴都讓他感恩在心。

很多人問阿岫,為什麼中文講得這麼好?一開始他都會說,「因為在臺灣久了。」但後來他發現不是這樣,因為有些在臺灣住了20幾年的朋友,中文還是講的跟原本差不多。 因此,他覺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興趣」,「如果沒有興趣,來20年也還是一樣。」

臺灣人的友善與溫暖,是阿岫喜歡臺灣的原因之一(圖為情境圖,與本文無關)。(Fotolia)

責任編輯:李妍熙

相關新聞
僑委會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導入科技力 臺灣華語文品牌升級
深耕海外華語文市場  2022「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  10/24實體、線上同步登場
教育能量《合作化》是臺灣華語文精品永續發展的實力
產官學邁向《整合化》 建構資源共享平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