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紐約市選委會?說得簡單

人氣 149

【大紀元2021年07月10日訊】(紀青編譯綜合)紐約市選舉委員會這個負責全美第一大城的選務機構早已成為笑柄,被稱為「一場災難」、「以功能失調著稱」和「充其量只有一半功能的老舊機構」,最後這個評語可以追溯到1971年,可見市選委會的問題存在了數十年。在最近的慘敗之後,改革呼聲再度響起。

2020年10月24日,紐約市選民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提前投票站入口前排隊等候,排隊至少3.5小時。(黃小堂/大紀元)

2021年 搞砸排序複選投票新制

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在上個月的初選中首次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排序複選投票,雖然在選舉日或提前投票期間似乎沒有重大問題,但是6月29日公布的初步結果出錯了。選委會在統計中把13.5萬張測試選票也計算在內,導致當天的投票總數與初步統計結果的投票總數不符。選委會將錯誤歸咎於人為錯誤,並在次日公布了更正後的結果,並發聲明表示:「6月29日的排序複選投票報告錯誤是不可接受的,」「我們必須重新獲得紐約人的信任。我們將負全責,並就所有混亂向紐約市選民道歉。」

前總統川普也以市選委會這次烏龍為由,重提去年大選,他透過他的拯救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Save America PAC)發表聲明說:「事實是,根據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人會知道誰真正贏了。」「總統競選是一場陰謀和一場騙局…… 看看你即將在紐約市看到的混亂,它將永遠持續下去。」

最近的計票烏龍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最近十多年的一些失誤。

2020年 缺席選票搞烏龍

去年由於疫情,許多紐約民眾不想出門投票,申請缺席選票。但是6月的初選有數千人未能及早收到缺席選票,無法投票。不過紐約州其它地區也面臨同樣問題。 但是即使到了11月的大選,市選舉委員會仍然搞砸了。布碌崙10萬名申請缺席選票的選民,收到了印有錯誤姓名和地址的回郵信封。選委會將錯誤推給承包商,重新寄出選票,但是那些受影響的選民始終存疑,不能確定他們的選票倒底會不會被計算在內。

2018年 投票機故障怪罪天氣

2018年一個下雨的選舉日,選民在投票站排了數小時的隊,原因是電子投票機故障。當時,市選舉委員會歸因於電子投票機受到潮濕天氣影響,以致無法掃描選票。市議會議長張晟(Corey Johnson)當時在推特批評:「現在我們責怪天氣?」呼籲選委會執行主任下台。 市長白思豪當時說:「真正的壞消息是選舉委員會根本無法運作。它無法完成它的工作。」

2016年 選民登記被錯誤註銷

2016年,許多紐約市選民發現他們沒有登記投票,因此不能在總統初選中投票——這是因為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在前幾年違法註銷了超過20萬名登記選民。時任州檢察長史樹德(Eric Schneiderman)後來報告稱,選委會的行為違反了聯邦和州法律。在提起訴訟後,市選舉委員會同意恢復被錯誤註銷的選民登記。

2010年 電子投票機顛簸上路

這一年選舉投票由機械投票機改為電子投票機,結果出師不利,不但投票所工作人員對其電子投票機的操作不熟悉,而且設備故障頻傳。時任選委會執行主任的岡薩雷斯(George Gonzalez)在11月大選前幾天被解僱,因為9月14日的初選出現問題,原因之一就是電子投票機的推出失敗。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些問題並沒有完全消失,當時的市長彭博在2012年和2013年的選舉中繼續抱怨這些機器有問題。

2009年 差點結束白思豪的政治生涯

白思豪2009年競選紐約市公益維護人,但是名字差點從民主黨初選的選票中被刪除,原因是選委會在統計連署簽名時出錯,選委會及時更正錯誤,在選票上恢復了白思豪的名字。如果白思豪當年沒有成為公益維護人的話,可能後來就不會當選市長,政治生涯可能提早結束。

兩大政黨控制 市長管不了

市選委會錯綜複雜的結構是許多問題的根源。儘管市選委會的經費由市政府撥款,但是市長卻管不了,它是根據州法成立的,由兩大政黨控制。市議會根據五區政黨領袖的推薦任命選委會委員,每個行政區有兩個席位,一個給民主黨,一個給共和黨。選委會的工作人員也是平均分配。明顯的黨派組織和缺乏監督,導致選委會重複出錯。

但由於地方政黨領袖的反對,州府的改革努力在過去幾年停滯不前。布朗士、布碌崙和史坦頓島民主黨黨部主席都是州議員——分別是州參議員貝利(Jamaal Bailey)、州眾議員畢卓特(Rodneyse Bichotte) 和州眾議員庫西克( Mike Cuscik)。換句話說,任何改革提案他們三人也要投票。此外,皇后區黨部主席是國會眾議員米克斯(Gregory Meeks),曼哈頓黨部由前議員轉為說客的賴特(Keith Wright)領導。

根據州憲法,其他五名委員由當地共和黨任命。選委會是紐約市少數幾個共和黨還有能力影響的機構之一,共和黨也就對改革選委會沒什麼興趣。選委會的執行主任由民主黨員擔任,副執行主任由共和黨任命。選委會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因病請長假,目前選委會由副執行主任桑朵(Dawn Sandow)負責,她曾擔任前布朗士共和黨州參議員維勒拉(Guy Velella)的高級助理。所以有趣的是,日前初選計票出錯,受到影響的是民主黨的候選人,出錯的選委會卻是由共和黨員掌管。

改革提案 多年來提了多次

前面提到,白思豪2009年差點因為選委會的錯誤,無法參選公益維護人。2016年選委會又在初選出錯,白思豪就宣布他將推動州府修法,讓選委會的運作專業化,並打算撥款2,000萬美元用於改革。白思豪說:「再一次,選舉委員會的根本結構性缺陷再次暴露出來,但控制它的政黨老闆拒絕改革。這些人在州憲法保護之下控制了選委會。」 他希望選委會成為市長權力下的市府機構,或像市競選財務委員會這樣的準獨立單位。

去年大選白思豪在排隊等了三個多小時才投票後,再次譴責選委會,並概述了選委會改革的三點計畫。他呼籲立即通過一項由民主黨參議員克魯格( Liz Krueger )提出的法案,該法案劃分選委會委員和行政領導層的角色,讓選委會委員負責政策制定,管理層負責運營。

市公益維護人威廉姆斯(Jumaane Williams)去年12月也呼籲選委會執行主任瑞安辭職,並為選委會建立一個獨立的、超黨派的組織架構。他日前又批評選委會是「安插親信工廠」。

今年初選的出錯,讓市選委會的改革又再度提上議程。參議會多數黨領袖斯圖爾特-考辛斯(Andrea Stewart-Cousins)稱這是「全國性的尷尬」,並表示民主黨主導的參議會將舉行聽證會「尋求儘早通過改革立法」。州長庫默發言人沒有作出評論,但庫默去年曾表示,對改革市選委會持開放態度。

與此同時,州參議員克魯格和眾議員李羅莎(Nily Rozic)提出了一項法案──其實和克魯格去年提出的法案沒什麼太大不同。法案對選委會委員和工作人員制定新的資格要求,並要求選委會相關人員接受培訓,以及明確界定職責,而不是籠統地「兩黨聯合負責日常事務」。李羅莎說:「我希望這次事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迎來全面的改革。」

但是要改變選委會這種兩黨控制的組成架構,不但牽涉到修法,可能還要修改州憲,即使全力推動,最快也要等到2024年。明年的選舉一切還是照舊。◇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紐約州長庫默同意白思豪另組紐約市選委會
中共在香港搞文革?學者:搬石頭砸自己腳
曼哈頓區檢察官參選人論壇  聚焦打擊亞裔仇恨犯罪
紐約市選舉局修正初步計票:亞當斯微領先賈西亞1.5萬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