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6月04日訊】「六四」已經過去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無人能夠搞清到底有多少學子和市民倒在了中共的坦克和機槍之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初那些豪情萬丈,意圖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社會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老去,而新一代的年輕人卻從一開始不再擁有那種激情。
「六四」之前的八十年代,中國人在毛時代數十年的高壓之下,終於獲得了短暫的喘息。胡耀邦一邊糾正冤假錯案,一邊悄悄的放開了某些領域的思想自由。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像,那個時代的北大校園裡,最耀眼的明星居然是類似海子這樣的一大群詩人,那時代的象牙塔裡,學子們研讀尼采、薩特、叔本華,同樣可以向諸子百家進軍,大家夢想著像前輩大學者一樣做到學貫中西,去創造自己的學術體系。書齋之外,也可以「偶開天眼覷凡塵」,對社會上的不平事評說評說。可以說,八十年代的中國校園,是中共竊政之後最好的一個年代,如果這樣一直下去,那在文化上企及前代,也未可知。
然而畢竟是曇花一現,好景不長。在中共轟隆隆的履帶碾壓天安門的血腥掃蕩之下,被蕩平的還不止是這群「螳臂擋車的不識時務的學生」,也把八十年的風氣徹底終結了。鄧小平對六四的總結就是「改革開放後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資產階級自由化」,言外之意,教育出來的學生人味太重,黨味不夠。於是到了九十年代,大學裡面就開始充斥了思想政治課程,什麼「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類的課程,每年一門,成為與學生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一樣的必修課,強制洗腦。這個時代的校園裡,沒有什麼詩人存在的可能,學生們也不談論政治,也沒有人對改造社會存在興趣,都在夢想著畢業後找家外企早日發財或者出國了事,所以英語、計算機和經濟類的課程成為熱門,簡言之,這十年的學生被中共成功的改造為經濟動物。
雖說急功近利,但九十年代的學生起碼還有點信仰方面的自由,氣功熱是從八十年代一以貫之的,九十年代並未終止,種種氣功師的特異功能的說法在學校中流傳甚廣,學生們對宗教方面的實踐也在進行中。當然這也冒犯了中共那種管天管地的邪勁,他們自行放棄了八十年代初定下的關於氣功的「三不」政策,最終觸發了「四二五事件」和對法輪功的全面鎮壓。這樣一來,宗教與氣功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學生們心中僅存的那點「靈氣」被剝奪了,他們變得什麼都不信,精神上走向虛無。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走向社會的青年,雖說放棄了對政治的熱情,但畢竟還有錢可賺,從九十年代初開始長達二十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給了這批人足夠的施展舞台:既然沒別的事可作,那就賺錢吧!「悶聲發大財」,在中共製造的虛假繁榮中,伴隨著社會道德的一路下滑,這批人大多積累的足夠的個人財富,起碼衣食不愁,好些的叫做「有房有車」,混的再好又善於鑽營的還冒出了大批億萬富翁,讓人覺得似乎這個社會還有努力奮鬥的一點可能和必要。
然而後來者就沒有這種運氣了。00年代畢業走向社會的這批人,突然發現房價悄無聲息的上漲了十倍還不止,然而收入卻漲不了那麼多,就是耗盡雙方父母的畢生積蓄付了首付,也得還一輩子房貸,成為不折不扣的「房奴」。除此之外,一旦養了孩子,就知道什麼叫「不輸在起跑線上」,在中共一手創造的拔苗助長式填鴨教育模式下,家長不斷的奔走在興趣班和輔導班中,落入孩子的成長焦慮陷阱中。計劃生育的惡果也開始凸顯,4+2+1的倒金字塔家庭結構根本支撐不了中共倡導的「孝道」,一旦某位老人生病,家庭危機就會立刻出現….,焦慮的情緒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筆者認識一位清華大學專門負責學生自殺善後的老師,他說,清華每年自殺的學生多達十多人,而在九十年代,這個數字一般是兩三人而已。當然,這些數字你是無法在中共的資料中得到證實的 。
在這種「內卷」傾軋的社會中,青年一代出現「躺平主義」的思潮是非常正常的。本身就缺乏信仰,思想虛無,再加上社會上升通道被堵死,你就算不想躺平也得平躺。古代有莊子「鼓盆而歌」,後來又有竹林七賢阮籍的猖狂,古人可以憤世嫉俗,難道我們當代青年就不能躺平嗎?像貓一樣,每天躺倒在陽光下睡覺,不餓死就行,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啊!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告訴大家,六四是個重要的日子,六四並未結束,六四其實天天都在發生,只不過沒用坦克機槍,用的是所謂的「國家政策」,然而面對的對象未曾變化:中國人、中國青年、中國的孩子!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