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6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多年來,紐約市曼哈頓華埠社區為了保存華人將士在美參軍的歷史,多次促請立法者與市府將華埠劉錦廣場(Kimlau Square)上的「華裔軍人忠烈坊」(Kimlau War Memorial)正式認定為紐約市地標,撥款妥善保存與維護,但結果往往令社區失望。
週二(6月1日),紐約市地標保護委員會(Landmark Preservation Commission,簡稱LPC)就「華裔軍人忠烈坊」的保存召開聽證會,當天並未有人提出反對聲音,顯示牌坊有望通過LPC認定為地標,但最終結果得由LPC在6月22日投票決定。
當天,LPC媒體發言人佐德・內格龍(Zodet Negrón)在回應《大紀元時報》的聲明中表示,LPC目前正考慮將「華裔軍人忠烈坊」指定為獨立地標,因為該牌坊由華裔建築師李錦沛(Poy Gum Lee)所設計,且是華裔美國退伍軍人貢獻的紀念碑,別具重要意義。
聲明中寫道:「雖然華埠社區有幾個紐約市地標,但它們並非因華裔美國人社區的重要性而受到認定。華裔軍人忠烈坊將成為紐約第一個與華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特別相關的地標。」
LPC的聲明還強調,成為紐約市的「指定地標意味著LPC必須事先批准任何影響結構的改建、重建、拆除或新建工程,因此地標的所有者必須獲得LPC的此類改建許可。這就是LPC如何幫助保護城市的地標性財產。」
華埠商業共同發展機構(Chinatown BID)執行總監陳作舟(Wellington Chen)身兼LPC委員,他在聽證會結束後受訪指出,如果「華裔軍人忠烈坊」在日後順利通過LPC認可,成為紐約市的地標,還具備兩層意義:從理性上看,華埠社區可以合理要求立法者為該牌坊向政府爭取撥款修繕保護;從情感層面來說,陳作舟認為這是華裔從軍的歷史得到在地政府的認同,意義深遠。
陳作舟指出,華埠社區周圍真正能代表華裔歷史且受政府認證的地標,少之又少;而「華裔軍人忠烈坊」在嚴格意義上來看,還不是門面用的「牌坊」,「這只是一個紀念碑,但最初要申請建立,民間就花了7年的時間」;不難想像亞裔社區要在紐約市保留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地標是多困難的事情。
華裔軍人忠烈坊的源起,是紐約華裔美國退伍軍人會(American Legion Post 1291)為了紀念空軍少尉劉錦(Lt. Benjamin Ralph Kimlau,1918年4月11日-1944年3月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幸被敵軍擊落墜海犧牲,以及諸多華裔軍人為美國捐軀,由民間自發籌建的紀念碑,於1962年4月29日落成。
週二的聽證會上,亞美正義聯盟董事長李立民(David Lee)、紐約公民關懷組織共同創辦人伍麗卿(Shirley L. Ng)皆出席會議,促請LPC將華裔軍人忠烈坊認定為紐約市地標。日前,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也公開致信LPC主席莎拉・卡羅爾(Sarah Carroll),表達支持牌坊成為政府保護的地標。◇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