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6月10日訊】台灣新冠病毒肺炎來得猛暴,嚴峻的疫情致醫療資源是否足夠,加上台灣多元意見的對立與紛呈,客觀環境、主觀意念,內外交逼,對每個社群、每個家庭和個人衝擊至為重大;病毒看不見、摸不著,焦慮和驚惶自然在蔓延。
台灣公私部門齊心抗疫,國人大抵能發揮高度公民素養,蔡英文總統亦信心喊話。但要解消因疫而起的焦慮,除民眾自身不驚、不怖,善於辨識訊息外,相關治理作為應本乎人性法則,為國人找個「逃生出口」,此即孔子所謂的「道不遠人」,君子為大道從不遠離普通百姓,疫下生活,除約制國人外在行為外,如何照顧全民心理健康,調整負面思想,亦至為關鍵。
疫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猝然,猝然到沒有心裡準備,沒有時間與摯愛的人相處,甚至來不及告別。人民期望的是,讓所有身歷疫病者第一時間獲得有效診治,在轉折中減輕恐懼和緊張,繼而獲致生存的空間,是政府首要的功課。
但值此抗疫關鍵階段,在等待疫苗施打的同時,國人除了遵守正確的衛教,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有效阻斷傳播鏈,保住瞬間即逝的肉身外,說好話、做好事,穩定自己和週邊人的心情,就是對防疫工作最大的幫助了。
在大疫來襲時,為離得生命的生死流轉,恐懼和自保是人性的本能。醫護人員承擔風險,其辛勞與犧牲讓人感佩,詎竟傳出護理師因高感染風險,致子女在校遭到排擠,乃至自身看診牙科被刁難等不一而足之情事,更且有三名護理師無端被確診病患砍傷,豈不令人痛心。
在疫病缺口裡,一般人會有這樣的擔憂,確診者會有這樣的負面情緒,我們都可理解;但孩子和護理人員無辜,為何要遭此對待呢?民主法治社會,公民舉止本該是文明的,國人的光明本性也已具足,但卻缺少溫情的放送,往往因不相信、不自覺而產生被禁錮,讓人心在粗礪現實裡被磨損;實則,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尼采說:「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悍」,老子有云:「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弘一法師亦稱:「有悲無智,是曰凡夫,悲智具足,乃名菩薩」。因此,疫情當下,上至各級領導者,下至升斗小民,上善厚德、悲智雙運,以矜慎態度發揮共生性的質素,毋寧才是疫中的情感展現與疫下理想心智。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