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韓國端午祭:敬神祈福 延續傳統

人氣 1066

【大紀元2021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安景韓國報導)作為與中國文化同源的東方國家,韓國的節慶與中國古人頗多相似,新年、寒食、中秋和即將到來的端午並稱四大傳統節日;其端午時節的祭祀風俗從北韓時代綿延至今,體現著虔敬神靈的傳統。

端午祭在韓國有兩千多年歷史,隨著韓國發展經濟時對現代化的追求,很多傳統習俗漸被淡忘。1960年代,一些有識之士憂心民族文化枯萎失傳,呼籲政府和民間為之努力,各界遂開始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發掘、研究和傳承。

2018年江陵端午祭迎神活動。(端午祭委員會)

韓國代表性慶典——江陵端午祭

韓國的端午又稱「上日」,意為神的節日,是始於古代部族國家祭天和農耕儀式的鄉村祭祀。

因而韓國端午節,確切地說,叫「端午祭」。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前後,韓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慶典,祈願神明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江原道的「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所祭祀的神靈包括12位神話人物,人們深信他們是嶺東地區旱災、洪水、暴風雨、疾病、豐收、漁撈豐收的守護神。

其主要祭拜對象是北韓時代統一三國的功臣金庾信將軍。史書載,金庾信幼時曾在江陵地區習武,死後化身「大關嶺山神」守護此地。

在民間的很多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則是「大關嶺國師城隍」。

相傳鶴山村一位富家女喝了有太陽映在石泉中的水,不久孕有一子。家人感到無顏面,遂將嬰兒遺棄在鶴山岩下。生母思子心切,數日後偷偷探望,驚見一隻鶴正銜來紅丹餵嬰兒。她相信這是天賜貴子,將孩子抱回家細心餵養。孩子五歲識字,十歲通四書五經,後成為國師,就是人們傳頌的梵日國師(810—889年)。國師回故鄉,擲手杖,在落地處建「神福寺」;現在韓國存有遺址的崛山寺也都是他所創建。

壬辰倭亂時,國師登大關嶺施法術,將一草一木都變兵卒,嚇退倭寇,保護鄉土有功,死後封大關嶺城隍神,即守護江陵與嶺東的「國師城隍」。

除一系列祭祀,江陵端午祭活動還有摔跤、盪鞦韆、拔河、方言大賽、傳統婚禮表演。遊客還可參與用菖蒲葉泡水洗頭、品嘗端午祭神酒等趣味風俗活動。

南山谷韓屋村端午祭上的摔跤活動。(全景林/大紀元)

 

南山谷韓屋村端午祭上的盪鞦韆活動。(全景林/大紀元)

延續古時風俗的江陵端午祭,於1967年被指定為第13號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韓國的代表性慶典;1975年起規模逐漸擴大;更因韓國對民間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和系統保護,於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載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窗口,每年慕名觀光者多達百萬。

今年的江陵端午祭將於6月10日~17日與遊客見面。

端午必備品——菖蒲 百草之先 祛毒防災

中國古代民謠傳唱:「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本草綱目》記載,「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感百陰之氣為菖蒲」,言菖蒲根性強壯、天生至陽、耐陰寒,可制伏陰毒。

中國傳統端午節有在屋檐下插菖蒲葉和艾草束的習俗,而韓國的端午祭上也有用菖蒲水洗髮、飲用或化妝的傳統,女性還將菖蒲根做成簪子別在頭上,男人則將菖蒲根纏於腰間,以祈炎炎夏日遠離頭痛和災厄。

除了江陵地區的各種代表性活動,韓國各地的端午慶典還有踢毽子、射箭、投壺遊戲、周易數理解名,及各種民俗演出和體驗活動。人們還親手製作松糕、扇子與親友分享,祝願對方清爽地度過炎夏。

端午節時,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舉辦菖蒲水洗髮的體驗活動。(全景林/大紀元)
南山谷韓屋村端午祭上的民俗演出活動。(全景林/大紀元)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國安法後首個六四 中共禁悼 全港成維園
【唐浩視界】百萬疫苗急援台灣 重挫中共逼統
【專訪】港夫婦棄高薪厚職 定居倫敦全為下一代
拒中共洗腦 港精英舉家移民暑期將現高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