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栢金香港報導)教協26日公布學齡人口變化對學校開班影響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受訪小學及接近九成半(94.3%)的中學表示,有學生已經或計劃在本學年退學。有六成半小學憂慮2022/23學年小一需縮班,或引發惡性競爭。教協會長馮偉華指,學生退學的主因是移民離港或到海外升學,呼籲港府「停止以政治干預教育,改善教學環境」。
教協於5月7日至21日,透過電郵向全港954間中、小學校長發出網上問卷,共收到130間小學及53間中學回覆。
調查顯示,所有受訪小學及94.3%的中學表示,有學生已經或計劃在本學年退學,受訪的學校當中,約七成(93間)流失1至20人,另近三成(37間)流失多於21人,其中有3間更流失多於50人,更有一間規模較小的學校,受跨境學生退學影響,流失的學生數量佔總人數達20%以上。
有關學生的退學原因,三份一受訪小學(43間)表示,佔大多數是「移民離港/到海外升學」,有16.2%(21間)小學表示,約半數學生因這理由退學。其次有12.3%的小學(16間)表示大多數是因為「搬屋」,有11.5%(15間)小學表示是「跨境生選擇留在大陸讀書」。
相對於小學,受訪中學受退學及縮班影響暫時較少。調查顯示,58.5% (31間 )學校退學人數在10人或以下,有3間「零退學」,退學超過51人的中學則有1間。教協指,根據近期收到的開班信,只有一所中學表示下學年中一需要縮班,中二或以上更無學校表示要縮班,可見中學問題暫時較小。
中學生退學原因與小學相若,同樣是以「移民離港/到海外升學」佔大多數,但中學比例更明顯,有超過42%(21間)學校表示佔大多數學生以此理由退學,表示佔半數的也有22%(11間)。至於跨境生及轉校因素則不多甚至沒有,其它退學原因包括:轉讀其它非文憑試課程的學校,如職業訓練局(IVE)課程,以及選擇就業等。
九成半學校促推穩定措施
教協副會長葉建源指,過往香港的教育制度比較穩定,因此校方往往會以小一或中一的人數作為統計,並以該年的人數作為未來6年的預測,因此相對穩定。現時疫情和社會因素造成退學潮的出現已成為現象,例如跨境學童無法前往香港,或是香港原有學生的流失,葉建源強調以上流失的情況是橫跨不同的年級,直言這種情況對香港教育系統造成衝擊。
他又解釋,學生流失的現象將會造成4種打擊,包括令學校更難規劃未來、破壞學校原有的班級結構、造成小學面對收生困難、出現學生「上移錯配」(即學生能力不足以應該學校的課程)等問題。
調查顯示,35.8%(19間)受訪中學預計下學年退學人數會增加,28.3%(15間)表示對能否按開班信收取足夠中一學生感到困難或非常困難。同時,34.0%(18間)受訪中學表示擔憂或非常擔憂2022/23學年中一要縮班,另30.2%(16間)更擔心中二或以上也可能縮班。
教協會長馮偉華指,學生退學的主因是「移民離港/到海外升學」,更有逾六成半小學(87間)表示擔憂或非常擔憂2022/23學年小一要縮班。有逾九成中小學認為,港府應積極與學界研究應對措施以穩定教育發展。他又呼籲港府「停止以政治干預教育,改善教學環境」。對於移民潮,馮偉華建議必須預先做好規劃,減低可能出現的動盪。◇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