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編譯報導)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人們看電腦屏幕、手機,使用虛擬現實(VR)設備的時間比往年顯著地增加。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網絡眩暈症」(cybersickness)的新毛病正悄然在這些科技用戶群體中蔓延。
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虛擬現實設備使用者中30%~80%都容易出現網絡眩暈症,隨著近幾年設備舒適度的改善,2016年這個比例降至25%~60%。
人們發現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瀏覽Netflix影音資料庫,甚至長時間通過視頻軟件連線參加會議,都會出現網絡眩暈症。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驗光和視覺科學院的金朱諾(Juno Kim)解釋說,其實網絡眩暈症本質上和人們暈車、暈船的機理是一樣的,都是身體感官系統衝突造成的,都會出現頭暈、惡心、眼睛不適和失去方向感這類症狀。
當視覺得到的信息是運動的,而身體其它系統,特別是前庭系統卻感受不到運動,這就造成人體不同感官系統之間感知信息的「衝突」。前庭系統是負責人體自身平衡感和空間感的感覺系統,對於人的運動和平衡能力起到關鍵的作用。
但是有的研究人員發現,增強現實(AR)技術不容易導致使用者眩暈。增強現實技術也是使用眼罩、頭盔這類的設備讓人體驗一部分虛擬世界的信息,但是和虛擬現實技術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把虛擬信息(物體、圖片、視頻、聲音等等)融合在現實環境中,將現實世界豐富起來。
美國一家研究人體各系統之間互動的公司Design Interactive的創辦人斯坦尼(Kay Stanney)近期剛完成的研究提到了這個差異。
斯坦尼告訴《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在她完成這份研究之前,絕對認為增強現實也是這樣。「可是我發現,在增強現實世界裡面待的時間越長,感覺越好。這太奇怪了。我正在研究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斯坦尼說,總的來說如果只是在社交媒體、Netflix資料庫上滑動瀏覽幾分鐘這沒有問題,如果盯著不停滾動的信息長達幾小時,人體就會感覺不適。
網絡眩暈在告訴人們什麼?
雖然人們已經覺得暈車、暈船,現在出現了網絡眩暈,都是自然的現象,可是科學家很好奇人體為什麼會設計這樣的機制。
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副教授納利瓦科(Eugene Nalivaiko)說,疼痛和眩暈都是人體的保護機制。疼痛很好解釋,提醒人們不要再做感覺疼的事情。但是眩暈的目的不太清楚,人們在乘船、滑動手機屏幕閱讀,並沒有什麼危險,不明白這種感受是在警戒人們什麼。
目前較多人接受的理論是,眩暈是讓人體排除毒素的一種反射機制。比如過快或過量攝入酒精,人體會感覺眩暈,眩暈導致嘔吐,促使人體把過量的酒精以嘔吐的方式快速排出體外。
可是現在,即使面對沒有毒素的手機,人體也出現了這樣的反應。納利瓦科說,也許這說明過量使用這些設備也是有害的,那就聽從身體的信號,當你感覺眩暈的時候,表示應該停止瀏覽社交媒體了。◇
責任編輯:朱涵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