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5月22日訊】(Fan Yu撰文/大紀元記者徐智寧編譯)中共政府已經開始控制中國的科技公司,從數字貨幣到技術監管,對反競爭行為和其它違規的企業,或處以罰款,或指示改革企業結構。但是,無論表面有何指控,近期針對技術領域的監管行動,其共同點是中國共產黨(CCP)希望控制這些企業及其擁有的數據。
中共對中國技術行業的審查日益嚴格。去年阻止螞蟻集團(Ant Group)首次公開募股(IPO)是實質行動的開始。隨後,中共監管機構宣布了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方針,以防止任何一家公司變得過於強大,並保護國家商業銀行的利益和商業模式。
今年1月,中共又宣布正與許多科技公司合作,防止「壟斷」,促進「健康競爭」,並確保科技公司的成長符合中共的利益。這些法規如何使最終消費者受益尚不清楚。
3月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12家公司處以了現行法律允許的最高罰款,每家50萬人民幣(約8萬美元)。理由是在沒有通知相關主管部門、或沒有得到批准的情況下,完成了併購。受到處罰的公司包括互聯網巨頭——百度和騰訊,以及叫車公司滴滴出行。雖然罰款數額不大,但意味深長。
4月,在中共與阿里巴巴及其創始人馬雲之間數月的摩擦之後,監管機構向阿里巴巴開出了27.5億美元罰單,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幣。阿里巴巴的罪名是,通過將客戶鎖定在公司的生態系統,進行「壟斷」業務。這是有史以來東亞的政府對公司的最高罰款。
據路透社4月下旬報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在計劃對微信和手機遊戲巨頭——騰訊進行罰款,預計數額在15億美元左右。雖然遠低於阿里巴巴,但數額仍然很大。指控是騰訊的音樂流媒體業務涉嫌壟斷行為。
中共一直以來對本國技術行業都是實行突然重拳鎮壓,這也是中共政權領導人習近平提醒大企業的另一種方式,即中共才是掌控者,企業的過去和繼續成功取決於中共政黨是否高興。
從表面上看,中共想遏制馬雲,因為馬雲的勢力和對監管機構的批評激怒了北京,但當局實際想要更多有用的東西。
回到螞蟻集團,螞蟻在去年取消首次公開募股後,正在與監管機構進行談判,進行公司重組。《金融時報》在最近的一篇報導中,引述接近談判人士的消息說,作為重組的一部分,中國人民銀行希望螞蟻將其用戶數據——互聯網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移交給由中央銀行管理的國有信貸監控公司。
需要注意到是,中國消費者採用移動支付的比例遠高於其它任何國家。微信和支付寶可用於支付許多商品和服務。中國的科技巨頭擁有本國消費者的用戶數據寶藏。
當中共政府需要時,阿里巴巴和騰訊確實會與中共分享用戶數據。他們已經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建立了內部監控系統。但最終,公司仍然擁有和控制這些數據。如果數據是信息時代的終極武器,那麼這些技術巨頭的勢力則可與中共匹敵。如果這些企業領導人不受控制,那對北京來說則是個噩耗。因此,中共試圖減輕這些平台的影響和勢力。
中共最近測試的數字人民幣,是與這些平台競爭、提高監視水平和收集消費者數據的重要步驟。傳統的支付方法,即使是數字支付,都不能給中共提供相當的控制水平和其所需的數據。但是,根據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屬下的國際網絡政策中心發布的2020年研究報告,中共的數字人民幣可能「創造前所未有的監視機會」。
現在預測數字人民幣和中國的消費者技術平台之間會發生何種衝突還為時過早,但是中共的控制路線卻很明確。
北京很快將推出其數字貨幣。社會信用體系已在2018年推出,中國互聯網和支付巨頭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也正被扼住脖頸,都被強迫將政府的追蹤器整合到消費者行為數據中。中共最近對非金融科技公司的審查和罰款則是另一個警告,滴滴的出租車和位置相關數據、美團的餐飲和雜貨數據,京東的在線購物數據等等,都必須與政府合作。也就是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1月份說,它不是特別針對馬雲或螞蟻集團時,其實際意味著是針對所有人。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