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升第三級防疫 20日起舉行全國防疫會議

台行政院:中共藉疫情對台發動認知作戰

人氣 554

【大紀元2021年05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疫情持續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月19日宣布,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至28日,從20日起每天舉行全國防疫會議,整合防疫資源。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國安單位已掌握中共藉此對台灣發動認知作戰、打擊政府威信,政府會積極查辦。

台灣19日新增275例確診 267例本土、8例境外移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9日公布國內新增275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267例本土及8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79,65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共病毒)相關通報(含253,155例排除), 其中2,533例確診,分別為1,094例境外移入、1,38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指揮中心表示,另外5例(案530、案1589、案1676、案1591、案1886)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14例死亡、1,133例解除隔離、1,386例隔離中。

指揮中心:19日起至5月28日止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

指揮中心表示,台灣雙北地區(台北市、新北市)以外縣市也持續有本土病例出現,為加強相關防疫措施,自即日起至5月28日止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請全國民眾持續落實遵循並配合現行三級警戒管制措施,與政府共同努力,嚴守社區防線。

陳時中說,各縣市確診個案持續增加,全國防疫需齊一腳步、齊心抗疫,確保全國各類防疫標準保持一致,從20日起每天舉行全國防疫會議,整合防疫資源,檢視執行防疫進度,駁斥假訊息。

指揮中心強調,目前尚無升四級之必要,並將採取相關應變措施,強化防疫量:

一、 全國標準一致,地方一體執行,以指揮中心發布之指引與標準貫徹執行。地方若有資源及人力不足之處,指揮中心全力協調、協助。

二、 指揮中心邀集地方政府每日召開全國防疫會議,由陳宗彥副指揮官、衛生福利部石崇良次長主持,整合防疫資源、檢視執行進度、駁斥錯誤不實訊息,會議後將增開一場記者會,由陳副指揮官澄清錯誤不實訊息。

三、 醫療量能充足,民眾不必擔心,持續提升四大醫療量能,中央全力支援地方需要:

1. 篩檢站:在熱區點增加篩檢站,再次要求地方政府對有症狀者開設「綠色通道」,也再次要求地方政府須於第一時間(確診後6小時內,深夜時間除外)將確診患者依症狀分級,送至集中檢疫所或醫療院所。

2. 防疫旅館:截至5月18日,全國防疫旅館房間數共有17,789間,已入住10,501間,使用率達到59.03%;要求地方政府持續擴充防疫旅館數量。

3. 集中檢疫所:目前有39所,共4,500間,已使用2,500間,仍有2,000間空餘,將再持續盤整增加約2,000間,確保在任何時間都有房間供緊急使用。

4. 專責及應變醫院:已啟動全國專責醫院及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網區/縣市應變醫院,共可提供專責病室2,412間及負壓隔離病室1,068間,並要求其它所有收治醫院按照指揮中心應變機制,全面擴大專責病房數量。

行政院:中共藉疫情對台發動認知作戰

中華民國行政院5月19日舉行記者會說明簡訊實聯制,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左)、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中)、交通部長王國材(右)出席。(行政院提供/中央社)

羅秉成19日下午偕同政務委員唐鳳、交通部長王國材召開「簡訊實聯制」記者會,宣布政府推出「簡訊實聯制」,可廣泛應用於店家、攤商、公務機關及公共運輸等,並鼓勵尚未建置實聯系統的縣市政府能運用於其轄下管理的公共運輸上。不僅讓民眾容易上手操作,且免費、快速。

他說,「簡訊實聯制」可精準鎖定,於第一時間掌握染疫者及其接觸者的足跡,避免疫情擴散。期望透過大家共同合作,善用這款工具防範疫情。

有媒體提問說,疫情升溫,台灣面臨來自中共網軍發動的假訊息攻擊。羅秉成表示,國安單位與相關治安單位已掌握中共藉此對台灣發動認知作戰、打擊政府威信,政府會積極查辦。他也呼籲民眾面對假訊息的攻擊,不要下載、轉傳、分享,透過自律有效防止假訊息散播。

法務部調查局表示,綜觀台灣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嚴峻,民眾高度關注,不實疫情訊息嚴重危害社會安定,調查局將持續積極查辦疫情假訊息案件;同時提醒民眾識別網路資訊時,「任何防疫相關政策及訊息,應均以權責機關公告為主」,在確認訊息真確性之前,切勿轉發散布。

調查局並再度重申中華民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已規範散播不實疫情訊息將負刑事責任,在此呼籲民眾謹慎識別網路假訊息、預先查證,切勿轉傳不實訊息以免誤蹈法網。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台灣疫情驟升 全國性、雙北防疫措施一覽
台灣疫情突升 封城開始了嗎?警戒等級一次看
台灣疫情升溫 台股本月表現全球最弱
楊志良預測:台灣疫情在21日高峰後趨緩回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