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大陸企業發行的美元債券至2023年年內到期的總額為2.14萬億美元,償債壓力巨大。外界擔心中共當局有可能不會像之前那樣支援國企,令國企債務違約風險增加。
據日經中文網5月18日報導,陸企截至2023年的3年內到期的總額為2.14萬億美元,規模達到2018~2020年的1.6倍。
金融信息公司Refinitiv的數據顯示,其中,2021年的償付額為7480億美元,2022年為6690億美元,2023年為7270億美元。中國企業發行的公司債的期限為1~3年、短期的很多。隨著公司債的持續發行,最終償付額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
在中國,借債最多的是國有大型企業。政府直屬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需在2023年底之前償付近900億美元,而承擔輸配電的國家電網需償付約140億美元。
令業界感到擔憂的是中共當局避免國有企業的過剩債務給當局的信用造成負面影響,中共領導層存在減少「默許的政府擔保」這一意向。
今年1~4月,人民幣計價債的債務違約為950億元,接近創出歷史新高的水平。在公司債償付遞增的背景下,如果當局主導的支援減少,違約將進一步增加。
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重要的是不到1成的外幣債券的動向,2023年償還額將達到1720億美元。而令人擔憂的是,外幣債券的違約情況正在不斷增加。
Refinitiv等機構的數據顯示,2020年以後中國至少有10隻以上美元債券出現違約。
大陸知乎5月17日刊登的「股點子」的文章顯示,去年,中國企業違約的境外美元計價債券達到創紀錄的73億美元,違約的人民幣計價債券達到227億美元。
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北京大學創辦的大型IT企業北大方正集團2020年2月進入「重整」,多隻美元債券無法支付本金和利息。
國有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也多次對美元債券違約,2月,美國花旗集團的香港法人要求紫光集團支付利息和償還債券本金並提起訴訟。
今年2月,華夏幸福未能按時償付一筆規模5.3億美元的美元計價債券,這家房地產開發商並未在第一時間告知投資者。
中共國有不良債權處理企業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正忙於應對事關企業存續的資金周轉問題。該公司旗下企業與銀行針對將1億美元貸款的償還延期至8月底達成協議。華融全集團擁有近3300億元的公司債的發行餘額,但近6成將在2023年之前到期。
評級機構惠譽(Fitch)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企業近33億美元的美元債券發生違約,相當於瘟疫爆發前一整年的預期數額。
業界開始出現「中國企業決定不償還債務的門檻降低」的觀點。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Kenneth Ho表示對中共在政策上急轉彎表示警惕。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