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4月09日訊】中國與土耳其正進行外交角力之際,4月7日,土耳其首都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政部門一位管理人員厄茲托克(Cuneyt Ozturk)週三(7日)在推特上發布了兩張在中共駐土耳其大使館前施工的照片,他表示施工是為了「檢查此地區的居民是否盜用自來水資源」。
厄茲托克此前還在另一條推特中以嘲諷語氣寫道,中共大使館本月可能不用支付水費。他還暗諷中共對土耳其的「疫苗外交」和經濟施壓。
維吾爾裔土耳其公民瑞法特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按照職權劃分,安卡拉市的較小街道和市政工程由市政府負責,此次在中國大使館門前突然施工,應該是針對此前外交事件的一種另類表態。
「實際上就是損中國大使館,對中國(中共)就應該這樣,土耳其人都很擁護這一舉動。」
瑞法特認為,面對中共「戰狼外交」,土耳其走的是一條與西方國家不同的反擊之路。
伊斯坦布爾大學教授庫爾(Omer Kul)表示,中國在世界的形象就已經很差,這次中共「戰狼式發言」引發土耳其民間及媒體很大的反感。
庫爾也表示,作為一名學者,對全球多個國家就中共對維吾爾人種族滅絕制裁中國非常支持,鑒於土耳其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也許土耳其暫時未制裁中國,但此次事件如果繼續升級,也許會激發土耳其的制裁。
流亡土耳其的維吾爾人阿卜杜拉熱爾曼透露,在「巴仁鄉起義31周年」之際,他們在六個城市舉行了抗議、研討會和展覽,這應該是中共大使館非常憤怒的重要原因,他們將火撒向支持維吾爾人的政治家,在民間激起反彈。
在「巴仁鄉起義31周年」當天,共和人民黨(CHP)籍的安卡拉巿長亞瓦斯(Mansur Yavas)和民族主義政黨好黨(Iyi Party)領袖阿克塞納(Meral Aksener),分別在推特上發文紀念。亞瓦斯在推文中表示,「儘管已經過去了31年,但與第一天一樣,我們仍然感受到東突厥斯坦大屠殺的痛苦。」
1990年,新疆巴仁鄉200名維吾爾人等穆斯林與當地政府因為民族矛盾發生衝突。中共官方將之稱為「暴亂」,但維吾爾人堅持稱為「起義」。
同屬突厥民族的維吾爾人在種族、語言和宗教上與土耳其有著密切關係。土耳其為維吾爾人在海外的主要避難國之一,目前估計有5萬維吾爾人在此避難。日前,中共外長王毅訪問土耳其,傳中共政府以「疫苗外交」施壓土簽訂引渡協議,令外界擔憂維吾爾人處境。
維裔土耳其公民瑞法特認為,中共戰狼式外交讓土耳其民眾覺醒,民間的抗議潮也會影響政府的對中態度,這對維吾爾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