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4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祥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上任以來首次同時派出訪問團訪問台海兩岸,引起國際高度關注。有學者認為,克里訪華將是中美之間的再一次「摸牌」,同時派出代表團訪台則是一種精準的外交安排。
前美國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帶領的非官方訪問團於4月14日抵達台灣,15日跟台灣總統蔡英文會晤;同時,美國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訪問中國大陸,跟中方同行會晤,傳可能與中共政治局常委級別的官員通話。
前參議員率團訪台 蔡英文接見
蔡英文於週四(4月15日)上午接見陶德一行。蔡表示,美國總統拜登第一次派團訪問台灣,展現台美雙方持續深化的夥伴關係。
她也感謝拜登政府,多次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指出,近來中共頻繁派遣軍艦及軍機,在周邊的海空域進行軍事活動,這不僅改變印太地區的現狀,也威脅區域的和平穩定。
蔡英文表示,期待美台儘速重啟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對話,在發展綠色能源、因應假信息和認知戰上長期合作。
美國代表陶德表示,今年適逢《台灣關係法》簽署42周年,訪問團此行主要是因應拜登總統指令,來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深化美台諸多的共同利益和雙邊合作。
陶德表示,拜登政府會堅定地協助台灣擴展國際空間和自我防衛。他說:「《台灣關係法》的重要性在過去一年內尤其得到彰顯。我可以很自信地說,現在是美台關係最穩固的時候。」
氣候特使訪問上海 傳可能跟韓正通話
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週四也在上海,展開其與中共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等官員的會談。克里將訪問中國三天,為達成拜登政府尋求與中方在氣候方面的合作計劃作出努力。
這是拜登政府上台以來首次派出高級官員訪問中國。美國之音報導說,綜合多方信息看,習近平和李克強沒有會見克里的計劃,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中共外長王毅有可能與克里見面。曾經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韓正也有可能通過電話與克里進行接觸。
拜登上台以後確定了競爭、對抗和在可能的領域進行合作的對華政策,氣候領域被視為美中可以進行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
克里在出發前週二(13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拜登政府試圖透過談判與中國達成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協議,但不會在經濟問題或人權問題上對中國(中共)妥協。」
據悉,克里希望爭取中國這個世界碳排放最多的國家支持全球應對環境危機的努力,並希望習近平參加計劃在4月22日至23日舉行的世界氣候峰會。拜登已經向習近平等40位國家領導人發出邀請。習近平尚沒有明確表明態度。
中共外交部週四宣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於週五(16日)在北京出席中法德領導人氣候視頻峰會。
台灣學者:美訪團同赴兩岸 精準的外交安排
華人學者認為,拜登總統派遣首發訪問團兩團分赴兩岸,是一次「高段、精準且精采的外交安排」。
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告訴美國之音,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的巧妙安排下,拜登總統同時派他的密友克里和陶德出訪兩岸,雖然陶德不具官方身分,但兩人同為拜登昔日在參議院的同僚,深得拜登的信任,也幾乎同時抵達上海和台北。
黃介正表示,陶德訪台將「鼓勵台灣的民主、肯定台灣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戰略角色,同時也在兩岸關係失衡的情況下,為求兩岸和平穩定,幫台灣推一把、給台灣增添自信與力量」。
「現在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關係基本上是『三合一』的關係,也就是說,在可能的時候合作、在應該的時候競爭、在必要的時候敵對。」他說。
黃介正表示,美中雖然在阿拉斯加會談中針鋒相對,但閉門後獲得的結論是,雙方要在有共識的議題上,就共同利益,展開實質性的對話,克里訪華就展現了雙方在合作面上的關係。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也告訴美國之音,克里訪華是中美繼三月中旬在阿拉斯加會談上「各自出盡王牌」後的再一次「摸牌(draw)」、再接觸的舉措。
「我相信,克里特使將帶著拜登總統的口信,提醒中國(中共),在哪些狀況和前提下,美國會繼續跟中國接觸。也就是說,美國並未完全放棄其接觸政策,只是,未來與中國的接觸會更具選擇性。」他說。
但是拜登政府追求的中美「新常態」關係可能完全不同於習近平追求之「平視」的大國關係。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週二(13日)發布的2021年《美國情報系統年度威脅評估》報告,將中國(中共)列為美國的首要挑戰,認為中國已日益成為一個接近美國的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北京正越來越多地融合其不斷增長的軍事、經濟、技術和外交影響力,以維護中國共產黨的統治。
不過,報告也同時說,中共領導人可能會在符合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尋求戰術上的機會,以緩和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