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3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近日「兩岸水果戰爭」硝煙燃起,中共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是否造成骨牌效應,連帶造成其它農產品受波及,引發各界關注。
專家認為,中共禁止農產品進口的手段,有其歷史背景,加上中共的思維與一般人的思考角度不同,與其探討中共對台政策的一下步為何,不如重新檢視台灣農業政策,將台灣農業推廣至國際,才是重中之重。
兩岸交流開放後,中共長期以農業統戰台灣,農民成為中共對台統戰對象,水果也變成政治操作的籌碼。
農業專家、《水果政治學》作者焦鈞,接受大紀元專訪時提到,中共禁止鳳梨進口,確實挑動了兩岸農產品貿易的敏感神經,鳳梨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已到了不得不更弦易轍的時刻。
焦鈞談到,兩岸農業交流要從2005年開始追溯,當時前國民黨黨主席連戰,以及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進行連胡會,並簽署新聞公報說起。
連胡會 農業成統戰重點
在連胡會的新聞公報五點共識裡,其中第三點提到,「解決台灣農產品在中國大陸銷售問題」,國台辦據此推出「22項台灣水果零關稅」惠台措施,連胡會五點共識,也成為台灣水果熱潮一路延燒的濫觴。
直到2012年,中共與菲律賓因南海主權爭議引發糾紛,中共向菲律賓的香蕉與鳳梨下達禁令。正值馬英九當政時兩岸關係密切,台灣鳳梨趁機打開了中國大陸的市場。焦鈞強調,為了幫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中共採購台灣水果在當時達到最高峰。
焦鈞說:「中共對台系統就是要讓農業議題推上兩岸交流舞台,成為鎂光燈焦點,達成拉攏台灣民心的終極目標。」
太陽花學運爆發 農業統戰失敗
不過從2012年胡錦濤卸任,習近平上台後,隨即對台農業政策出現微調,尤其2014年爆發太陽花學運,擋下兩岸即將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再後續的《貨品貿易協定》確定破局之後,這一連串的社會運動,也間接讓蔡英文在2016年當選總統。至此,農業在兩岸交流舞台也自然地退場。
「主要是中共意識到,因為對台灣農業繼續讓利,也不會改變台灣人對於中共的反感。」焦鈞說道。
釋迦成下一目標? 還言之過早
由於過去鳳梨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外界不斷揣測,台灣「釋迦」(又稱「佛頭果」、「番荔枝」、「林檎」等)是否繼鳳梨後,成為下一個被中共封殺的農產品?
焦鈞說,釋迦產期為10月份,離現在還有一段時間,現在談論這個還言之過早。
過去長期研究兩岸交流的焦鈞談到,沒有人可以了解中南海的決策小組,以及中共中央如何制訂對台政策,或是其內部是如何運作。現在檯面上在談中共的人士,都是僅是依照客觀現存事實,以及過去的蛛絲馬跡來逆推,中國共產黨為何要這麼做?再依此為判斷去研判下一步。
焦鈞說,這些推論都充滿許多解釋空間,無論是否預測成功,都沒有一定的規則與絕對正確的結果,「因為共產黨的作為,無法以常理來解讀」。
一窩蜂搶購鳳梨 治標不治本
對於現在各界積極採購鳳梨,期盼度過這次危機,焦鈞坦言,這只是救急手段,相信農委會也很清楚,藉由短暫各界大量採購,來解決燃眉之急,並非治本之道。
事實上,農委會從去年開始,因預期將受到中共因素衝擊,已讓外銷市場倚賴中國(96.9%)的鳳梨釋迦,往中東、美國、馬來西亞等國試水溫。
由於意識到中共因素帶來的衝擊,當蔬果盛產,台灣每年都需花費至少數十億強化行銷,以平衡產銷失衡,因此,蔡政府從去年開始籌劃讓農產生鮮品轉做深度加工,並且計劃籌組農產品加工國家隊。
產銷鋪路無「特效藥」
焦鈞認為,上述政府所推行的政策,還在初始階段,但卻值得肯定,因為萬事起頭難,國際貿易上的往來,都是真槍實彈,只有賺錢、賠錢兩種結果,必須一步一腳印、踏實地花費幾年時間,才能有成效,並非一蹴可及。
現在鳳梨事件,已淪為各界口水戰。他表示,最好的方式就是各界放下爭執,「要給政府一點時間」針對農產品的產銷去鋪路,耐心等待開花結果。
「不可能今天罵一罵,明天就有特效藥出來,即使有特效藥也不會是好東西。」
農產品製成酒 可解鳳梨危機
他舉例,台灣菸酒公司表示,為了響應政府,未來會規劃將鳳梨製成酒類、飲品等相關製品,協助去化台灣鳳梨生產的產量。焦鈞說,台酒的做法是正確的,農產品必須提升,增加其附加價值。
為何台酒做法為治本之道?
焦鈞說,鳳梨曾經是上個世紀台灣重要的出口農產品,但台灣鳳梨出口是以「鳳梨罐頭」的加工品外銷,而非生鮮果品。
尤其2000年後,中國觀光客開始往海外流動,台灣特有的農特產品也成為中國觀光客眼中的珍品,「鳳梨酥」就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在馬政府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之後大爆發。
水果酒、氣泡水 國內外市場具潛力
焦鈞說,鳳梨產業的產值,鮮果一直不是主角,加工品才是;鳳梨罐頭出口在那個年代一年高達新台幣120億元,鳳梨酥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一併計入,一年產值更高達新台幣300億元。
然而「農產品:酒」,正是解決這次鳳梨危機的轉機。焦鈞說,台灣水果的特色就是「甜」,而「糖分」正是釀酒發酵製程的重要媒介。
在國外的含酒精飲品市場中,第一名的是紅酒(Red Wine),第二名就是氣泡酒(Cider);而台灣一年四季盛產各種高糖度的水果,正是適合生產各種風味氣泡酒的夢幻基地。
他提到,同樣的製程,也可調製出不含酒精成分的水果口味氣泡水。這二類商品,也是當下年輕消費族群最喜好的「軟性飲料」,不只國外市場,台灣市場更是潛力無窮。
目前台灣鳳梨出口仰賴中國大陸市場比重高達90%,占整體產量的9%,轉為加工產品,提升附加價值,並強攻海外市場,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水果政治學》作者焦鈞原為記者,過去曾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任職,對於兩岸農業交流和出口貿易參與甚多。並對台灣農業遭到政商結構綁架,充斥買辦文化,有著細緻的分析,同時也見證了中共如何規劃「採購台灣水果」的統戰政策,如何深刻地影響台灣農業。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