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3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大陸國企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能源集團)被曝無資金歸還到期的6.85億元(人民幣,下同)銀行承兌匯票和2.3億元信用證,已形成違約。
據大陸「第一財經」報導,由重慶市國資委100%控股的重慶能源集團是當地最大煤企,該集團3月1日向能源集團債委會發函稱,「今日能源集團到期的平安銀行銀行承兌匯票6.85億元、浙商銀行信用證2.3億元,無資金歸還,已形成違約。」
該集團工作人員表示,債務處置問題已交由國資委和市政府協調處理,至於具體到了哪一地步,暫時還不清楚。
據報導,今年2月,惠譽評級將重慶能源集團「BBB」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和高級無抵押評級列入負面評級觀察名單,還將其5億美元高級無抵押票據的「BBB」評級也列入負面評級觀察名單。
數據顯示,近年來受經營影響,重慶能源集團債務規模整體保持較高水平。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重慶能源總資產為1018.83億元,總負債739.2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2.56%。
該集團債務結構主要以短期債務為主。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末,重慶能源集團流動負債達451.75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有159.94億元;而同期內貨幣資金僅有105.41億元,無法覆蓋短債,存在債務集中兌付的壓力。
除了流動負債外,重慶能源還有非流動負債287.52億元,主要為長期借款,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211.49億元。
從去年10月份開始,大陸數家國企紛紛違約,很多業界人士和機構質疑他們在逃廢債。因為大陸國企發債都有地方當局背書,到期都是剛兌,所以國企違約引發市場關注。有海外金融人士表示,這是釋放了中共當局不再為國企債務兜底,允許其破產的信號。
但評論人士文小剛表示, 國企違約其實是反映了地方當局財務捉襟見肘的窘境,地方當局的收入來自企業稅收、收費、賣地以及中央撥款等。受瘟疫影響,大陸企業收入不佳,導致稅收和收費減少,但其支出並沒有改變。國企債務違約,其實就是地方政府沒錢了,不能再為這些企業拿錢還債了。而地方政府此舉等於打破了之前的剛兌傳統,這將為以後國企發債不再受市場信任埋下伏筆,增加發債難度。
據公開資料顯示,重慶能源集團由原重慶煤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建設投資公司、重慶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於2006年整合組建而成,是重慶市集能源投資、開發、建設、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能源企業。
集團註冊資本100億元,擁有全資、控股企業20家。為中國企業500強、重慶企業100強企業。實際控制人為重慶市國資委。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