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綜合報導)胃食道逆流症是很常見的病症,在醫學資訊及藥品廣告方面經常看到、聽到,顯見有不少民眾長期被這個病症困擾著,因此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於去年七月,發起動員所有中醫醫療院所掛紅布條「火燒心 看中醫真有效」宣導,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響應此項活動,並且幫助了多位有「火燒心」困擾的就診者,從改善體質與症狀雙管齊下,進而減少發病的頻率與嚴重度,獲得肯定與好評。
部立苗栗醫院中醫科楊哲彥醫師表示,在門診個案中,單純因胃食道逆流症求診的患者並不多,患者通常合併睡眠障礙、心情煩躁、皮膚乾癢等問題,其中有位五十多歲女性老師,初診時抱怨說近半年多很難入睡,曾服鎮靜及抗焦慮藥物,症狀時好時壞,之後發現空腹過久或飯後常有嘔心、吐酸、反胃、胸口悶熱等症狀,經過病史詢問發現,其停經約一年,常有其他老師拜託代課,造成睡眠障礙,三餐也常不規律,治療原則即以疏肝理氣、養心安神及健脾和胃,標、本兼治,用藥如下:加味逍遙散、天王補心丹、半夏瀉心湯,加柴胡、澤蘭、砂仁、伏神⋯等,服藥後3-4天,感覺心情較佳,飲食及生活習慣也用心調整,症狀也逐漸緩解。
楊哲彥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症在中醫的文獻裡有「泛酸」、「吞酸」、「噫酸」等,因不同的體質與臨床表現而有不同的辨證分型,常見的有「胃火熾盛」、「肝氣泛胃」、「飲食積滯」、「寒濕內阻」等,共同的症狀有嘔心、反胃,咽乾卡痰感。
楊醫師進一步說明:一、胃火熾盛型:多因常吃過量燥熱的食物水果造成,如蔥、薑、蒜、胡椒、辣椒、蝦蟹、龍眼、荔枝、堅果類等,常有口乾、舌燥、舌破、偶便秘、大便不暢及胸口灼熱等症狀,治療以「清胃降火」為主,如清胃散、甘露飲、半夏瀉心湯、天花粉等。
二、肝氣泛胃型:多因煩躁易怒、情緒低落、睡眠不足造成,而有胸部煩悶、食慾起伏、淺眠多夢等問題,治療以「疏肝理氣」、「清心安神」為主,如龍膽瀉肝湯、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遙散、清心蓮子飲、酸棗仁湯、香附、伏神等。
三、飲食積滯型:多因過量或不潔飲食、缺乏活動造成,常見胸悶、腹脹、便秘偶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治療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為主,如平胃散、保和丸、霍香正氣散、砂仁、山楂、神麴、大黃等。
四、寒濕內阻型:多因過食生冷、冰寒飲食造成,而有大便稀軟、解不淨感、嘔吐酸水等困擾,治療以「溫化寒濕」為主,如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薏苡仁、生薑等。
楊哲彥醫師說,以上是一般中醫的診治觀念,建議大家平時多注意飲食習慣,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和情緒管控,胃食道逆流症就可離你遠去了!
責任編輯: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