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2月10日訊】談論軍事實力,一般應探討各大軍事強國,台灣不在此列,但台灣軍隊卻是世界上少有的專注防禦的軍隊之一,應該是一支維護和平的軍隊。台海的軍事衝突風險,牽動著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也在世界主要國家的關注之下。因此,本文先從台灣開始,逐一探祕世界各支軍隊的真實軍力。
探討軍隊實力,需要綜合考慮其軍事戰略、軍事組織、軍事裝備、周邊地理環境、經濟實力和資源後勤能力等。按照美國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的「2020年軍力排行」,台灣在全球13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26名,在亞洲國家4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15名。因台灣僅專注防禦,實際的防禦能力排名應該更高些。
概況
台灣的防禦對象非常清晰,主要是阻止中共軍隊可能的進攻。台灣防禦擁有地理上的優勢,與大陸並不相連,排除了直接遭遇大規模地面進攻的可能,台灣海峽成了天然的防禦縱深,也有利於軍事預警。台灣的防禦戰略主要是反登陸作戰,並在反登陸前,儘可能減少中共導彈攻擊和空中、海上打擊的危害性,儘量保存反登陸作戰的防禦能力。
台灣主島多山地,適合大規模登陸的地點也不多,台灣海峽海像複雜,易守難攻。太平洋戰爭時,日本還占據台灣,美軍反攻的跳島戰術,繞過了台灣,直取日本沖繩,僅對台灣進行了空襲。
台灣人口2,300萬,現役軍人18.8萬人,預備役卻有238萬之多,適齡男子均需要接受軍事訓練。台灣軍隊聽命於民選總統,類似美國的專業軍隊體系。
台灣2020年GDP超過6,252億美元,世界排名24,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中國大陸人均GDP剛過1萬美元。台灣軍費約130億美元,約占GDP的2%,仍有提升空間。台灣農業可以自給,但主要工業原料需要進口,如石油、鋼鐵、化工等。
台灣軍隊主要武器裝備來自美國,或美國武器基礎上的自主研發產品。台灣位於美國第一島鏈,必要時美國可能直接參戰;在美日安保條約下,日本可能也會以某種程度介入。
第一道防線
中共軍隊若發動戰事,第一波攻擊應該是陸基短程或中程導彈,同時準備大規模空襲。因此,台灣的第一波防禦,就是攔截中共的導彈,其次就是阻止中共空襲。第一道防線的重擔落在台灣空軍和防空導彈部隊身上。
第一道防線的難點在於,無論導彈攻擊和空襲,反應時間都很短暫,也最考驗戰備能力。台灣與美國應共享大量情報,如中共軍隊開始集結,美軍的衛星、偵察機等會隨時向台灣示警,美國提供的先進雷達,如樂山雷達等,也可以洞悉數千公里。台灣從美國購買的4架MQ-9無人機,部署後可以確保全天候監控台海附近動向。台灣在中共進攻前,應可及時獲得預警。
一、防空導彈
台灣裝備了美國的愛國者2型導彈,用於導彈末端攔截,目前正在升級;最新採購了愛國者3型導彈300枚,部署後總計愛國者導彈可達650枚。
台灣也自行開發了天弓系列導彈,最新的天弓3型可用於導彈攔截,配備了先進的主動陣列雷達,能機動部署,作戰範圍超過200公里,攔截高度70公里,速度至少7馬赫,實際部署數量不詳,目前仍然在不斷試射增程型。
天弓2型導彈屬於中程防空導彈,主要針對敵方飛機入侵,射程200公里,速度超過4馬赫,採用主動雷達導引。早期還有天弓1型短程防空導彈,射程100公里,類似於美國的標準2型導彈。台灣的各式防空導彈可能多達6,000枚。其中,天弓2型導彈可能有地對地導彈型號,射程可能500公里,可以反擊中共軍隊機場、導彈發射陣地、登陸集結地等。
二、空戰力量
台灣目前的主力戰機是F-16A/B總計約141架,正在升級為F-16V,另外採購了F-16V新機66架。
台灣仿製F-16的F-CK-1經國號戰機總計約129架,採用了美國發動機,自主開發的雷達系統探測距離可達150公里。戰機配備天劍-2型中程空對空導彈,模仿了美國的AIM-120先進中程導彈,射程100公里;天劍-1型短程空對空導彈,模仿了美國的AIM-9響尾蛇導彈。
台灣還有55架幻象2000戰鬥機。台灣的戰機以防空為主,也可以攜帶魚叉反艦導彈對海攻擊,對地打擊能力應不是訓練重點,台灣空軍沒有轟炸機。
台灣還有6架美國的E-2鷹眼預警機、12架P3-C反潛機。台灣空軍基本按照美國模式訓練,貼近實戰。
台灣的F-16戰機若全部升級為F-16V,空優性能應超過中共的Su-27、殲-11和殲-10,包括Su-30和殲-16,與中共進口的Su-35戰機相當。中共難以部署全部四代戰機到台海,若發生空戰,實際勝負難料,台灣空軍有訓練水平和管理優勢;但中共有地對地導彈優勢,若台灣主要機場被破壞,台灣空軍戰力恐打折扣。
若中共孤注一擲,投入大多數空軍力量,台灣空軍可能無法應付消耗戰,但台灣密集的防空導彈,令中共也難以獲得制空權,中共的登陸作戰恐無法獲得有效空中支援。
第二道防線
若台灣無法取得制空權,必須依賴第二道防線,以阻止中共艦隊靠近台灣本島和附近較大島嶼,海軍和陸上反艦導彈需要承擔阻擊任務。台灣海軍大噸位戰艦有限,主要依靠小噸位戰艦近海防禦。
台灣從美國海軍購買了美軍退役的4艘紀德級(Kidd class)驅逐艦,排水量10,500噸,是伯克級驅逐艦之前,美軍防空火力最強的驅逐艦,配備了68枚標準二型導彈,也配備了當時先進的戰鬥指揮系統和雷達,升級後在500公里範圍內可偵測、識別、追蹤256個目標;還配備了阿斯洛克反潛導彈、魚叉反艦導彈、2個魚雷發射管,以及電子戰系統和誘餌發射、反潛聲納和反潛直升機。紀德艦主要用於重要海域偵搜巡邏任務,增加預警反應時間,也可控制重要海域阻敵進犯,還可作為備用的防空、制海作戰指揮中心。
台灣還有近海巡防艦22艘,其中4,100噸的美國派裡級原型和仿製品共10艘,裝載40枚魚叉反艦導彈或標準1型防空導彈,主要用於反艦作戰,兼具防空能力;還有6艘從法國採購的拉法葉級巡防艦,配備美國的防空導彈和自主研發的雄風二型反艦導彈,也以反艦為主;另外6艘美國退役的諾克斯級巡防艦,改造後用於反潛作戰。
台灣用於近海反艦突襲的小型導彈快艇總計43艘;500噸的錦江級11艘;剛剛服役1艘沱江級;還有更小的186.5噸光華六號31艘,均攜帶雄風二型或三型反艦導彈。
雄風二型導彈是台灣在魚叉導彈基礎上開發生產的反艦導彈,之後還衍生出空射性和陸射型,一般型射程148公里,增程型250公里。雄風三型是最新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速度2.5馬赫,射程150公里,陸射型最新測試增程到400公里。
台灣海軍欠缺潛艇,僅有2艘2,660噸的荷蘭產潛艇,和2艘訓練用的美國潛艇,自產潛艇仍在研發中。台灣的反艦能力,先要看16艘巡防艦的魚叉導彈和魚雷,能癱瘓多大比例的中共戰艦,其次要看43艘小型導彈快艇的雄風二型或三型反艦導彈能否真正發揮作用,以及最新的沱江艦量產速度。
若台灣海軍不能阻止大部分中共艦隊,就要靠陸基魚叉反艦導彈和雄風系列反艦導彈。台灣新購買了陸基魚叉反艦導彈400枚,部署後總計可達到850枚,陸基雄風系列反艦導彈應部署了300枚,雄風二型應該也有對地攻擊的中程導彈型號,可以反擊中共軍隊。台灣應該也會提前在周邊佈下大量水雷。
第三道防線
只要台灣的防空和反艦導彈發揮作用,即可阻止中共的大規模空襲和大規模艦隊的威脅,中共的登陸就無法獲得有效的海空火力支援,中共軍隊的大型登陸艦也難以靠近台灣,幾乎不能運送大量重裝備上岸,兩棲登陸或只能依靠人海戰術。
台灣適合大規模登陸的地點只有14處,也應該是中共的主攻方向。中共的大型登陸艦有限,只能集中在1-2個地點,台灣應不難提前判斷、部署。
中共在主要登陸點可能使用登陸艇、部分兩棲戰車或氣墊船登陸,但難以抵禦台灣的300門自行火炮、超過1,300門榴彈炮、加農炮。只攜帶輕武器的中共士兵也難以面對台灣1,000輛坦克、數千輛裝甲車,中共的兩棲裝甲戰車同樣不是阿帕奇直升機和眼鏡蛇直升機的對手。
中共很可能也使用小船或民船,同時在多地散兵登陸,但只能攜帶輕武器,難以獲得持續補給,同樣無法抵擋現代化的重型火力。中共可能也會模仿美軍使用直升機進行縱深投放,但數量有限,也很容易被台灣單兵的刺針導彈擊落。中共也許寄望大規模傘兵投放,但中共運輸機有限,也很難躲過台灣的防空導彈,少量傘兵即使落地,沒有重武器和空中支援,難以生存。二戰中,盟軍為配合諾曼底登陸,曾實施了大規模傘降的花園市場行動,因缺少重武器,很快全軍覆沒。
只要台灣陸軍部署得當,完全可以守住第三道防線。中共若無法取得海空優勢,登陸作戰很難成功,很可能被迫自行停止登陸作戰。
若中共軍隊孤注一擲,傾巢出動,台灣面臨危急形勢,美軍很可能介入。特別在中共強弩之末時,海空力量可能已損失大半,美軍的介入將很快演變成反擊作戰,中共政權崩塌的風險極高,這也是中共至今未敢在台海動武的關鍵原因。
雖然台灣軍力排在世界26位,因有利的地理條件,實際的防禦能力應能排入世界前15位,其防空能力,或能排入世界前10位,完全有能力實現防禦為主的軍事戰略。
責任編輯:高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