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2月10日訊】2月8日,中共黨媒新華社報導,特斯拉被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約談,涉及異常加速、電池起火、車輛遠程升級等質量問題。2月9日,新華社又連發三篇報導,第一篇是《特斯拉回應被五部門約談:將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第二篇是《特斯拉被約談警示了什麼》;第三篇是《特斯拉,質量面前沒有「特」例》。
特斯拉忽然被推上中共媒體的風口浪尖,應該與目前的美中關係直接相連,特斯拉正在成為中共對抗美國的一個新籌碼,應該也給美國和各國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經營再次敲響了警鐘。為了獲得中國市場,外國企業可能要付出他們遠遠想不到的代價。
特斯拉存在質量問題,就需要召回、改進,這些都理所應當,但特斯拉的回應卻有些蹊蹺,稱「將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這句話還被中共黨媒放在了報導的大標題。難道特斯拉除了質量問題,還有違法行為?
特斯拉說出這樣的話,更像是在提前保護自己,或許特斯拉中國公司的高管們已經嗅出了異樣,這不僅僅是產品質量問題,中共很可能準備拿特斯拉開刀。為了防止被冠上違法的罪名,特斯拉趕緊聲明,實際在變相喊冤,特斯拉沒有做出違法行為。
單純講質量問題,特斯拉應是汽車行業的新秀,出現質量問題並不令人意外,世界上的汽車大廠都經歷過很多。即便如此,特斯拉憑藉技術優勢,其產品的總體質量,應該比中國大陸的產品更靠譜。假如特斯拉的質量不如競爭對手,如何能奪取中國市場的頭名?
特斯拉在中國的競爭對手,質量問題應該不會比特斯拉更少,對一個新興的行業或產品類別來說,應該也算正常。中國在電動車的開發上起步並不晚,但受到總體科技水平的限制,僅靠自主研發,競爭能力還有限。中共當然清楚國產品牌的劣勢,卻迴避國產品牌的質量問題,反而高調宣傳特斯拉的質量問題,根本目的並非真的要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而是要隔山打牛,與美國對抗。
特斯拉無疑感到了巨大風險,也自知中共什麼都幹得出來,不但馬上放軟,還發表「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的蹊蹺聲明,自然想儘力避開政治的漩渦。特斯拉除了被中共政治化,也有經濟和科技層面的背後因素,即使特斯拉今天能躲過一劫,今後的命運實際也難以自己主宰。
特斯拉進入中國之前,中國各地的電動車早已風起雲湧,中共也實施了大量的補貼,但大多數都在騙取補貼,並未真正突破電動車技術。中共允許特斯拉進入中國,當然看準了特斯拉的技術,盼著儘早竊為己有,中共應該也覬覦同一集團之下的航空航天技術,允許進入中國市場只是誘餌罷了。
即便只是電動車技術,也足以令中共動心。消費者已經做出了選擇,2020年,特斯拉在中國售出電動車超過13萬輛,預計2021年可望售出28萬輛,中國成為其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市場。中國大陸的三大自主品牌,2020年的銷量,蔚來汽車剛突破4.3萬輛,理想汽車不過3.2萬輛,小鵬汽車僅2.7萬輛,三家的總和仍然低於特斯拉。此外,特斯拉在中國大陸還經營充電業務,超級充電站已經突破700座,超級充電樁超過5700根,覆蓋中國大陸300座城市。
不難想像,中共不可能允許特斯拉在中國大陸獨占鰲頭,一旦特斯拉的主要技術在中國落地,量產的設備安裝後,被踢出中國市場是早晚的事,技術和設備卻無法帶走,變現美元匯出中國也不可能。當然,中共可能按照需要,把特斯拉當作籌碼,玩弄於美中關係之間,一時還不會立刻攆走特斯拉,假如特斯拉能被迫出讓更多技術,那就還有利用的價值。
特斯拉應該感到了風險來臨,但為了能留在中國市場,也只能低頭。特斯拉可能還沒有意識到,暫時的低頭解決不了永久的隱患,只要不放棄與中共打交道,就始終會被玩弄。三星手機技術被竊取後,就再難立足中國市場。
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在增長,但投入卻增加得更快,加速量產的特斯拉也不斷在降低價格,但真正收回成本尚需時日。特斯拉已經在中國鋪下了攤子,眼下幾乎不可能做出撤離的決定,但撤離中國恐怕仍然是最後無法避免的結局,唯一不同的是,特斯拉可能付出的代價有多高。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