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2月05日訊】習近平在去年第四季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佈署今年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嚴防資本無序擴張引發金融危機。在曾經剽悍的海航資本落幕之後,現在受矚目的是高校系資本中的航母──北大方正、清華紫光。
1月29日,北大方正集團發佈公告稱,最終確定由中國平安、珠海華發、深圳市特發集團組成的聯合體為方正集團重整投資者。北大方正2019年爆發債務違約,2020年開始走上破產重整之路。相關債權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1月18日,債權人共有725家申報了736筆債權,債權規模達人民幣2347.34億元。
北大方正破產重整正式落定,成為另一個海航。與此同時,清華紫光債務危機持續擴大。
2月2日,紫光集團發佈公告稱,集團全資境外子公司紫光芯盛20億美元債實質性違約。這一次,已經是紫光系債券連續第5個月公告未能清償到期債務。也就是自去年10月以來,紫光集團月月公告境內外債齊違約。事實上,紫光去年宣佈放棄贖回一到期應贖回的10億元永續債,就是在向外界表明「沒錢了」。統計數據顯示,紫光集團已經有2100億負債,母公司清華控股也有3400億負債,母子雙雙債務壓頂,2021年又是紫光的償債高峰,如果紫光「半導體國家隊」「綁架」無效,接下來會是大概率步方正後塵走向破產重整。
其實從方正和紫光的資本圖譜來看,方正和紫光更像是「披著名校光環的資本大鱷」,玩的就是拚命舉債瘋狂收購。
方正和紫光旗下運營著數個大型綜合性集團,這些集團控股參股五花八門的各類企業和A股H股上市公司。在產業領域利用資本之力瘋狂掃貨之外,方正和紫光的資本大舉涉足房地產,充當開發商,北大方正旗下北大資源榮登「2019中國房地產卓越100榜」,紫光系曾斥資超過300億元圈地4500畝等等,被指即便在專業產業地產商群體中,能有這樣真實規模的也絕對是鳳毛麟角。
事實上,北大和清華作為國內頂級高校的雙子星,創辦的校企是國內IT產業最早的參與者,兩大高校校企的起步與定位都是高科技公司。
北大方正前身是1986年創辦的北京大學理科新技術公司,1992年12月正式更名為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公司。從公開報導可知,2000年後,北大方正開始爆發嚴重的財務危機、管理混亂、產權侵佔等醜聞。如2001年底2002年初,北大方正財務賬上已經資不抵債,淨資產為負8000萬。彼時帳目報表曾「漏記」價值一億多的一塊香港房產。2001年至2004年改制過程中,時任北大方正執行總裁李友等多名高層,將北大方正2002年12月31日的淨資產審計值由20.69億元人民幣,降至只有8029萬元人民幣。李友等人更在2015年捲入令計畫案與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腐敗案。
紫光集團前身是成立於1988年的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1993年改組為清華紫光總公司。公開報導顯示,1997年,紫光打包了一系列公司取名清華同方並成功上市,是中國第一家校辦上市公司。1999年,紫光再度打包了名下一系列龐雜業務並上市,即紫光股份。自此紫光熱衷登陸股市。2000年之後,紫光的業務陷入了多元化的泥潭,陣腳大亂的紫光江河日下。遂於2003年成立了清華控股,把清華大學所有的企業都整合一起後改名紫光集團。近年紫光的「併購狂」被指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最後,看看網上對方正和紫光的一些評價:兩大高校校企資本市場如魚得水,卻沒有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龍頭。校企自己都搞成這個樣子,誰再去北大、清華上MBA?一個北大方正一個清華紫光,戳破中國高科技自主的夢話,紫光如果破產重整,將意味著國內芯片製造業崩潰。眾所周知,不論高校還是校企一把手是黨委書記,說到底不是資本無序擴張,而是權力壟斷不正當牟利。境內外債齊違約,國際信譽毀得一塌糊塗。誠信盡失,這樣的企業還怎麼重整?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