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2月02日訊】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特別專訪節目。
美國新政府上任,外界關注美中關係下一步的走向和對全球格局的影響。拜登政府是否會重回奧巴馬路線?中共在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口號下,是否將加快全球擴張?川普(特朗普)時代開啟的美中新冷戰是否就會戛然而止?從這期節目開始,我們會邀請程曉農博士做系列訪談,深度分析解讀美中關係的演變、轉折和發展。
本期節目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集。程曉農博士是跟我們連線,程曉農博士您好。
程曉農:你好,新唐人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好,謝謝您,感謝您來和我們做這個系列節目的專訪。我們先談一談最新的拜登政府,美國大選塵埃落定,拜登現在就職第46任美國總統,所以美中關係就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
拜登人事任命 內政上「奧巴馬復辟」
我想先請您談一談目前為止拜登的人事任命,有一些已經上任了,走馬上任了,有一些還在等待聽證中。所以請您先點評一下他目前的人事任命。根據這些人事任命,就您的觀察,您認為拜登的這屆政府是否會重回奧巴馬路線?
程曉農:拜登的班底現在顯示出來有個特點,他的行政當局很可能是個,至少在內政上是個典型的奧巴馬復辟。奧巴馬實際上是拜登大選的幕後操盤手,從手法到別動隊,都是這樣。那麼現在奧巴馬也讓拜登的內閣提名了一批奧巴馬的舊人。拜登的白宮團隊是這樣,拜登的內閣也是這樣。那麼目前白宮團隊的主要職位和內閣的主要部長,基本上全都是奧巴馬的舊人。
我查了一下,大概有這樣一些人。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他是奧巴馬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丁(LLOYD AUSTIN),是奧巴馬時期負責監督中東地區的美軍的;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他是奧巴馬的副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奧巴馬的副助理;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MERRICK GARLAND),他是2016年奧巴馬提名為美國最高法院法官,但未獲參議院同意;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是2014年奧巴馬任命的美聯儲主席;國土安全部長亞曆杭德羅‧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奧巴馬的公民和移民服務部門負責人;現在這個聯合國大使琳達‧湯瑪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她是奧巴馬的非洲事務高級外交官;國家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Avril Haines),她是奧巴馬的國家安全副顧問;白宮國內政策委員會主任蘇珊‧萊斯(SUSAN RICE),她是奧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布萊恩‧迪斯(Brian Deese),他是奧巴馬的行政管理與預算辦公室主任;白宮氣候特使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奧巴馬的環保局長;農業部長湯姆‧維爾薩克(TOM VILSACK),奧巴馬的農業部長;退伍軍人事務部長鄧尼斯‧麥克唐納(DENIS McDONOUGH),奧巴馬的白宮幕僚長,曾任副國家安全顧問;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塞西莉亞‧勞斯(CECILIA ROUSE),奧巴馬的經濟顧問委員會的委員;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奧巴馬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在奧巴馬的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負責中美貿易問題。
剩下的次要的內閣成員和白宮團隊成員奧巴馬時期未在內閣或白宮任職,但多半是民主黨的州長、市一級的官員或者是國會議員。從這個班底來看,他們就是奧巴馬時期對中共寬容讓步、導致中共坐大的決策參與者,所以他們是不可能檢討自己在奧巴馬任內的決策錯誤,今後會偏向於執行奧巴馬的對華政策。
川普時代美中關係的大背景
我看到去年8月11日的時候,《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作者是Gerald F. Seib,文章標題叫「關於中國,五問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Seib文章中說未來幾年裡,美國和全球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就是,中國和美國之間關係在迅速惡化,「我們是否正在走向一場將長達數十年的新冷戰」。他說,拜登有許多重要問題亟待解決。
其中第一個就是,你會堅持川普對中國的關稅政策嗎?第二個是,你會重啟《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嗎?第三個是,你如何扭轉中國推進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化進程?第四個,關於香港和新疆穆斯林的問題?第五個是,美國和俄羅斯關於戰略武器協議的談判是不是中國要加入?
那麼這五個問題提得並不是很妥當,就是說其中輕重他分不清楚。但它給出了一個川普時代美中關係的大背景。特別是第一、第三個問題就是美國川普時期對中共加的關稅,以及中共在南海的軍事化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大問題。他的意思是拜登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那麼實際上我們可以知道,拜登解決不了。
那麼如果還要想進一步討論拜登當局的政策,其實還有一個意識形態的大背景需要說明,也是和中共有關。大紀元曾經介紹過,去年12月的時候《聯邦黨人》(The Federalist)發表了一篇一個美國華裔企業家,叫做海倫‧羅利(Helen Raleigh)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紐約市眾議員AOC,還有前總統候選人埃文‧麥穆林(Evan McMullin)以及一些左派人士呼籲,要將支持川普的人列入黑名單。
而奧巴馬等人也在創建一個所謂的「川普問責專案」叫做Trump Accountability Project,是要把為川普和川普政府工作的捐款的背書的都列入黑名單。那麼當時《華盛頓郵報》有一個記者,叫詹妮弗‧魯賓(Jennifer Rubin)在推文和採訪當中說,這個奧巴馬的黑名單的目的就是要確保川普的支持者,永遠不會在辦公室任職;也沒辦法加入公司董事會;找到教職或進入體面的社會中。她說,共和黨必須被集體燒毀,並且殺絕。
羅利在文章中說:「這種冷血的語言和會鎮壓任何異議人士的誓言,難道它們聽起來不像出自中共的劇本嗎?」羅利還指出,加州一位左派人員大衛‧阿特金斯(David Atkins)他呼籲要對7,500萬川普的選民進行洗腦。這位剛才提到的這位在《聯邦黨人》網站上寫的這篇文章的作者他認為,像這樣瘋狂的言論,卻在美國沒有任何社會後果,那麼如果在美國建立中共式的再教育營,去消滅7,500萬川普支持者,就像中共針對維吾爾人設的拘留營一樣,那等於在美國這樣的做法只是個時間問題。
所以她認為很明顯,美國的極左勢力與中共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是越來越小,這兩個團體都是在獲得政權的過程中大喊民主、平等、自由,還有寬容的口號;一旦他們掌握了權力,就會露出本色,兩者都對不同想法和持有異見的人幾乎不寬容。她在文章當中沒有點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拜登對中共到底是好感還是反感?這個拜登本人對中共的態度,當然會影響到今後的美中關係。
中共急喊話 拜登對華政策靠後
現在我們知道拜登1月20號上任的當天,簽發了17項行政令,基本上是按照民主黨人原則就是「凡是川普的政策都要廢除」,所以他正在試圖復活奧巴馬的政策遺產。那麼這17項行政令集中在民主黨最熱愛的種族歧視、非法移民、性別多元化、綠色環保等等所謂政治正確話題上,左派媒體把其稱作是修復奧巴馬的「政治遺產」。而在對華政策方面,中共曾經在拜登上台之前,讓星巴克的總裁為中美友好盡力溝通。
那麼香港、台灣及美國的拜登的一些支持者是希望拜登政府繼續對中共強硬。但是現在看來,拜登政府似乎是暫時把對華政策靠後放。那麼中共原來是希望川普下台以後,美國會很快取消對華的關稅,尤其是方便中共對美國的出口再創新高。
因此中共放出風來,準備派高官到美國商談,如何修復中美關係,《華爾街日報》昨天還在報導這個事。但是現在拜登當局是面臨很多對他國內新政策的反彈,似乎他在近期內沒有撤銷對華關稅的計劃。結果北京是前天宣布取消高官訪美計劃,它只能耐心等待下去。
事實上,最近中共一直在逼拜登當局,就美中關係表態,希望拜登當局向中共讓步。但是面對中共步步緊逼的威脅,拜登當局就算想在政治、經濟層面,緩和和中共的關係,卻受到了中共海軍核潛艇艦隊對美國威脅日益增加的直接壓力。所以美國的國家安全越來越危險,拜登現在好像是在政治和經濟上按兵不動,同時在軍事上加強防範。
昨天白宮的發言人叫普薩基(Jen Psaki),她表示說:美國正和中國展開激烈競爭,北京現在正以重大方式挑戰我們的安全、繁榮和價值觀,這需要美國採取新的做法。那麼她講的所謂激烈競爭和重大挑戰,其實就是承認了中美冷戰的實況。那麼這種狀況下,美國現在就不得不展示,維持川普對中共的戰略,尤其是在軍事上寸步不讓。那麼這樣就有了前兩天,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艦隊,從日本的沖繩出發,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對中共核潛艇的活動加以監控,這樣一個軍事行動。
中共逼得越緊 拜登越難改變川普戰略
主持人:是,所以您剛才為我們非常全面地,也非常深入地分析了,現在拜登政府這樣一個大的政策的背景,人員團隊還有意識形態上跟中共的這種天然的親近。但是也受限於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暫時您覺得好像還沒有一個大的一些動作。但是我們確實看到了中共現在,在拜登上台以後,出現了一些步步緊逼的一些狀態和趨勢。
習近平在達沃斯的會議上,也聲稱冷戰什麼都是不合適的,然後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是被美國媒體稱為,一種含蓄的對拜登政府的警告。所以在您看來,就您目前的觀察,您覺得下一步的美中關係,這也是很多人在關心的,會不會出現大的轉變?當然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只是想請您從宏觀上,給一個提綱挈領的這樣一個預測和估計吧。您的看法呢?
程曉農:我覺得中共逼得越緊,拜登改變川普的戰略就越困難。比方講舉一個例子,就是昨天,中共的外宣官媒發了這樣一篇文章,其中用了這樣一句話,說是在香港、台灣問題上,中國給拜登的時間不多了,這是一種威逼也是一種威脅。意思是說你要再不讓步,我就出手不客氣了。這樣的做法,實際上等於是逼著拜登沒有辦法讓步。所以中共它確定了它的態勢,就是說它一定要用高壓,逼美國行政當局讓步,讓拜登下跪。那拜登現在面臨的局面,就是說他在國內,本來就面臨不少對他政策高度不滿,那如果在國際場合他再下跪的話,他就很難再維持,他在國內國際社會的這種影響力。所以我覺得中共想擰螺絲越擰越緊,選擇這個策略,其結果是適得其反。但是你要讓中共讓步,放棄它對美國軍事威脅,那中共也是堅決不幹的。所以實際上,中美冷戰這個局面還是會繼續下去。
主持人:好的。那談到中美冷戰,我們先退一步回顧一下,因為中美關係,可以說是國際政治中最重要的兩國關係。那麼在過去的四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所以我想先請您回顧一下,就是川普過去執政的四年,在過去四年這個美中關係,它是沿著一個什麼樣的軌跡發展,有哪些標誌性的事件呢?
奧巴馬時代 基本以擁抱熊貓派主張為基礎
程曉農:我想先談一下奧巴馬時代,再往川普四年前推一推。就川普的對華政策的背景是什麼。就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基本是以擁抱熊貓派的主張為基礎的。他基本對中共採取容忍、寬縱,那麼只是在人權問題上,稍微做點兒譴責這樣一種立場。它的後果就是,中共對美國採取了貿易上,大範圍占領美國市場,積累鉅額的外匯儲備。那麼技術層面上全面的滲透,每年竊取美國價值5,000億美元的知識產權;金融上,通過華爾街的擁華派大量的吸金;軍事上,是默默地在擴軍備戰;政治上,繼續扮演所謂的韜光養晦策略。目的就是削弱美國,為中共崛起做鋪墊。
那麼接下來就到了川普這四年,川普的第二年,執政的第二年,他開始扭轉美國在美中關係上的弱勢地位,所以發起了美中經貿談判。他川普的本意是希望用關稅這手段,逼中共放棄盜竊知識產權這些行動。那麼這個談判一開始表面上有點兒順利,中共上了談判桌,習近平還到了美國一趟。但是中共是玩了一系列的談判伎倆,先是同意談判,然後提出來說這個技術盜竊問題和貿易問題要分離,中共提了個概念叫做雙軌制。就是說這麼兩條軌道,咱們先談貿易,盜竊知識產權那條軌道問題咱們先擱一擱。
那美國也同意了,說咱們先談貿易。談到最後中共把底兒露出來了,說技術盜竊這個問題,我們拒絕討論,不許討論,就沒這事,不承認也不存在。那麼這樣的話,川普最後是只能提高對華的關稅,對中共的關稅,只能各自談判。因為再談下去,你沒有任何進一步的結果。
那麼與此同時,中共開始對美國實行武力威脅,關於這一點,去年的6月6日,中共的外宣官媒多維新聞,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做「中國的第三艘航母揭面紗,北京軍事崛起愈發清晰」,那麼央視也做了同樣的報導。那麼以往中共談崛起,主要是在經濟領域,那麼這回它談的不是經濟崛起了,它談的是軍事崛起,表現出這個高姿態來。
中共對美實行武力威脅 航母建造計劃
中共表示,按照它的航母建造計劃,21世紀中葉,就是30年之內,要形成6到10個航母編隊的規模。就是說這要從1到2艘航母變成10艘航母,那麼一個航母編隊,是以航母為核心的一個遠洋的海軍戰鬥群,每個編隊要包含航母、大型的護衛艦、潛艇、油輪等等。然後航母編隊本身艦載的飛機,還要包括攻擊機與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等。所以這樣的很多個航母戰鬥群,它的規模,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才有。也就是說,中國計劃把海軍擴張到和美軍相同的規模。那麼這就是中共的稱霸意圖,首次公開了。但是呢這是一種追求過時的軍事機制,它沿用的還是舊的,海戰的戰略的那種思維。
所謂航空母艦編隊,它的唯一作用就是所謂的航母決戰,就是日本人在太平洋戰激發美國海軍打戰的那種模式,這個航空母艦群大規模的海空對戰,開始於太平洋戰爭,也終結於太平洋戰爭,隨著日本聯合艦隊被徹底打敗消失了,美國的航母艦群一直用到今天。那麼由於二戰以後,美國是承擔了國際安全維護職責,所以從冷戰時期到冷戰後,中東地區的種種威脅,那麼美國海軍一直保留了這個航空母艦,用它來投射兵力的傳統。
那麼也因為美國承擔了這樣的任務,所以英國、法國、俄國等國的海軍,就不再建設大規模的很多個航空母艦群的編隊,只是擁有小規模的航母編隊。當然維持大規模的航空母艦編隊,費用極其昂貴,這也是俄國、英國、法國這些國家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那麼一個國家他不管國力如何,如果沒有經常性向海外遠距離的地域投入海軍航空兵兵力這種需要,他維持象徵性的航母兵力就夠了。
然而,中國是準備在未來20年內建設6到10個航母編隊,好像他是在追求一種過時的軍事進步,那麼要建設大規模的航母編隊群,貌似是一個很大膽的、敢想的新思維,但他用的是陳舊的海戰戰略。那麼,熟悉太平洋戰爭史的人都知道,太平洋戰爭之前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的聯合艦隊建設了一支一度超越美國海軍的這個多個航母艦群,目標是要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奪取太平洋的控制權。
那麼二戰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像這個中途島海空戰、聖克魯斯海空戰、馬里亞納海空戰這樣大規模的幾百架艦載機的空中作戰,這種歷史早就翻篇了。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種對戰的方法早就被現代武器電子戰所否定,從二戰到現在,航母的軍事功能早就發生重大變化,他現在變成是對遠距離,這個空中目標的一種海軍航空兵的兵力投射。那麼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因為美國並沒有在地球上有任何與他航母做大規模對戰的這種挑戰國,也因為現代武器和電子戰大大削弱了大規模航母作戰的這種效率和威力,那麼在空中遠程發射,潛艇水下發射和水面艦艇發射的多種導彈的威脅之下,航母是很容易被攻擊的。
那麼艦載戰鬥機對航空母艦投彈攻擊的那種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也許很多觀眾看過,去年這個播出的那個中途島決戰那部電影,那裡面的模式早就過時了,70年前就過時了,現在航空母艦本身在戰鬥中的安全更大程度上是要靠電子戰效能來保障,所以如果說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海軍是敗於美軍,很大程度上是國力懸殊,那麼今天如果再發生航母艦群的對戰,技術領先的一方,無疑是操有勝券的。
所以中國和航母艦群運作以及和航母有關的技術和知識啊,都不是中國自己為主發明的,它不僅來自美國,偷來的,還有烏克蘭的,還有甚至他還大量研究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時期70年前的一些軍史和回憶錄,想從書本上找到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如何運作的一些經驗,顯然中共的航空母艦就算他建起來了,有了一定的數量,它的操作也遠遠落後於現實,那美國海軍比這個還沒有成軍的中國航母編隊有很大的優勢。
那麼事實上,中共過去一年來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他默認了他的航空母艦艦隊的實力太弱,所以他現在已經把對美國軍事威脅的重點轉移了,轉移到核潛艇上去了,那麼由此又引出了中美之間的水下對峙,幾天前再度爆發。我剛才提到的,美國羅斯福號航母編隊進入南海,就是對付這個中美潛艇在水下的對峙。
新冷戰的緣起 中共針對美國軍事亮劍
主持人:您剛才跟我們回顧了一下,就是在過去幾年這個中美之間的這種,可以說是以貿易戰開始到後來在軍事方面,這種特別強硬的對抗。那我想著重再請您談一談,就是在川普執政的後期,外界認為說,美中進入的這種新冷戰,新冷戰包含的領域應該是比較廣,不只是軍事啦,所以在您看來,何謂新冷戰?那麼這個新冷戰的緣起又是什麼樣呢?
程曉農:我用這個中共自己的話來給我們觀眾朋友介紹一下。在中共剛才提到的去年這個開始武力威脅美國的這個同時,它的官媒在去年的年終,大概是六七月份這個時候,發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做「中國崛起如有一戰,應是與美國而非印度」。這篇文章這樣宣傳的,說如果中國需要以戰爭來樹立自身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和地位,那麼就應該實施一場中美之間的戰爭,這句話我再強調一下,就是中共提出來,他需要以戰爭來樹立中共在全球秩序中的決策和地位。就是說,他要打仗。他就想以戰求霸權,而且他認為,他要求霸權就是要和美國打。
那麼我覺得美國以前對中共其實是沒有足夠的防範之心。國防上一直是以蘇聯或者俄國作為防範中心。那麼中共是經過長期的臥薪嘗膽之後,開始鼓吹它的所謂崛起,那麼軍力增強之後,就開始向美國所謂的展示肌肉,進一步就是要扼阻美國,試圖用軍事威脅手段,樹立中共所謂的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和地位,就是說它要稱霸,那麼中共不但是這樣說,而且是這樣做了。
我下面介紹三個中共去年已經採取過的針對美國的軍事亮劍行動。這三個行動對美國來講都是非常嚴重的威脅和警告。第一個行動是去年年初,中國的海軍艦隊和電子間諜船一直開到了美國軍事基地中途島的海域,展開了它的多個軍種,中共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很多個軍種、組織,中共自稱叫作深度聯合演習訓練,明確地劍指美軍,而且它的宣傳中強調說,這次演習給美國一個信號,就是中共的導彈隨時可以打擊珍珠港。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日之間的戰爭爆發到今天,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再次向美國發出要襲擊珍珠港威脅。這個國家就是中共。這是第一個行動。當時羅斯福號航母編隊緊急從西海岸出動,趕到了這個中太平洋地區,原因就是美國必須要對中共這種威脅做出反應,捍衛他的軍事安全。那麼中共去年上半年採取第二個行動是他強占了國際公海的南海海域,因為南海海域大部分不是中共的。它在強占的公海上造島,建了軍事基地之後,公開宣稱,它已經把靠近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這些公海全部圈起來,作為它的戰略核潛艇的用核導彈和洲際導彈來打擊美國的,它稱作叫堡壘海區核發射陣地。
也就是說,它可以把攻擊美國的發射陣地設在菲律賓或者印度尼西亞的大門口,在人家海岸面前發射,原因是那個地方水深,能夠讓潛艇比較安全地延長,這是中共的第二個行動。那麼去年六月份,中共第三個行動是公開宣稱對美國的太空戰部署完成。它的目標是利用它的北斗導航系統,引導中共的各種導彈,帶核彈頭的,然後可以對美國實行全範圍的,全美國境內的任何地點的精確核打擊,所以這樣一來的話,中美之間實質上已經進入了擴軍備戰、拔劍相向的冷戰狀態。
而且呢中共的擴軍備戰已經從地面和海空戰這種傳統領域延伸到了太空站,所以這是美蘇冷戰,在上一次蘇聯解體的過程當中自然結束之後,到今天,人類社會再度面臨一場新的冷戰,那麼新的冷戰只會發生在兩個有核武器的大國之間,當然不會發生在大國和小國之間,因為小國沒有足夠的力量威脅大國。那麼冷戰實際上涉及一系列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國內政治、國際政治、中美關係、現代軍事、現代的國際經濟,涉及到雙方的國內經濟,涉及到情報站,涉及到意識形態等很多方面。
對美國來說啊,這場中美冷戰的到來,由於奧巴馬錯誤的對華政策,導致美國準備非常不充分。美國只有一家智庫叫蘭德公司,才於2016年發表過一個軍事上對中共的評估報告,而這個研究是2014年做的。標題是「War with China與中國的戰爭」,Thing through unthinkable就是通過這個難以想像的事情來思考。蘭德公司這個報告指出了一個事實,在目前他指的是美國。目前所有就中美戰爭的爆發和美國的應戰的研究和學術觀點中,至少在公開的研究和觀點中都沒有對戰爭具體情況和結果,進行嚴謹地分析,這是一個嚴重的疏漏。
這話是2014年寫的。但是直到去年中美冷戰爆發的時候,去年六月份以後中美冷戰爆發。蘭德公司當時寫的2016年報告上這個結論,說美國從來就沒有認真研究過中美爆發戰爭可能出現什麼結果,是個嚴重的疏漏。這個嚴重的疏漏到去年中美冷戰爆發的時候,仍然是對的,就是還是疏漏。那麼由於這個嚴重的疏漏,導致全世界各國的專家關於新冷戰的議論和分析,很容易跑偏,很容易誤導觀眾和讀者。
川普政府啟動各個方面對中共反擊
主持人:我很快問一下,您指的去年六月份新冷戰爆發,您是不是指的是2019年六月份新冷戰爆發?
程曉農:不,2020年。
主持人:2020年是嗎?
程曉農:2020年。
主持人:2020年新冷戰爆發,您指的這個事件……
程曉農:我剛才指的是三個行動,是三個中共的行動。第一個行動到中途島演習是一月份,第二個行動宣布完全占領南海成為核潛艇發射陣地是三月。那麼宣布太空站完成對美國實現全境的精準打擊是六月份,那麼美國的反應川普政府是在七月份正式啟動了各個方面的對中共的反擊。所以我說這個中美冷戰是七月份開始,點燃的中美冷戰。
主持人:所以您認為中美真正的這個新冷戰的爆發是去年六月份,而且您認為是中共發起的,而不是像外界所認為的是美方發起的。
程曉農:不是。非常明確挑起這個中美冷戰的所有因素,都是中共。美國其實我剛才提到蘭德公司這個報告,說了美國在這方面很疏漏。就沒有做準備,沒有研究、沒有評估。那麼對中共上述三項行動,美國全都是意外。然後美國川普政府只是說中共已經挑戰了,已經威脅到美國的安全了,美國必須做出反應。所以美國的反應是防衛型的。冷戰雙方當中進攻型的是中共,防衛型的是美國。美國是守勢,中共是攻勢。
主持人:這是非常獨特的觀點。我還想請您再談一談這個背景,就是說這一場中美的新冷戰,您認為和當初的美蘇的冷戰有什麼不同?
西方專家對中美冷戰的分析
程曉農:我先來談一下西方專家對中美冷戰的分析,他經常是在沿用美蘇冷戰之所謂舊冷戰的經驗。我舉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這兩個例子可能稍微涉及更多點的知識,所以很多觀眾朋友們可能一時有點陌生。
中美兩國沒有自己的冷戰陣營
那麼第一個例子就是很多西方的專家說中美兩國都沒有自己的冷戰陣營。所謂冷戰陣營就是美蘇冷戰時候美國這邊的陣營是北約組織,蘇聯的陣營是所謂東歐國家。他叫東歐的經互會和華沙條約組織,他們自己成為一個陣營。中共曾經也是這個陣營裡的一員,後來叛變了,和蘇聯翻臉了。
那麼美國西方專家,特別是美國的一些專家認為中美現在都沒有各自的陣營,美國和歐洲也不是很緊密,然後中共自己也沒有自己的盟友。所以中美沒有辦法出現冷戰,這個在西方是常見的觀點。他是從舊冷戰當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那麼另外一個從美蘇冷戰當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當年美蘇兩國從來沒有真正的直接的交火。相反雙方美蘇兩國都是發動代理人戰爭,就通過第三國來打,像朝鮮戰爭、越南戰場都是這樣。
然後他們的觀點就說現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或者被迫充當這個中美開始打仗的代理人,就不願意為中國或者美國打仗。因此沒有代理人,中美冷戰也不會發生。
地面戰爭決定戰爭的成敗
但是這也是一個完全過時的經驗,他不能作為判斷新冷戰會不會發生的依據,只是一種陳舊的思維。原因就是他不從軍事角度去理解現代戰爭的演變和進步,盲目地搬用舊冷戰的經驗。所以他實際上這兩個說法都是笑話。那麼美蘇冷戰時期,蘇聯之所以大規模地擴大自己的外圍陣營,就是把東歐國家全占下來。然後把他們拉成盟國,是吸收了二戰教訓。二戰時候仍然延續了歷史上歷次戰爭的基本特點,就是說以步兵、炮兵、坦克兵為主的地面戰爭。
那麼雙方的戰爭地面戰爭,決定了所謂戰爭的成敗。當年德軍在歐洲和北非的戰場,日軍在太平洋和中南半島、印度東部的戰場都是這樣的。
那麼這種地面戰爭的本身,它需要一個所謂戰場縱深,這麼一個概念。就是儘量把戰場延伸到本國的國土之外,越遠越好。然後通過步步為營,層層阻擊,削弱敵軍軍事實力,然後再為反攻和決戰創造條件。那麼日本他沒有這種縱深,陸地上的縱深,所以他的海軍提出來叫做漸減戰略,這個漸就是漸漸的意思,漸進的意思,減是減少的意思。就是他要和美國海軍作戰的時候,他實行漸減戰略,就是把地面戰爭的做法,搬到遠洋作戰當中。先從離日本很遠的地方開始,一步一步地削弱美國海軍的實力。等到把美國海軍實力削弱到最低程度的時候,再把美國海軍引誘到日本近海,然後靠日本本國的力量的配合和支持,一舉把美國海軍徹底殲滅,這是日本當年的太平洋戰爭的基本戰略。
那麼二戰時期的這個戰爭都是以地面戰場為主的。所以蘇聯就是力圖在它的國土之外,建立衛星國並且駐紮重兵。以便一旦戰爭爆發,所謂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這也是蘇聯在東歐要建立他的衛星國的由來,也是蘇聯陣營的由來。那麼西方國家組織北約也是因為整個西歐處在蘇聯和東歐駐軍的威脅之下,所以他必須結盟合作共同防衛。這樣的話當二戰時期以及二戰之後,東西方的兩大陣營的行程。那麼與此同時當時美蘇冷戰,也同樣關注著雙方在歐洲之外的世界上其它地方尋找突破口。比方蘇聯,在古巴找到了一個代理人政權卡斯特羅,然後他就不斷地想要去擴大代理人政權的地盤。埃及也是這樣做的,曾經也想把印度變成他的代理人。
而找代理人的目標就是要改變美蘇雙方在世界上,全球範圍冷戰的這種態勢,和削弱你方、強化我方。那麼在亞洲,蘇聯最早代理人政權的是北朝鮮。那幾乎他是和東歐的傀儡政權同步建立,那時候老毛還沒奪取政權呢!金日成的這個蘇聯傀儡政權已經建起來了。然後接下來蘇聯的代理人就是老毛,中共,然後是北越和古巴。所以每次代理人政權發動擴大地盤的戰爭,美國都必須要介入。所謂的美國的理論叫做多米諾骨牌,就是說這些代理人他的目標是要不斷在地球上,在遠離美國和歐洲的地方擴大地盤。
那麼他們擴大的地盤就意味著,美軍防禦冷戰時期的敵人的這種防鎖範圍就縮小了,就是敵強我弱,所以美國必須要去保護他們認為必須支持的盟友,以防止共產黨陣營不斷地擴大。美國當時提出來的就是叫做多米諾骨牌,含義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如果有一個國家被紅色政權顛覆、控制了,那麼很快他就會逐步蠶食周邊的國家。比方越南戰爭,美軍當時堅持要打原因就是美國很擔心整個中南半島,從柬埔寨到老撾等等,都很快會被共產黨政權控制。那麼老毛當時確確實實有這個想法,不但他想占領越南中南半島,他還想所謂的解放印度尼西亞。曾經在1965年9月30號,操縱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發動軍事政變,試圖奪取整個印度尼西亞。
老毛甚至還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領導人談過,他要從中國大量移民到東南亞這些國家去占領這國家。不光是占領土地,而且是把人口移過去,把那地方變成中共的殖民地。所以美國的防範,防止多米諾骨牌倒塌並不是沒有道理。那麼後來這個代理人戰爭,大概基本上是按照地面戰爭的做法。我們看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都是這樣。那麼越南戰爭結束美軍退出之後,本來地面上的大規模戰爭,除了一場阿富汗戰爭之外,就基本上不再有了。但是中共在中蘇的對抗當中,他還是保留了這種地面戰爭為主的這種軍事戰略,這麼一套舊思維。
美軍打伊拉克海灣戰爭 中共瞠目結舌
但是中共是到1990年海灣戰爭,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美軍打伊拉克那次海灣戰爭才讓共軍徹底地,第一是瞠目結舌,第二個是大開眼界。就是美軍在海灣戰爭當中,採用的是所謂空中定點襲擊。就是他不再有地面部隊先出動,他是用導彈用空軍,飛機。甚至是半夜裡,黑暗中出動。先把對方的雷達站打掉,然後把他防空系統摧毀,然後對他的地面的從發電站到指揮所全面都摧毀。然後再出動直升機去攻擊他的坦克部隊,以至於當時薩達姆‧侯賽因的那個坦克部隊,很快就全面垮掉。那麼美國那個做法,徹底改變了軍事戰略。從此地面戰鬥決定戰爭勝負的這個時代結束,一去不復返,這是一方面。
那麼另一方面就是冷戰雙方必須要有自己的陣營和團隊,有多個國家抱成團夥來組織地面戰爭,對抗這種傳統的、舊的這個打仗的方法也過時了。當時中共的軍委包括鄧小平,曾經在海灣戰爭爆發結束以後,看了美國電視台播出來的相關的錄影,都看得目瞪口呆。因為中共的軍事領導人,他們的軍事知識和經驗已經完全沒有辦法來理解現在這個高科技戰鬥的做法。所以中共從海灣戰爭之後才開始意識到衛星導航的重要性,然後他就開始研究所謂的北斗導航系統,他因為他不能用美國的GPS。
因為當年中共的銀河號在海上被美軍扣押,因為它曾經向伊朗運送禁運的物資和武器。它被扣押的原因就是美國把這個海域的GPS信號關閉,這艘貨輪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沒法航行了,這個最後只好被美國扣押了。所以中共知道靠美國的GPS系統,它是不能打仗的。所以他搞了北斗系統,然後就認為說我用北斗系統照樣可以跟美國打戰。那麼由於當代的戰爭的高科技操作,已經完全改變了這個軍事對抗的基本戰略。所以他不再需要用衛星國來作為冷戰雙方的緩衝區,也完全改變各個軍種的地位。
現在在中美冷戰當中,陸軍已經退居第二位了,因為雙方陸軍基本上不會碰面。那麼躍居第一位的首先是海軍,第二是火箭軍,這是中共導彈部隊,第三是太空部隊。那麼中共前面我提到,為什麼他選擇美國的中途島海域去組織海軍、火箭軍、太空戰部隊到那裡演習?既是為了向美國挑戰,也是為了若將來對美國作戰,他要做一些實戰演習。當然了因此中美冷戰也就爆發了。
軍事戰略的最新演變 決定中美冷戰特點
那麼由於軍事戰略的最新演變,決定了中美冷戰的特點。也就是說現在不需要靠擴大自己這方陣營的力量,或者地理上的範圍多找幾個輔從國、多找幾個殖民地,就可以來減少對方對自己本土的威脅。他也不需要通過在地球上,別的地方去搞什麼代理人戰爭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那一套都完全過時了。
所以美蘇冷戰的那一套完全沒有用。那麼認為中共沒有盟友,或者美國沒有形成自己的中美冷戰當中的盟友,所以新冷戰不會爆發這種觀點,現在完全變成是無稽之談了。那麼同樣認為中美之間不會爆發代理人戰爭,所以不會有衝突,也同樣是無稽之談。
主持人:所以就是說今天的這個中美的新冷戰,不管是在地理環境,還是在國際格局,甚至包括科技各方面,天時、地利、人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所以真的就是說往下發展的話,就是都是人們沒有經歷過的。不知道它會進入什麼樣的領域和範疇。
程曉農:沒錯,我今天其實在節目一開始提到過,現在首先很多人腦子裡還是朝鮮戰爭的那個思維,說中美一戰就要在地上打勝戰。這完全是胡扯啦!那麼還有人稍微比這個想法前進一步,說中美要在海上打,中共海軍原來的想法就是搞航母編隊,航空母艦大規模對戰。這個想法現在也跟不上。
此時此刻中美之間實際上是已經變成了水下對抗,對這一點絕大部分海外的華人恐怕基本上不太了解。我們以後可以再進一步介紹。此時此刻就在台灣的西南海域正在發生的這些事情,我們今天沒有時間多談。
主持人:是,好的,那非常感謝程曉農博士,我們今天這個是系列節目的第一集,所以非常感謝您給我們把一個大的環境和背景,還有美中關係的過去的一些發展軌跡,給我們做了描述。那麼在下面一期節目中,我們會請您繼續為我們再深入地談一談美中關係,在許多大的領域它有著什麼樣的博弈和對抗,以及下一步有什麼樣的態勢變化。今天節目時間就只能先到這裡了,非常感謝程曉農博士。
程曉農:謝謝您,方菲女士,也謝謝我們觀眾朋友們。
主持人:好的,謝謝!我們下次節目再見。觀眾朋友,剛才是我對程曉農博士就中美關係做的這個第一集的訪談。那麼這個系列節目正像我們剛開始說的,它是一個有關中美關係的系列的訪談,再下一集中我們會請程曉農博士為我們繼續來分析和解讀,中美在幾個大的領域的對抗博弈以及下一步的事態發展。那麼請您期待我們的下一期節目,好的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再見。
《熱點互動》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