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年紐約十大新聞

人氣 520

【大紀元2021年12月25日訊】

一、批判性種族理論(CRT)風行 被稱「今日《排華法案》」

今年2月,紐約同源會率先對「批判性種族理論」(CRT)吹響警笛,指出CRT表面用了很多美好詞彙,如「反種族主義」、「多元化公平包容」,但真實含義恰恰相反。

CRT在教育界變革的一個關鍵驅動力是《紐約時報》提出的1619項目。圖為2020年年中持續半個月之久的BLM(黑命貴)占領紐約市政廳運動,其中《紐時》「1619項目」篡改歷史成「黑命貴」理論基礎。(黃小堂/大紀元)

批判性種族理論是一種通過種族主義的視角來思考美國歷史的方式,是在19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中心思想是批判美國法律和制度的本質帶有種族主義,為的是維持白人族群支配地位,造成了社會和經濟不平等。

根據該理論,成功、努力工作和其它保守的價值觀都被認為是「白人至上主義」。

CRT指導下的「種族鬥爭」(例如黑命貴運動)已如火如荼地在美國展開,亞裔則面臨逆向歧視,從特殊高中取消標准考試、取消天才班(其中亞裔學生比例異乎尋常得高),到大學招生,都以實現「種族均等」為目的。

紐約同源會聲明表示,「CRT就是今天的《排華法案》,CRT才是真正對亞裔的仇恨犯罪。」並指出,CRT帶有左派與馬克思理論色彩,將社會分為兩個主要群體:一個是壓迫者群體,另一個是受害者(被壓迫者)群體,教人們彼此仇恨,從而撕裂美國的社會結構。

目前,在官僚精英、大學精英和美國企業精英推動下,CRT的各種派生、變身版本逐漸成為主流的社會文化運動,名為「多元平等包容」(DEI)與反種族主義的教育課程也在各州增加中。但是,反CRT的陣營也開始凝聚力量,特別是共和黨支持者、保守派人士、亞裔家長等多表反對。

因此,明年中期選舉與2024年總統大選,已非單純民主共和兩黨逐鹿,或是拜登川普再戰,更是美國政治支持或反對CRT對決,其結果將深刻影響美國社會與政治的走向。

二、紐約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

前紐約州長庫默於2021年3月底簽署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法案。圖為大麻菸示意圖。(Shutterstock)

今年愚人節前一天,前州長庫默(Andrew Cuomo)以增加稅收、為有色族裔改變司法地位為由,在3月31日簽署法案,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允許年滿21歲的成年人持有和使用娛樂用大麻,紐約州居民過去有關購買和銷售大麻的犯罪記錄將被自動撤銷。

法案允許紐約最快將於明年開始販賣大麻,屆時州府將為大麻生產商、分銷商和零售商和其它參與者提供許可證,允許21歲以上的成人購買大麻,購買者將被抽取9%的州銷售稅和4%的地方稅。

立法之後,紐約市五個行政區的區檢察官紛紛撤銷大量與大麻有關的的官司。

「智慧對待大麻」組織(Smart Approaches to Marijuana,SAM)力勸立法者停止大麻合法化,主席薩貝特醫生(Dr. Kevin Sabet)在聲明中說:「也許在這樣困難的年頭,需要有分散政治注意力的事情;很遺憾州長和議會領袖最終還是不顧紐約人的利益,向大麻工業利益集團屈服。」

在拜登政府以廣開戒毒療程為導向、強調種族平等的藥物政策指導下,紐約州除了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新任州長霍楚(Kathy Hochul)在今年10月8日通過注射器持有除罪化,目的是減低藥物過量致死的人數。

11月30日,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離任前一個月,在紐約市藥物過量致死率最高的地區——曼哈頓的東哈林(East Harlem)與華盛頓高地(Washington Heights)分別開設全美首間由政府開設的「吸毒所」,美其名為「藥物過量預防中心」(Overdose Prevention Center),由專業人士為藥物成癮者「把關」吸毒量。

三、曼哈頓大遊行慶祝法輪大法洪傳29周年

2021年5月13日,大紐約地區部分法輪功學員在曼哈頓舉行盛大遊行活動,慶賀第22屆「世界法輪大法日」。(張靜怡/大紀元)

2021年5月13日,是第22屆「世界法輪大法日」,法輪大法洪傳於世29周年的日子,也是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大師華誕。這一天,大紐約地區的部分法輪功學員約二千人來到美國紐約曼哈頓舉行盛大遊行,慶祝這個對他們的人生具有重大意義的節日,感謝法輪大法對他們的救度之恩。

法輪大法學員每年均在「法輪大法日」期間在曼哈頓舉行盛大遊行,2020年因為疫情爆發暫停了一年,2021年遊行恢復。遊行路線是:從曼哈頓第2大道夾47街的聯合國哈瑪紹廣場出發,沿曼哈頓中城最繁華的第42街穿過十條大道,一直走到12大道的中領館,途經聯合國、大中央車站、時代廣場等紐約市著名地標,沿路吸引無數路人、司機、乘客、遊客的目光。遊行時適逢公司企業中午休息時間,上班一族走出寫字樓,也得以一睹遊行盛況。

遊行的主題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讚頌法輪大法的美好;二是呼籲立即結束對法輪功的迫害;第三是聲援3.7億華人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

遊行隊伍浩浩盪盪,「法輪大法好」、「世界需要真善忍」、「中共是人類真正病毒,退出中共黨團隊能得救」等橫幅震撼人心,啟迪良知,街頭民眾拍照、豎大拇指、鳴笛致敬、表達讚賞……,紛紛表達認同和支持。

遊行舉辦方負責人、全球退黨服務中心主席易蓉說:「從去年瘟疫最先在中國武漢爆發以來,中共政府隱瞞疫情,導致全球瘟疫大流行,目前瘟疫死亡人數已超300萬,全球經濟和人們的精神都受到重創,曼哈頓這個世界經濟中心也毫不例外,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在這特殊的歷史時刻,我們舉辦這次遊行。」

四、神韻全球巡演恢復 大紐約地區首演爆滿

神韻紐約藝術團6月26日下午在康州斯坦福派雷斯劇院(The Palace Theatre)進行2021年全球首場演出。在精采的演出中,雷動的掌聲在劇院回響。(戴兵/大紀元)

經過一年多的翹首等待,享譽世界的神韻藝術團全球巡演從2021年6月起恢復,首站在美國康乃狄克州斯坦福市(Stamford)。6月26日、27日兩天在派雷斯劇院(The Palace Theatre)上演三場,拉開神韻全球巡演的帷幕,三場演出場場爆滿,觀眾反響熱烈,神韻熱潮再現。

大紐約地區的精英紛紛慕名而來,爭相體驗神韻非凡的藝術表現。派雷斯劇院首席執行官莫蘭(Michael Moran)表示,這是該劇院在疫情開始暫停了營運16個月之後,迎來的「最盛大、觀眾最多的演出」,「對處於經濟恢復期的大紐約地區來說,神韻是藝術界的奇蹟和文化復興的希望」。

過了一個月,2021年7月24日、25日神韻藝術團再登康州斯坦福市派雷斯劇院的舞台,再帶來兩天三場演出,這是繼2019年之後,神韻再創在同一演季、同一舞台上舉辦兩輪演出的紀錄。

之後,神韻在全美各地的演出紛紛登台,創造疫情下演藝業票房奇蹟。

五、華社精華地段紛建遊民所 惹怒華人

2021年12月1日,紐約市華埠數百人集會,反對東百老匯91號改建收容所。(林宜君/大紀元)

市長白思豪2017年推出「扭轉潮流」(Turning the Tide)項目時,還不太為華人所知。但今年下半年,市府未與社區溝通,突然將五家遊民收容所選址「空降」到三大華人社區,且都選在黃金地段的人潮鬧市,讓華社群情激憤,老人小孩懼怕遭到遊民、從監獄獲釋的人、吸毒者或患有精神病患者的攻擊,抗議集會四起。

這五家遊民所分別是:布碌崙八大道65街801號家庭遊民所,華埠東百老匯91號老人遊民所,班森賀Bath大道2147號男性遊民所,班森賀國王高速路137號男性遊民所,皇后區法拉盛大學點大道3903號婦女家庭庇護所。

以前的遊民所大多建在運營成本最低的地區,市長白思豪的「扭轉潮流」計劃是在全市各社區平均建造90個社區遊民收容所,逐步淘汰原來位於偏僻地區的360家庇護所,希望這有助於遊民重回生活正軌。這和關閉雷克島監獄,改在四個社區商業地帶修建大型監獄的做法,如出一轍。

轄區包括班森賀的紐約州眾議員寇頓(William Colton)說,這種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一種商業模式,它不提供永久住所,基本上當作一個旅館運營,只不過是市府買單,耗費鉅資,卻治標不治本,反而養肥了很多運營商。

遊民增加是否無法避免?保守派活動家魯夫(Christopher F. Rufo)認為,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遊民的生活儘可能有吸引力,那麼遊民人口猛增不奇怪。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真正幫助無家可歸者,採用「嚴厲的愛」,不開放吸毒並起訴財產犯罪,通過心理健康治療、戒毒和職業培訓改變遊民,答案是否定的。不同的政策,會有不同的結果。

六、紐約州長庫默陷性騷擾醜聞 宣布辭職

紐約州長庫默8月10日宣布辭職。(截圖取自紐約州長庫默YouTube頻道)

紐約州長庫默(Andrew Cuomo)去年底開始陷入性騷擾醜聞,在紐約州總檢察長8月發布調查報告,證實指控後,拜登總統、國會議員等接連表態要求庫默辭職,在排山倒海的壓力下,庫默最終宣布辭職。

庫默的前助理博伊蘭(Lindsey Boylan)去年12月在個人推特爆料,她被前老闆、州長庫默性騷擾多年,之後陸續有多名女性出面指控庫默在言語和行為上冒犯她們。

在一片要求調查的呼聲中,紐約州總檢察長詹樂霞(Letitia James)今年3月獲得授權進行全權獨立調查,8月3日公布調查報告,證實至少11名女性對庫默的性騷擾指控。自稱清白的庫默陷入四面楚歌的處境,一週後(8月10日)宣布辭職,由副州長霍楚(Kathy Hochul)接任州長職位,霍楚從8月24日起成為紐約州歷史上首位女性州長。

2020年3月COVID疫情爆發之後,庫默每日召開疫情簡報會,帶領紐約民眾防疫,因而聲名大噪,更趁勢撰寫抗疫回憶錄《美國危機》(American Crisis),名利雙收。

然而,今年2月初《紐約郵報》獨家披露庫默祕書德羅莎(Melissa DeRosa)在一場和民主黨州議員的會議中承認,州府對外界和聯邦政府隱暪了養老院中染疫死亡人數。新聞曝光後,兩黨州議員紛紛譴責州長庫默在疫情期間有關養老院政策上的失誤,以及事後隱暪染疫死亡人數,要求對庫默進行彈劾調查。不過庫默堅持其政策沒錯,拒絕道歉。

庫默面臨多項獨立調查,其中性騷擾調查報告可說是導致他辭職的重要一步。

他從2011年起擔任紐約州長,連任3屆,但卻未能達成父親馬里奧‧庫默(Mario Cuomo)做滿3任紐約州長的成就。

七、《星島日報》登記為外國代理人

紐約法拉盛報攤上的《星島日報》。(周翰音/大紀元)

8月23日《星島日報》旗下五家美國附屬公司在美國司法部登記為「外國代理人」,在註冊文件上確切註明「星島新聞集團」「由外國政府、外國政黨或外國實體擁有」。該報自此每天要在頭版最下方標示「本材料由……發布,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區司法部獲得。」

《星島日報》於1938年在香港由胡文虎創刊,胡文虎本人曾說,跟中共無妥協可言。但後來接手的養女胡仙,由於投資欠債,2004年將報業賣給了中共政協委員何柱國,改名為「星島新聞集團」。今年,中國內地房地產大亨、佳兆業集團主席郭英成的女兒郭曉亭通過收購股份成為該集團最大單一股東。郭英成任董事會主席,26歲的郭曉亭為副主席。

《星島日報》今後每半年要向司法部報告其資產與財務來源。根據其在司法部提交的文件,《星島日報》一半以上的美國內容是來自一家名為Star Production(Shenzhen)Limited的中國深圳公司。

《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是美國在1938年為對抗納粹而訂立的法律,它要求任何在美國境內從事政治活動的外國勢力代理人,定期公開披露其與境外勢力的關係。

中共官媒派駐美國的機構如新華社等,近年已被美國司法部指定登記為「外國代理人」。去年美國國務院還將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四家中文媒體列入「外國使團」名單,以界定中國政府控制的在美機構。

但如《星島日報》這樣非官方的、理論上是一個民辦的媒體,被美國指定為「外國代理人」,說明美國政府對中共「大外宣」滲透和侵害美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八、紐約市暴雨洪澇致13人死 其中11人住地下室

9月1日晚,颶風艾達帶來的洪水淹沒多條馬路,水深的地方,幾乎超過車頂(圖為皇后區Utopia Pkwy旁的一處居民區)。(讀者提供)

9月1日,颶風艾達(Ida)在紐約市帶來創紀錄降雨,引發災難性洪水。全市至少有13人死亡,其中11人住在地下室。皇后區是重災區。

死者中年紀最小的是2歲男孩洛桑‧拉瑪(Lobsang Lama),因洪水急速倒灌,他和父母來不及逃跑,不幸被淹死在皇后區木邊(Woodside)64街口一所房屋的地下室中。

據警方消息,死者中年紀最大的是一名86歲老婦,她的兒子午夜時分發現,她在皇后區艾姆赫斯特84街的一間地下室公寓內被淹死。

死者中至少有五名華人,包括住在法拉盛地下室、來自湖北省武漢市的冷鴻升夫婦和他們的女兒,10月3日,湖北同鄉會在法拉盛為他們一家三口舉辦了追悼會,並聯係上了他們在大陸的親人。

一名48歲婦女達琳‧許(Darlene Hsu,音譯),死於皇后區可樂娜(Corona)大中央公園路一所整棟被淹的房子裡。

當晚,艾達帶來的洪水灌進紐約市地鐵,月台驚現瀑布;多條馬路被浸,汽車泡在水中,水深的地方,幾乎超過車頂。

據美國國家氣象局記錄,當晚中央公園一小時內的降雨量為3.15吋,遠超8月21日熱帶風暴亨利(Henri)帶來的一小時1.94吋的降雨量(當時已是最高紀錄)。

紐約市警局總警司哈里森(Rodney Harrison)9月2日表示,颶風帶來的洪水,使全市25戶家庭需轉移,496名司機必須棄車逃生。當局營救了166名請求救援的人。

很多地下室被淹的災民也不得不申請救助和臨時安置。

九、亞當斯當選紐約市第110屆市長

11月2日,紐約市今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市長選舉落下帷幕。現任布碌崙區區長的亞當斯(Eric Adams)以壓倒式優勢戰勝了共和黨市長候選人斯利瓦(Curtis Sliwa),當選紐約市第110屆市長,成為繼丁勤時(David Dinkins)之後的紐約市第二位黑人市長。

土生土長的紐約人亞當斯今年61歲,1984年到2006年期間曾在紐約警察局工作。他先是當交通警察,後合併進入NYPD;前後在第6、94和88分局工作過,以警監身分退休。

在2006年到2013年間,亞當斯擔任布碌崙第20選區的紐約州參議員;2013年他當選為布碌崙區長,一直到2021年勝選為下屆市長為止。

在本次競選中,亞當斯既以自己的老警察身分讓那些渴望紐約的治安狀況得到改善的選民放心,也以自己的經歷博得了呼籲遏止警察暴力執法的選民的信任。亞當斯反對給警察局撤資,贊成合理的攔截搜身,但認為需要改革紐約警察局。

亞當斯支持強制疫苗令;支持保留天才班;他的工作重點還包括:公共健康、經濟、給低收入家庭地方稅補貼、投資落後學校以及改善公共住房等議題。

他被支持者認為是「溫和的民主黨」政客。但是,他在市長辯論會上給他的前任市長白思豪打分為B+,因此也被反對者批評為「白思豪2.0版」。

十、紐約市頒布全美首個私企疫苗令

2021年12月6日,紐約市長白思豪頒布私企疫苗令。 (Ed Reed/Mayoral Photography Office)

市長白思豪12月6日頒布全美第一個私企疫苗強制令,規定12月27日起,私人企業員工需要強制接種疫苗或是提供病毒檢測陰性證明;白思豪稱「事先與企業界大量對話」,以駁斥外界指他沒有與企業接觸的說法。

大紐約商會(Great Chamber of Commerce)包括約三萬家大小企業,當天表態支持市長的私企疫苗令。

大紐約商會執行長納特(Helana Natt)受訪時表示:「我們支持它(私企疫苗令),我們得確保紐約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需要保護企業與人民。」

另一個包含了花旗(Citi)、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匯豐銀行(HSBC)等金融高層的商業精英組織「紐約市夥伴關係」(Partnership for NYC)則持不同意見。

據彭博社12月6日報導,「紐約市夥伴關係」主席懷爾德(Katherine Wylde)表示,紐約市執行(私企)疫苗強制令的決定並不是與私企高管協調而制定的,這將在商界中散播不確定性,「聯邦、州和市各級不一致的政策無濟於事,目前尚不清楚誰將執行市長授權,甚至是否合法」。

報導指出,懷爾德在聲明中表示:「總統拜登針對超過一百名雇員的企業實施疫苗強制令,目前因訴訟而受阻,很難想像市長能達成總統面臨的挑戰。」

距離白思豪離任的時間只剩不到一個月,外界正在觀望候任市長亞當斯將如何對待前任市長留下的疫苗措施。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CRT引混亂 醫學博士遇「難題」
5千左派教師要教CRT 學者批邏輯矛盾引混亂
「批判種族論」滲透美國  名主持揭翻版馬主義
民意調查:大多數人希望學校教授傳統價值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