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常春採訪報導)繼澳洲之後,北京當局對立陶宛貨物通關程序設置障礙,與立陶宛往來的跨國公司也遭到威脅,中共一連串脅迫性舉動,引發歐盟、美國公開批評。
路透社8日報導,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說,中共一直在向跨國公司傳遞信息,如果他們使用立陶宛的零部件和用品,他們將不再被允許向中國市場銷售或在中國取得供應。
艾德梅納斯表示,已經看到一些跨國公司取消了與立陶宛供應商的合同,但他沒有說出具體受影響的公司或供應商。
而代表數千家立陶宛公司的「立陶宛工業家聯盟」也證實,一些從立陶宛供應商購買商品的跨國公司已經成為中國(中共)的目標。
美國務院公開批評 歐盟反脅迫提案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9日在例行簡報會上被問及此事時,表明支持立陶宛與台灣深化合作,包括在雙方首都互設代表處。
針對跨國企業遭到威脅,普萊斯強調,不論在何處,美國企業都要能處於公平競爭環境,這也是為什麼美方努力確保美企、甚至是整個私營部門,能夠「睜大眼睛」做事,並確保外界了解中國(中共)內部侵犯作為,包括透過公開表達關切、發布商業警示等。
歐盟則在稍早前譴責中共對立陶宛進行經濟迫害。12月8日,歐盟出台一項「反脅迫」貿易制裁提案,要求當第三國對任何歐盟成員國施加任何類型的政治壓力和脅迫性措施時,歐盟將直接與有關國家接觸,以停止經濟恐嚇;如果沒有立即停止,將允許歐盟迅速反應,反制措施包括徵收關稅、限制來自有關國家的進口等。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明,北京對立陶宛的行為是觸發此提案的明確原因。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8日告訴大紀元,「歐盟提出的反脅迫工具的提案,它其實是一個標志,意味著歐盟逐漸地走出對中共長期服軟的綏靖路線。」
唐靖遠認為,歐盟反脅迫工具的提出,可視為歐中關係史上的重大轉折。
經濟脅迫站不住腳 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
台灣資深外交官、前中華民國駐法代表呂慶龍8日告訴大紀元,國際社會規範是對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人權的尊重,這也是歐盟國家所共享的價值,「中國(中共)意圖用經濟的影響力,讓與其交往的歐洲國家配合它、遵照它的意思去行事,這是對其它國家的一種不尊重。」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上個月掛牌運作後,中共對此表達強烈不滿,並稱「產生的一切後果由立陶宛負責」,與立陶宛間的外交關係降級,並對其經貿出口設置障礙。
呂慶龍認為,立陶宛從蘇聯統治下脫離,能夠體會台灣當前的處境,也認同台灣是他們優質的合作夥伴,對於中國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卻用如此霸道的方式處理台灣問題,令許多立陶宛朝野人士難以認同。立陶宛勇敢地支持台灣,也受到歐盟支持。
「歐盟這些國家,從去年新冠肺炎爆發到現在為止,慢慢地、正確地、深入地了解中國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政權、什麽樣的國家,也都知道(中共)政府跟人民不全然劃上等號。」他說。
12月初,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時,稱讚立陶宛做了勇敢決定,並表明在立陶宛對抗中國(中共)外交壓力時,法國與立陶宛站在一起。
干預立陶宛貨物清關 被指霸凌小國
立陶宛外交部12月2日表示,中國海關已將該國從系統中的「來源國」刪除,導致該國貨物無法在華清關,尋求歐盟協調反應。在歐盟關切下,海關電子系統已恢復,但仍面臨冗長的入關程序和延誤。
歐盟8日發布聲明,一旦確認立陶宛被中共海關清關列表上刪除,歐盟將進一步評估此舉是否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
呂慶龍說,「中共搞那些小動作,其實是負面的,起反效果的。」
唐靖遠說,中共恢復了立陶宛的貿易通關,實際上是在歐盟強大壓力面前認慫的,但是他認慫以後,又覺得自己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下不了台,透過延長通關時間、拖延的方式來發洩情緒。
「中共的外交說穿了,它的本質就是流氓外交,一個大國它使用各種特別低級的陰招,來霸淩一個小國,這個背後凸顯出來中共體制上一種本質的邪惡。」唐靖遠說。
中共大外宣引發國際社會集體反感
澳大利亞、立陶宛等國的近期遭遇,突顯中共所慣常的經濟脅迫,似乎正在逐漸失去效用。
「我們看到中共在這些方面屢屢失守。」唐靖遠說,特別是在中美兩國關係惡化、走向新冷戰之後,國際社會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各國開始用一種新的外交方式,亦即重新重視價值觀外交。促成這一轉變的根本原因,是中共在國際社會上極力宣傳、渲染,所謂紅色集權專政制度要比民主自由體制更加優越、更加出色、更加先進,引發國際社會非常大面積、集體地厭惡和排斥。
呂慶龍也認為,中國大陸知道他們大外宣、戰狼外交,所帶來的負面效果,但問題是,中共往往基於國內政治的需要,不會去調整、緩解其錯誤,還會一直錯下去,這一點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責任編輯:高靜#